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钰

作品数:19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中耳
  • 6篇中耳炎
  • 6篇细胞
  • 6篇耳炎
  • 5篇血管
  • 5篇基因
  • 4篇免疫
  • 3篇微血管
  • 3篇内耳
  • 3篇急性
  • 3篇耳蜗
  • 3篇CORTI器
  • 2篇性细胞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细胞
  • 2篇中耳感染
  • 2篇渗透性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机构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美国Emor...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苏钰
  • 12篇邱建华
  • 9篇刘顺利
  • 7篇乔莉
  • 6篇黄维国
  • 4篇陈福权
  • 3篇乔胜铎
  • 3篇王锦玲
  • 3篇杨仕明
  • 3篇戴朴
  • 2篇米文娟
  • 2篇申卫东
  • 2篇黄莎莎
  • 2篇韩维举
  • 2篇刘军
  • 2篇韩东一
  • 2篇王国建
  • 2篇孙景豫
  • 2篇石力
  • 1篇刘良发

传媒

  • 6篇中华耳科学杂...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医学会全...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泌性中耳炎241例(402耳)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诊治方法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3-12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41例(402耳),男性132例,女性109例,年龄2mo^5岁86例,6~10岁97例,11~15岁41例,16~70岁17例.双耳发病161例,单耳80例.结果:耳部症状者208例(86.3%);听力学检查:声阻抗以B型为主,静态声顺值<0.4者319耳,0.4~1.4者78耳,>1.4者5耳;鼓膜切开术13耳,鼓膜切开置管术42耳,鼓膜激光打孔314耳,未能手术者33耳,手术加腺样体切除163例(67.6%),扁桃体切除115例(47.7%).结论:腺样体肥大和咽鼓管阻塞合并感染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手术切除压迫咽鼓管园枕的肥大腺样体可以取得明显疗效.
黄华陈福权孙景豫苏钰黄维国
关键词:中耳炎伴渗出液腺样体肥大
两种不同细菌所致急性中耳炎对内耳损伤的差异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两种毒力不同的细菌导致的急性中耳炎对内耳超微结构损伤的差异。方法豚鼠麻醉后,一组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1×10·8L-1的绿脓杆菌液100μL,左耳作正常对照;另一组同法注射金葡菌液。三天后常规处理,透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造模后三天,绿脓杆菌感染组及金葡菌感染组基底膜、血管纹均可见细胞损伤、细胞器变性,绿脓杆菌感染组内耳超微结构的改变明显重于金葡菌感染组。结论急性中耳炎早期即可有内耳的形态学改变,绿脓杆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严重感音神经性聋。
苏钰马宏敏孙景豫盛宏申刘顺利黄维国邱建华
关键词:急性中耳炎内耳损伤金葡菌感染无菌条血管纹
中耳急性炎症对内耳微血管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中耳急性炎症对豚鼠内耳微血管渗透性及听阈的影响。方法 将 16只纯白红目豚鼠麻醉后 ,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 1× 10 8 L的金葡菌液 10 0 μL ,左耳作正常对照 ,制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三天后利用胶体镧示踪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豚鼠耳蜗胶体镧渗入情况及形态学改变。造模前及造模后 3天 ,分别测对照耳和实验耳ABR阈值。结果 急性炎症作用后三天 ,豚鼠实验耳听阈明显升高 ,透射电镜下可见Cortis器毛细胞与支持细胞之间有高密度镧离子 ,组织间隙内也可见镧离子渗透 ,并可见渗出镧离子沿神经纤维走行。血管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及细胞质内可见高密度镧颗粒。
苏钰乔莉刘顺利乔胜铎邱建华
关键词:渗透性耳蜗
炎症对豚鼠内耳微血管渗透性及听阈的影响
目的:利用硝酸镧作为电子示踪剂观察中耳急性炎症状态下耳蜗微血管能透性变化及与听阈关系,并讨论硝酸镧示踪法在研究耳蜗微循环中的作用。方法:豚鼠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1×108·L-1的金葡萄液100μL,左耳作正常对...
苏钰乔莉刘顺利乔胜铎邱建华
文献传递
树突状细胞参与中耳炎内耳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是否及通过何种途径参与内耳的免疫应答,分析中耳炎免疫引发的内耳免疫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oechst33342标记的DCs分别经由脑脊液,颈外静脉及颈部皮下注入豚鼠体内,并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1×108L-1的金葡菌液100μL,左耳作正常对照,造急性中耳炎豚鼠模型。3天后基底膜切片及铺片若单明-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荧光显微镜(Olympus)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三种途径注入的DCs均可以在中耳炎豚鼠的中耳粘膜发现。在豚鼠内耳前庭阶、鼓阶内可以发现大量的免疫细胞渗入,同时可见DC位于内耳,数目很少,分布于基底膜、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及壶腹嵴。三组动物对照耳仅皮下注射组有一例在耳蜗发现DCs渗入。器官切片除脑脊液组在脑中发现DC外,其余均未见DCs渗入。结论 DCs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中耳炎所致的内耳免疫反应。作为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反应的启动者,DCs在内耳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对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严重损伤,DCs功能紊乱可能为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的原因之一。提示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能够有效保护内耳的免疫损伤。
