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书伟

作品数:25 被引量:26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土壤
  • 6篇稻田
  • 5篇水稻
  • 5篇农田
  • 5篇氨挥发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水稻产量
  • 4篇N
  • 3篇氮素
  • 3篇数据集
  • 3篇挥发
  • 3篇O
  • 2篇氮肥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质
  • 2篇中国生态系统...
  • 2篇施肥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有机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铜陵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5篇王书伟
  • 12篇颜晓元
  • 6篇林静慧
  • 3篇何永涛
  • 3篇夏永秋
  • 3篇周伟
  • 3篇胡玉婷
  • 2篇况福虹
  • 2篇宗海宏
  • 2篇解文艳
  • 2篇兰中东
  • 2篇热甫开提
  • 2篇张心昱
  • 2篇陈春兰
  • 2篇关春林
  • 2篇刘勤
  • 2篇张建杰
  • 2篇周怀平
  • 2篇张玉铭
  • 2篇尹斌

传媒

  • 7篇土壤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适合淹水稻田氨挥发监测采样装置
一种适合淹水稻田氨挥发监测采样装置,包括真空泵、主管道缓冲瓶、主管道和若干组分管道,真空泵、主管道缓冲瓶和主管道连通,若干组分管道平行接入主管道,每组分管道分别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子流量计、分管道调节阀、洗气瓶、密闭室、密闭...
王书伟
文献传递
我国NH3-N排放量及空间分布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NH3-N的排放量增加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对NH3-N排放情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重视。而有关我国NH3-N排放量历史变化情况,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排放量报道很少。参照已有的各个NH3-N源的排放因子,利用中国农业年鉴统计等数据资料,计算了1980—2005年我国NH3-N排放量。结果表明,1980年,NH3-N排放量为5.50Tg,到2005年达到13.38Tg,增加了143%,年均增长率为5.51%。因使用化学肥料产生的NH3-N排放量最大,约占总排放量的29.4%~47.4%,畜牧业中动物厩舍及其排泄物储存产生的NH3-N排放量居第二位。我国NH3-N排放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河北以及西南的四川等省,2005年约占总排放量的36.2%。我国NH3-N排放总量的时间变化最大的几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其年均增长在8%以上,而我国的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排放量变化最小,仅为0.44%。
王书伟廖千家骅胡玉婷颜晓元
关键词:排放因子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太湖流域稻田氨挥发研究
2020年
氨挥发是太湖流域农田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TDLAS-BLS技术研究太湖流域稻田追肥期氨挥发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追肥后稻田上方空气中氨浓度白天明显大于夜间,而且瞬时波动较大。稻田氨挥发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的2~3 d,且氨挥发仅持续1周左右。分蘖期氨挥发速率和损失率均大于抽穗期,两个时期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36.6%、23.0%。氨挥发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分蘖期、抽穗期施肥后前4 d的累积氨挥发量分别占总氨挥发损失的80%、84%。分蘖期风速、光照、气温对稻田氨挥发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光照的作用更为显著;抽穗期风速和气温对氨挥发的影响较低。降雨对氨挥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降雨期间是影响氨挥发产生的主要因素。
阙华礼杨文亮王书伟丁世杰邵玲玲朱安宁
关键词:激光吸收光谱氨挥发稻田影响因素
河北省农地土壤肥力特征时空变异分析及其质量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选取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构成河北省农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法对河北农地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研究发现:土壤pH值较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中等偏上,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河北农地土壤肥力综合隶属度在0.739~0.862之间,其中唐山、衡水、石家庄、邯郸土壤综合肥力较高,廊坊、邢台土壤综合肥力有待提高。
潘瑞刘树庆颜晓元王书伟孙建
关键词:农地土壤肥力
一种新型通气氨挥发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通气氨挥发采样装置,具体涉及气体采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捕获机构,壳体包括PVC圆筒,PVC圆筒的底部设置有不锈钢圆筒,不锈钢圆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不锈钢引导环,捕获机构包括三个PVC圆棒,三个...
周伟赵旭单军林静慧王书伟颜晓元朱春梧
文献传递
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及近30年变化趋势被引量:17
2013年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和采样,对比研究了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的肥力状况及近30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南省典型农田当前0~20cm和20~100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43g/kg和11.91g/kg,全氮平均含量为1.79g/kg和0.82g/kg,全磷平均含量为0.56g/kg和0.44g/kg,全钾平均含量为17.13g/kg和17.17g/蝇。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除20-100cm土壤层次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层次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呈显著增加趋势。0—20cm土壤有酸化趋势。
胡瑞芝王书伟林静慧朱小武
关键词:土壤肥力有机质土壤养分
太湖地区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同位素特征及污染源被引量:4
2014年
为辨别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来源,选择太湖地区典型稻作区域,应用硝态氮δ15N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方法(如NO3,NH4+,TP,Cl-,SO4^2-),研究水稻施肥之前(4~5月),施肥期(6月),及施肥之后(7~8月)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来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普遍较高.在施肥期,各水体硝态氮中δ15N均较低,表明该时期农业化肥是水体硝态氮的主要来源.在施氮前期,池塘水6”N较低.其可能原因是受雨水的影响;而地下水δ15N较高,可能是水体发生了强烈的反硝化在施肥后期,池塘水6”N较高可能受养殖废水影响:地下水δ15N较低,可能受农田渗漏水的影响.河水和灌溉水硝态氮δ15N在各时期波动不大,其中河水硝态氮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动物粪肥,但灌溉水硝态氮主要来源于雨水.本研究提出新的Cl-浓度和NO3/Cll-物质的量比区间以辨别太湖地区水体硝态氮来源.
