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红敏

刘红敏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心率
  • 4篇血管
  • 4篇静息
  • 4篇静息心率
  • 3篇心血管
  • 3篇脉搏波
  • 3篇脉搏波传导
  • 3篇脉搏波传导速...
  • 2篇动脉脉搏波传...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对心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血管事件
  • 2篇全因死亡
  • 2篇脑血

机构

  • 6篇开滦总医院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作者

  • 8篇刘红敏
  • 7篇吴寿岭
  • 7篇赵海燕
  • 6篇吴云涛
  • 5篇陈朔华
  • 3篇赵晓红
  • 3篇郑晓明
  • 2篇阮春雨
  • 2篇刘星
  • 1篇高景利
  • 1篇黄喆
  • 1篇高慧
  • 1篇金成
  • 1篇崔凯
  • 1篇赵小红

传媒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联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轨迹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2010年期间连续3次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51831名在职及离退休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拟合AIP(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对数值)轨迹模型,并根据AIP轨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稳定组(n=11114)、低中稳定组(n=21647)、中高稳定组(n=13659)、高稳定组(n=5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四组的ASCVD累积发病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的ASCVD发病风险,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0.19±2.22)年期间,5142例(9.92%)研究对象发生ASCVD,4013例(7.74%)研究对象死亡。校正混杂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稳定组相比,低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3%(HR=1.13,95%CI:1.04~1.23,P=0.003)、20%(HR=1.20,95%CI:1.10~1.31,P<0.001)和41%(HR=1.41,95%CI:1.27~1.57,P<0.001),且风险呈逐渐增加趋势(P_(trend)<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分别高于年龄≥65岁者和LDL-C≥3.4 mmol/L者(P_(interaction)均<0.01)。结论:在开滦研究队列中,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发生ASCVD的风险更高,且发病风险随着AIP升高而逐步增加。另外,在AIP长期处于高水平的人群中,年龄<65岁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年龄≥65岁者,LDL-C<3.4 mmol/L者的ASCVD发病风险高于LDL-C≥3.4 mmol/L者。
刘士贺刘倩韩旭刘红敏赵海燕陈朔华吴寿岭吴云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队列研究
静息心率轨迹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轨迹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参加了2006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至少参加了2008、2010年度任一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卒中、肿瘤以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对象共63 040名,研究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以心肌梗死、卒中为终点事件。依据2006、2008、2010年度健康体检期间静息心率数据,使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了4种不同的静息心率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和高-低轨迹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静息心率轨迹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差异。结果 4种静息心率轨迹组人群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教育程度、服用降压药物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和中-高轨迹组人群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均依次升高,高-低轨迹组人群的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病率低于中-高轨迹组,但高于中-稳定轨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服用降压药物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BMI、TG、LDL-C、HDL-C、FBG、hsCRP等混杂因素后,中-高轨迹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稳定轨迹组的1.3倍(HR=1.3,95%CI 1.0~1.6,P<0.05)。结论开滦研究人群中存在着不同的静息心率轨迹,高水平的静息心率轨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
刘红敏温伟刘星李璐陈朔华刘颖辉赵晓红赵海燕阮春雨崔凯吴寿岭
关键词:心肌梗死卒中
静息心率对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影响
吴寿岭高景利吴云涛刘红敏陈朔华李玉
该项目所属临床医学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 立项背景:随着国外几个大型流行病研究报告了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关系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率增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但数据多来自国外研究人群,基于单次测...
关键词: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静息心率健康体检
老年人群立位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立位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在开滦总医院、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参加2010至2011年健康体检且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立、卧位baPWV和ABI检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立、卧位baPWV及ABI的因素.结果 (1)入选离退休员工2 464名组成研究队列,将完成立、卧位baPWV和ABI检测的1 601名员工纳入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年龄为(67.5±6.1)岁,男性1 065名(66.5%).立位和卧位的baPWV分别为(3 885±1 504) crn/s和(1 761±371) cm/s;立位和卧位的ABI分别为1.54±0.21和1.10±0.12.<65、65~69、70~ 74、≥75岁研究对象的立位baPWV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立位ABI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趋势检验,P均<0.01).(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立位baPWV的因素包括年龄(β=0.19,P<0.01)、下肢立位收缩压(β=0.18,P<0.01)、下肢卧位收缩压(β=0.14,P<0.01)、立位心率(β=0.30,P<0.01)、卧位心率(β=0.23,P<0.01)和体重指数(β=-0.18,P<0.01);影响立位ABI的因素包括女性(β=-0.055,P<0.05)、上肢立位收缩压(β=-0.834,P<0.01)、下肢立位收缩压(β=0.708,P<0.01)、下肢卧位收缩压(β=0.099,P<0.01)和空腹血糖(β=-0.085,P<0.01).结论 老年人的立位baPWV和ABI均值均高于卧位.立位baPWV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下肢立卧位收缩压、立卧位心率和体重指数;立位ABI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上肢立位收缩压、下肢立卧位收缩压和空腹血糖.临床试验注册号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1 001489.