苏钰高雪王锦玲陈福权乔莉米文娟邱建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内耳免疫骨髓
听力下降伴口眼歪斜被引量:3
2016年
【简要病史】患者罗女士,18岁,未婚。因“左耳听力下降四年余,耳痛、流脓伴面瘫两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并逐渐加重,不伴耳鸣、头痛、头晕,未予治疗。2月前出现左耳疼痛伴流脓,当地医院按“中耳炎”给予抗生素口服、输液及外耳道滴药等治疗,左耳流脓好转,但出现口眼歪斜,为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颞骨占位,
申卫东苏钰刘军候昭晖韩维举戴朴韩东一杨仕明
关键词:内淋巴囊肿瘤VHL基因低分化腺癌血管母细胞瘤
建立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纯化的方法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目前对树突状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及小鼠系统,关于大鼠树突状细胞特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体外扩增并纯化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学鉴定。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8~12周龄雌性SD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方法:①参考Oliver方法,利用黏附法诱导分离SD大鼠骨髓细胞,获得高纯度的树突状细胞。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培养6,8,10,12 d与12 d加内毒素情况下细胞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②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脾脏加RPMI1640培养液研磨并通过不锈钢筛网,收集未贴壁细胞,以RPMI1640培养液冲洗出的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取96孔培养板加入反应细胞,并按照1∶480,1∶240,1∶120,1∶60比例加入刺激细胞。采用ELX800型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波长为490 nm处吸光度值。结果:①随培养时间的增长,细胞逐渐成熟,培养12 d的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大量树突状突起,培养12 d加内毒素的细胞进一步成熟,体积增大,高表达CD80、CD86分子。②随着培养时间和树突状细胞数目的增加,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逐渐增强,加入内毒素后这种能力进一步加强。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方法,并可在培养过程中收获不同成熟状态树突状细胞。
苏钰王锦玲陈福权乔莉石力刘顺利米文娟邱建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骨髓
目标序列捕获及平行测序在临床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利用目标序列捕获(Targeted sequence capture)、生物编码(Barcode)及大规模平行测序(Massivelyparallel sequencing,MPS)技术,对遗传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探索低成本、多基因、多样本的耳聋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来自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88例(来自61个家系)具有明确家族史且常见耳聋基因检测阴性的耳聋患者,以及8例阳性对照患者进行42种基因的目标序列捕获、Barcode和MPS,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在88个个体中大于一人入组家系中发现了10个家系8个基因(TECTA、DFNA5、CDH23、USH1C、MYO7A、POU3F4、SLC26A4、EYA4)14个位点的致病性突变。准确验证了8个阳性对照。大于一人入组家系的致病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人入组家系。结论高通量测序的发展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目标序列捕获、Barcode、MPS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测序的准确性、降低了测序成本,同时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将促进低成本、多基因、多样本的临床耳聋基因检测成为可能。
苏钰汤文学代志瑶高雪王国建黄莎莎康东洋林曦戴朴
关键词:遗传性耳聋生物信息学
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耳聋基因POU3F4的新突变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基于耳聋患者的临床表现,选定POU3F4基因作为检测对象,为患者提供病因学诊断。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其他器官病变,并进行详细的听力学及颞骨CT检查。提取先证者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先证者POU3F4基因进行扩增,直接测序法对POU3F4基因进行全部编码序列检测。结果先证者表现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显示双侧耳蜗分隔不全、前庭发育不良、内听道底膨大、耳蜗和内听道底相通。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POU3F4基因存在一个新的突变(c.530C>A(p.S177X)),该位点改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POU3F4转录因子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结论通过对该患者POU3F4基因的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明确致病的新的提前终止的突变位点,丰富了POU3F4基因的突变谱。
黄邦清曾佳玲苏钰黄莎莎袁永一王国建赵辉戴朴
关键词:耳聋
不同毒力细菌所致急性中耳炎对内耳亚微结构损伤的差异
目的:本研究采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中耳炎症对豚鼠螺旋器、血管纹亚微结构的影响,研究两种毒力不同的细菌导致的急性中耳炎对内耳亚微结构损伤的差异。方法:豚鼠32只。绿脓杆菌(产品号ATCC27853);...
苏钰邱建华黄维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