夏永秋李跃飞张心昱林静慧王书伟周伟颜晓元
关键词:硝态氮CI污染源
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太湖地区不同轮作方式下稻季氨挥发损失规律及水稻产量特征。结果表明,稻季施肥后田面水的NH+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重要因素,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稻季施氮量为240kg/hm2时,紫云英-水稻、小麦-水稻和休闲-水稻轮作下稻季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分别为18.0,18.2,27.7kg/hm2,占施N量的7.5%,7.6%,11.5%,基肥和分蘖肥施肥量仅占稻季施肥总量的60%,但其氨挥发量之和分别占稻季氨挥发总量的76.7%,69.2%,78.0%,穗肥持续时间最短且损失最小;紫云英还田下稻季氨挥发损失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施氮量下氨挥发损失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综合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荐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180kg/hm2,此时既能保证水稻获得高产,同时与施氮240kg/hm2和施氮300kg/hm2相比能减少氮肥用量25%,40%,并能显著减少稻季施氮的氨挥发损失达29.1%,40.4%,降低氮素农田施用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是一种值得当地广泛提倡和推广的耕作制度。
胡安永孙星刘勤张亚楠王书伟王德建曹志洪
关键词:轮作方式水稻田氨挥发损失紫云英水稻产量
太湖地区典型轮作与休耕方式对稻田水稻季N_(2)O和CH_(4)排放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轮作休耕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太湖稻田区域主要推广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水稻(Oryza sativa L.)、油菜(Brassica napus L.)-水稻和休耕-水稻典型轮作与休耕方式。在太湖地区典型稻田水稻生长季设置了6个处理:(1)紫云英-水稻轮作,不施N肥处理,MRN0;(2)紫云英-水稻轮作,当地常规施肥量(300 kg·hm^(-2),以纯氮计,下同),MRN300;(3)油菜-水稻轮作,不施N肥处理,RRN0;(4)油菜-水稻轮作,当地常规施肥量(300 kg·hm^(-2)),RRN300;(5)休耕-水稻轮作,不施N肥处理,FRN0;(6)休耕-水稻轮作,当地常规施肥量(300 kg·hm^(-2)),FRN300。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与休耕方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田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从而为综合评价轮作休耕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在不同轮作休耕方式下施氮300 kg·hm^(-2),可增加53.7%—60.0%的水稻产量,以MRN300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与RRN300和FRN300处理相比,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6%和6.0%。在不施氮水平下,MRN0、RRN0和FRN0各轮作处理间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施氮300 kg·hm^(-2)下,紫云英-水稻轮作可降低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与RRN300和FRN300处理相比,N_(2)O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36.0%(P<0.05)和2.1%(P>0.05)。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紫云英-水稻轮作CH_(4)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最小,与RRN300和FRN300处理相比,MRN300处理CH_(4)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1.1%和6.7%,CH_(4)和N_(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降低了3.3%和6.5%,单位水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降低了4.6%和11.6%。综上,紫云英-水稻轮作对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效果最好。
王书伟吴正贵孙永泉陈吉盛雪雯
典型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基因转录活性及其主要生理代谢过程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利用环境转录组技术,研究复杂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主要生理代谢过程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对长期施氮磷钾肥(Mineral nitrogen,phosphorus,and potassium,NPK)的响应规律。【方法】针对中国科学院常熟农田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的NPK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处理(Control check,CK)稻田土壤,淹水培养2周后提取土壤微生物总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利用MG-RAST网络分析平台(Metagenomics Analysis Server)进行活性微生物组成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及基因功能分类。【结果】细菌是CK和NPK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占比高达95%以上,细菌中的活性基因主要源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细菌的50%以上)。同时也检测到古菌、真核生物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的活性基因,而古菌中的活性基因主要源于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约占古菌的70%)。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在NPK处理土壤中的转录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土壤,而其他的细菌及古菌类群的转录活性在CK和NPK处理土壤间无显著性差异。CK和NPK处理土壤中表达量最高的基因是ABC transporter编码基因,与物质跨膜运输紧密相关。基于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enes)、Subsystem、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3种基因功能分类数据库,发现CK和NPK处理土壤中微生物的主要代谢活动均为能量产生与转化、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而最活跃的代谢路径为氧化磷酸化及氨酰-tRNA合成。【结论】淹水状态下CK和NPK处理稻田土壤中的活性微生物组成较为一致,仅Acidobacteria的转录活性在两者间差异较大;在微生物的主要代谢活动方面,CK和NPK处理土壤之间基本一致,均以能量获取与蛋白代谢为主,长期施用无机化肥对复杂土壤微生物群落水平的主要代谢活动影响较小。
蔡元锋吴宇澄王书伟颜晓元朱永官贾仲君
关键词:长期施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