郑晓明李志芳吴云涛赵小红赵海燕金成刘红敏陈朔华安莎莎王洋吴寿岭
关键词:动脉硬化老年人
静息心率加快增加人群新发心力衰竭风险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加快对人群新发心力衰竭(心衰)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参加了2006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体检时完成心电图检查、静息心率数据完整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心律失常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者以及有心衰病史者。根据静息心率将入选者进行五分位分组,即Q1、Q2、Q3、Q4、Q5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新发心衰为终点事件。研究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静息心率组人群发生新发心衰的风险。结果研究最终入选88879人,年龄18~98(51.0±12.3)岁,其中男性68411人,静息心率(74±10)次/min。静息心率40~66次/min的人群归入Q1组(n=18168),静息心率67~70次/min的人群归入Q2组(n=18970),静息心率71~74次/min的人群归入Q3组(n=13583),静息心率75~80次/min的人群归入Q4组(n=22739),静息心率>80次/min的人群归入Q5组(n=15419)。5组人群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教育程度、体育锻炼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物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并且随着心率加快,有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者比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FBG水平依次升高(P均<0.01)。平均随访9.5年,Q1、Q2、Q3、Q4、Q5组人群新发心衰发病率分别为1.60%(290/18168)、1.36%(258/18970)、1.80%(245/13583)、1.76%(400/22739)、2.35%(362/154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年发病率依次为1.7/千人年、1.5/千人年、1.9/千人年、1.9/千人年、2.6/千人年。校正了主要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2组相比,Q3、Q4组、Q5组人群新发心衰的HR分别为1.23(95%CI 1.03~1.48,P<0.05)、1.19(9
刘红敏陈朔华吴云涛郑晓明黄喆刘星赵晓红赵海燕阮春雨俎长浩王阳阳吴寿岭
关键词:心力衰竭静息心率
妊娠期间高血压对女性产后动脉硬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高血压(HIP)对女性产后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 197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分娩且分娩资料完整的开滦女性职工共5266例,在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对该人群进行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排除资料不完整者,最终纳入2709例进行统计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HIP和非HIP组,比较组间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P对baPWV的影响。结果 2709例研究对象中HIP组330例,非HIP组2379例,且HIP组的baPWV较非HIP组高[(13.49±2.64)比(12.48±2.37)m/s,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P是baPWV≥14 m/s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45(1.06~1.98)。对不同亚组人群的分析显示,在非糖尿病、年龄<50岁及分娩后时间<10年组中HIP是baPWV≥14 m/s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49(1.08~2.07),1.77(1.24~2.51),2.14(1.07~4.28),均P<0.05]。结论HIP对女性产后动脉硬化有影响,且尤以在非糖尿病、年龄<50岁及分娩后<10年的人群中为著。
陈素华李春慧高慧陈朔华李立勇刘红敏赵海燕刘艺文郭佳王笑笑刘情吴寿岭
关键词:产后
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3043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次/min组(n=744)、68~74次/min组(n=786)、75~80次/min组(n=760)、≥81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5.81(3.46,9.64)年期间,772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次/min组、≥81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4%(HR=1.24,95%CI:1.01~1.52,P=0.047)和47%(HR=1.47,95%CI:1.20~1.81,P<0.001),而68~74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86~1.31,P=0.62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7~1.19,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时,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65岁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65岁患者。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也显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 _(overall)<0.001,P _(non-linear)=0.933),且静息心率>70次/min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升高与超高危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二者呈线性关联。超高危ASCVD患者静息心率的合适干预切点可能为>75次/min。
刘士贺韩旭刘倩刘红敏赵海燕陈朔华吴寿岭吴云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静息心率全因死亡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慢性肾脏病检出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0-2011年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且符合入选标准的5924人进行分析。CKD定义为尿蛋白阳性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依据2010-2011年健康体检时baPWV的四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与CKD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研究的5924人中,男性3709人(62.61%),年龄(57.2±11.9)岁,CKD的总检出率为10.75%。与baPWV第1四分位组相比,第2、第3和第4四分位组的血肌酐增高[(75.83±19.80)、(75.41±32.79)、(78.58±28.09)比(71.83±17.95)μmol/L,均P〈0.01],eGFR降低[(92.33±16.47)、(89.16±16.78)、(82.65±17.82)比(96.05±16.56)mL/(min·1.73m^2),均P〈0.01],第3和第4四分位组CKD检出率增高(17.78%,10.56%比7.44%;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心率、体质量指数、尿酸、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敏C反应蛋白、吸烟、饮酒及锻炼后,与第1四分位组比较,第4四分位组发生eGFR〈60mL/(min·1.73m^2)和CKD的OR(95%CI)值分别为2.60(1.17~5.80)和1.97(1.12~3.48)。结论 baPWV增加与CKD相关,高baPWV组人群CKD检出率增高。
郑晓明俎常浩吴云涛赵晓红赵海燕刘红敏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