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宝剑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创伤
  • 2篇记忆
  • 1篇行星
  • 1篇译法
  • 1篇幽灵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寓言
  • 1篇渊源
  • 1篇视域
  • 1篇文学
  • 1篇理论渊源
  • 1篇洛伊
  • 1篇美国小说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寓言
  • 1篇杰姆逊
  • 1篇精神分析学
  • 1篇记忆理论
  • 1篇见证

机构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宁宝剑
  • 1篇朱维

传媒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山西广播电视...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文化与诗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波尔菲利奥斯创制的荷马语文学
2022年
语文学家波尔菲利奥斯(Porphyry)所秉持的语文学理念是将荷马史诗作为独立的语料库,在语料库中解释荷马史诗的文字与文法,捍卫荷马史诗中所表现的文化精神。他在解释实践中恪守在“阅读、修辞、文体与历史”中解释“荷马问题”的理念。“荷马自己解释自己”很可能是波尔菲利奥斯在阿瑞斯塔库斯解释“荷马问题”的基础上,又反思自己对“荷马问题”解释实践的认识,而后提出的语文学解释理念。波尔菲利奥斯在语文学实践中捍卫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文明理念,在沃尔夫的语文学理念与德国新人文主义语文学的观念处,获得回应。在中国,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留学期间受德国语文学观念的启发,回国后曾倡议“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研究主张。
宁宝剑
创伤批评视域中的索尔·贝娄小说
本论文以创伤批评作为研究方法,以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1915-2005)的三部小说《只争朝夕》、《塞姆勒先生的行星》和《贝拉罗莎暗道》为研究对象,依次分为三章。第一章题为“《只争朝夕》:哀悼犹太种族创伤的三重空间”...
宁宝剑
关键词:美国小说
文献传递
创伤批评理论渊源探究被引量:7
2014年
创伤批评理论的来源是记忆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具体来讲,"古典记忆术"、"集体记忆"理论和"文化记忆"理论为创伤批评的产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思路与范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界定了创伤批评的三大特征:虚拟性、滞后性和反复性。研究创伤批评的缘起将进一步推动创伤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宁宝剑
关键词:记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杰姆逊“国族讽寓”的三种流行译法及其反思
2013年
杰姆逊的"国族讽寓"(national allegory)理论在中国主要有三种译法:"民族寓言"、"民族讽喻"和"民族讽寓"。其中张京媛的"民族寓言"译法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它是典型的归化翻译,体现了归化翻译的优点和缺陷。新译法"国族讽寓"也许更为合理,更能全面、辩证理解杰姆逊理论的内涵。
宁宝剑朱维
《塞姆勒先生的行星》中的创伤书写
2014年
索尔·贝娄作品里的大屠杀书写一直是创伤理论关注的热点。《塞姆勒先生的行星》以塞姆勒先生的视角见证了犹太人惨遭屠戮的真相。小说通过他恐惧地铁、坟墓等与大屠杀相关的意象,讲述了大屠杀对其受害者和见证者塞姆勒先生的精神戕害。大屠杀被历史湮没,其原因不仅在于德国纳粹法西斯当年的层层封锁和控制,还在于受害者和犹太人自身对该事件保持沉默。避免大屠杀悲剧再次发生既需要克服以暴制暴,又需要宽恕之心。医治受害者的创伤虽然有很多方法,但重建受害者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宁宝剑
《贝拉罗莎暗道》:创伤的传播及其反思
2014年
《贝拉罗莎暗道》的主题是种族创伤书写的遗忘与反思。作为一部反思小说,它描述了创伤如何被压抑的过程,讲述了种族创伤记忆的幽灵再现对匿名叙述者的精神折磨。通过描写创伤记忆的抑制和播散,这部小说辩证地思考了创伤的记忆与遗忘的关系。同时作者描述了美国犹太人信仰的一种新的趋势:上帝信仰逐渐衰落,世俗信仰逐渐兴起。
宁宝剑
关键词: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