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金豹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花岗岩
  • 2篇地幔
  • 2篇年代学
  • 2篇锆石
  • 2篇白垩纪
  • 1篇地幔过渡带
  • 1篇定年
  • 1篇玄武岩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混合
  • 1篇岩类
  • 1篇岩石
  • 1篇岩石成因
  • 1篇早古生代
  • 1篇闪长岩
  • 1篇闪长质包体
  • 1篇铁矿
  • 1篇同位素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国土资源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杨金豹
  • 5篇赵志丹
  • 4篇盛丹
  • 4篇丁聪
  • 3篇胡兆初
  • 3篇侯青叶
  • 2篇蒋婷
  • 2篇崔圆圆
  • 1篇周红芳
  • 1篇莫宣学
  • 1篇王丽丽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幔过渡带和下地幔组成与深部热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受时空不可及性的制约,地质学家在探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方面仍显得很被动,尤其是在探究地幔物质组成方面显得更加艰难。目前,科学家们探测地幔物质主要依靠地球物理学和实验矿物学、岩石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结果表明,地幔过渡带主要的矿物组成有瓦士利石、林伍德石、超硅石榴子石以及少量的CaSiO3。下地幔主要矿物组成有钙钛矿(Pv)、后钙钛矿(PPv)和镁方铁矿(Mw)。在讨论过渡带和下地幔物质组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地球内部热源的三种来源,分别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热和初始熔融硅酸盐地球长期冷却放出的热、核幔边界在地磁场和高电导率物质的作用下产生的热以及来自地核的热。这些结论对研究地球深部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
杨金豹赵志丹
关键词:过渡带下地幔钙钛矿
湖南道县虎子岩碱性玄武岩及其基性捕虏体成因和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在湖南道县虎子岩地区采集了碱性玄武岩、橄榄辉长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碱性玄武岩的斑晶为橄榄石(10%~15%),岩石K2O含量为2.88%~3.51%,Mg#值为80,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具有富集的氧同位素组成(7.8‰~11.0‰),可能是其上升到地表后由碳酸盐岩组分的加入及后期风化蚀变作用造成的,其相对均一且为负的εNd(t)值和靠近EMⅡ地幔端员的特点,指示了该玄武岩是拉张构造环境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橄榄辉长岩具有弱富集的LREE(La/Yb)N=2.5~3.0)、弱的Eu正异常(δEu=1.03~1.06),其Sr-Nd同位素组成更靠近EMⅡ地幔端员,87Sr/86Sr比值、εNd(t)值及Nd模式年龄均高于碱性玄武岩,说明橄榄辉长岩是先形成的上述玄武岩浆在未到达地表之前局部发生结晶作用后形成的。基性麻粒岩捕虏体具较强的正Eu异常(δEu=1.42~4.41),其重稀土元素含量出现明显的分组特征,强烈亏损U、Th和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岩浆起源和演化,以及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转换。
杨金豹赵志丹莫宣学盛丹丁聪王丽丽侯青叶李红进
关键词:碱性玄武岩富集地幔
福建石狮白垩纪花岗岩与中基性脉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被引量:18
2015年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发育了白垩纪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多期侵位的中基性和酸性脉岩。其中中基性脉岩被认为是华南白垩纪多期伸展作用的标志之一。本文对采自福建沿海石狮地区的石狮和东埔两地的花岗岩和侵入的中基性脉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以及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石狮地区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岩石,2个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5.3±1.0Ma和105.1±0.5Ma,2个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0.9^+2.0;侵入的脉岩为辉绿岩和闪长岩,属于准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2个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89.5±1.5Ma和96.1±1.2Ma,脉岩的εHf(t)为+1.3^+5.0。石狮地区花岗岩和脉岩显示轻重稀土中等分馏和弱的Eu异常,花岗岩稀土总量明显低于脉岩,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显示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判别(Ta/Hf-Th/Hf,Zr-Zr/Y)表明石狮地区的岩脉产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或板内构造环境,脉岩应是古太平洋俯冲的大陆边缘背景之上,俯冲结束后转入大陆边缘伸展作用的标志。福建沿海厦门-石狮-晋江地区的伸展作用发生在87~96Ma,与华南区域上多期伸展作用中~90Ma的伸展作用吻合。
丁聪赵志丹杨金豹周红芳盛丹侯青叶胡兆初
关键词:花岗岩脉岩U-PB年代学地球化学
福建漳州角美花岗岩与闪长质包体的岩石成因及意义被引量:13
2013年
本文选择福建沿海漳州地区的角美花岗岩和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106.4±1.8Ma)和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105.6±1.0Ma和106.5±1.0Ma)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它们都是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较为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2~3.7),表明其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质包体具有更亏损的锆石Hf组成(εHf(t)=0.9~5.5)。地球化学数据结合野外证据表明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福建沿海地区96~106Ma岩浆作用的发育处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造成的伸展背景。
杨金豹盛丹赵志丹丁聪周红芳崔圆圆蒋婷胡兆初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岩浆混合
赣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被引量:25
2013年
本文研究了赣南会同岩体花岗岩类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会同岩体花岗岩年龄为425.8±6.2Ma,花岗闪长岩包体为425.0±4.1Ma,侵入年龄约为425Ma,属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志留纪。岩体总体为过铝质到强过铝质(A/CNK=1.05~1.28)、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花岗岩和包体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一致,均富集Rb、Th、U、K、Pb,亏损Ba、Sr、P、Ti,Eu负异常明显。岩石属于S型花岗岩。花岗岩和包体εHf(t)均为负值,变化范围大(分别为-13.7^-3.3,-8.4^-3.2),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较老(总体为1.6~2.3G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早古生代晚期赣南地区,在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发生了大范围的成熟地壳的强烈再造和深熔作用,源于中、下地壳的熔体在约425Ma侵位形成中酸性岩浆,再向上侵位形成会同岩体。
崔圆圆赵志丹蒋婷杨金豹丁聪盛丹侯青叶胡兆初
关键词:地球化学S型花岗岩
泉州地区岩浆岩成因:来自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约束
杨金豹赵志丹盛丹丁聪周红芳蒋婷崔圆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