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韩焱

韩焱

作品数:25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椎间盘
  • 9篇腰椎
  • 9篇腰椎间盘
  • 9篇腰椎间盘突出
  • 9篇椎间盘突出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突出症
  • 8篇椎间盘突出症
  • 6篇腰椎间盘切吸
  • 6篇腰椎间盘切吸...
  • 6篇切吸
  • 6篇切吸术
  • 6篇椎间盘切吸
  • 6篇椎间盘切吸术
  • 6篇经皮腰椎间盘...
  • 4篇抑郁
  • 4篇抑郁情绪
  • 4篇情绪
  • 4篇介入
  • 4篇伴发

机构

  • 14篇河南科技大学...
  • 10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黄河三门峡医...

作者

  • 24篇韩焱
  • 23篇关文华
  • 9篇赵洪增
  • 5篇陈殿森
  • 5篇白洁
  • 4篇贾福军
  • 4篇赵蕾
  • 4篇史展
  • 4篇周金金
  • 3篇韩铭钧
  • 3篇张璇
  • 1篇田素伟
  • 1篇谢春明
  • 1篇关利敏
  • 1篇文红
  • 1篇李志军
  • 1篇王建洲
  • 1篇胡斌
  • 1篇刘小彬
  • 1篇李真真

传媒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全国非血管性...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CT血管造影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颅内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对比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测量评价颅内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行CTA与DSA检查的37个颅内破裂动脉瘤,按照瘤体最大径分组,利用3D-CTA与3D-DSA技术对比测量瘤体最大径(Hmax)、瘤体高度(H)、瘤径(D)、长宽比(AR)、大小比值(SR)、动脉瘤倾斜角度(AA)。结果 >7 mm动脉瘤,Hmax、H、D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 mm的动脉瘤,Hmax、H和D的CTA测量数值略大于D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动脉瘤大小,AR、SR和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测量≤7 mm的动脉瘤与3D-DSA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实践中应注意。
韩焱周金金史展关文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X线计算机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小儿难复性肠套叠临床与MDCT的表现特征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小儿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和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方法:对19例难复性肠套叠和47例可复性肠套叠的临床与MD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年龄、病程、套叠体部长度(L)、套颈最大横径(D1)、套头最大横径(D2)、套头与套颈最大横径比值(D2/D1)与伴随影像征象。结果:(1)难复性肠套叠的病程、L和D2/D1值均大于对照组,而D1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L和D2/D1值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7,临界值分别为33.0个月、7.5 cm和1.33。(2)难复性肠套叠多发生非回-结肠套的复杂性肠套叠(36.8%)、分别合并美克尔憩室(21.1%)、肠管坏死(21.1%)、阑尾炎(15.8%)、肠梗阻(10.5%)。结论:对于病程>33.0个月、L>7.5 cm、D2/D1>1.33的小儿肠套叠提示难复性肠套叠的可能,并应观察有无合并美克尔憩室、肠管坏死、阑尾炎和肠梗阻的存在。
关文华韩焱
关键词:难复性肠套叠儿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椎旁肌变化的CT表现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通过CT测量观察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腰椎旁肌肉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分别测量第4腰椎下缘平面双侧竖脊肌、多裂肌、最长肌、腰方肌、腰大肌的横截面面积(cm2)与平均密度CT值(HU)。结果(1)慢性腰背痛患者组,左右竖脊肌、左右多裂肌和右侧腰大肌的横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腰背痛患者组,左右多裂肌和右侧腰大肌的横截面平均CT值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多伴有椎旁肌肉的萎缩,CT测量可较好的反映出这些变化。
韩焱关文华陈殿森韩铭钧
关键词:腰背痛
门诊患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护理指导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加强对门诊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IVP)的护理指导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78例门诊患者作为治疗组进行IVP检查,并进行相应护理指导,并与未进行护理指导的75例门诊患者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对IVP检查满意度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满意度97.1%,高于对照组的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VP检查前患者的护理指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和IVP检查的认可度,并提高患者对医院和检查的满意度。
关利敏韩焱
关键词:静脉肾盂造影护理指导满意度
非小细胞肺癌^(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与临床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 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其中腺癌56例,鳞癌24例,分析其18F 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理类型、病灶代谢体积、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鳞癌组SUVmax(15.43±6.57)显著高于腺癌组(10.31±5.67)(P=0.001),SUVmax与病灶代谢体积正相关(r=0.616,P<0.05),与分化程度负相关(r=-0.245,P=0.029);临床分期与SUVmax呈正相关(r=0.228,p=0.032),其中Ⅰ期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4,P=0.01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间SUVmax有差异,SUVmax与病灶代谢体积、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
臧志娜关文华陈殿森韩焱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评定 ,研究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 35 .14%;女性 ,≥ 40岁 ,病程大于 1年 ,复发大于 3次 ,中、重度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 (P <0 .0 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且与性别、年龄、病程、复发次数、症状程度有直接关系。
关文华韩焱贾福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抑郁情绪影响因素抑郁自评量表
CT灌注扫描与^(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癌患者健侧肾功能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在肾癌(RCC)根治术前健侧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RCC患者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和99m 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将健侧肾脏分肾GFR<35 m L/min病例列为研究组。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肾皮质CT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BF、PS与G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均与GFR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T灌注扫描与99m 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可用于RCC患者术前评价健侧肾功能的评价。
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关键词:CT灌注扫描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操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方法:2002年3月~2004年1月接诊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
关文华赵洪增韩焱白洁
文献传递
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对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本文概述了多学科协作治疗(MDT)模式对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学的要求,结合临床实践详细介绍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整合为基础、循证医学和病例式教学方法为核心,积极推行MDT模拟训练,以达到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诊断思维观念,全面掌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知识,促进MDT的实施。
关文华韩焱周金金史展胡斌
关键词:循证医学
量化疗效评估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lumbardiskectomy,PLD)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操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方法:2002-03/2004-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资料分析,根据包含型突出与否选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其即时与远期疗效。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4.75±2.62)分,术后为(12.84±2.30)分,平均改善指数为0.64±0.32,改善率为(0.80±0.21)%;联合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98.5%,显效率为81.8%,有效率16.7%,无效1.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X射线多见广泛的腰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表现以L4~5,L5~S1双节段突出多见。PLD适合于包含型突出,盘内、盘外胶原酶溶解术适合于非包含性突出。联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关文华韩焱白洁赵洪增谢春明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化学松解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