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玲
- 作品数:16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20年
- 水稻(Oryza sativa)是全球重要粮食作物,其高产和安全稳产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稻瘟病是最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的安全生产。控制稻瘟病,提高稻瘟病综合防控能力一直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十三五”以来,国家在粮食生产上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在过去10年间,国内外科学家在稻瘟病的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水稻病害的绿色安全防控技术铺平了道路。本文回顾了稻瘟病田间监测技术的智能化、预测预报数据建模系统优化、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生物源农药及诱抗剂研发以及品种与栽培多生态因子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这些技术的稻瘟病绿色防控新策略,讨论了稻瘟病防治面临的药价偏高、农药残留的问题,低毒经济型生物源农药开发缓慢的挑战,展望了基于分子靶标、小干扰RNA(siRNA)以及CRISPR/Cas9技术,多因子综合控制技术的绿色防控发展方向。
- 刘明津汪文娟冯爱卿杨健源陈凯玲陈深封金奇陈炳苏菁
-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
- 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防效研究
- 2022年
-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对毒力较好的药剂开展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药剂中,70%丙森锌WP、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3%醚菌·氟环唑SC、50%福美双WP、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最高可达100%;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EC_(50)为0.0001μg/mL;毒力较高的药剂有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50%咪鲜胺锰盐WP、70%丙森锌WP、50%福美双WP、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250 g/L嘧菌酯SC,EC_(50)为0.0171~2.0270μg/mL;15%井冈霉素SP、40%稻瘟灵EC、75%三环唑WP的毒力较低,EC_(50)为11.2654~88.2835μg/mL。人工接种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70%丙森锌WP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使用剂量945~1575 g/hm 2的防效均在72.00%以上;325 g/L苯甲·嘧菌酯SC的治疗效果最好,使用剂量195~292.5 g/hm 2的防效均在74.00%以上,这两种药剂可作为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建议轮换使用。
- 冯爱卿朱小源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林晓鹏陈深
- 关键词:水稻胡麻叶斑病杀菌剂毒力测定防效
- 源于广8 A杂交稻组合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型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源于广8 A杂交稻组合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无毒基因型,为华南不同主栽抗病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并根据已克隆的且与稻瘟病菌致病性相关的8个无毒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分离菌株的无毒基因型分析。选取分离自广8 A杂交稻组合的27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各菌株的菌丝体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对其中的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相应无毒基因全长或CDS区域的PCR产物测序,将测序序列与相应无毒菌株的无毒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测定的菌株对其中的5个单基因系IRBLkh-K3(Pikh)、IRBLb-B(Pib)、IRBLz5-CA(Pi2)、NIL-e1(Pi50)和IRBL9-W(Pi9)表现高的无毒性频率(>85%),所有菌株对单基因系IRBL9-W(Pi9)和NIL-e1(Pi50)都表现无毒;这些菌株对其中的7个单基因系表现较低的无毒性频率(<20%),包括IRBLks-F5(Piks)、IRBLa-A(Pia)和IRBL19-A(Pi19)等,表明分离自广8 A杂交稻组合的稻瘟病菌对不同的单基因系表现出不同的致病型。所有菌株都被检测出含无毒基因AvrPi9和AvrPik,并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k的2种类型:AvrPik-D型和AvrPik-E型,但未检测出无毒基因Avr1-CO39、AvrPii和AvrPia。在部分菌株中能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z-t、AvrPib和AvrPita预期大小的产物,但在所检测的菌株中均以较低的频率与不同的突变类型出现。对GD13-621、GD14-349与GD15-291等7个菌株分别进行相应无毒基因的PCR产物测序,AvrPi9、AvrPita及AvrPiz-t的基因序列与其各自无毒菌株的无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表明分离菌株中这3个无毒基因的基因结构相对稳定。测序菌株的AvrPib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AvrPib无毒菌株的序列在基因的上游区域存在2个SNP的差异及3个连续碱基的插入,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6个测序菌株的AvrP
- 汪文娟苏菁杨健源韦小燕陈凯玲陈珍陈深朱小源
- 关键词:杂交稻组合稻瘟病菌无毒基因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领域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接种装置及其接种方法,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螺栓,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螺栓铰接,第一手柄一端内部设有置物腔,置物腔底部外侧壁连接有打孔针,打孔针为中空结构,打孔针一...
- 冯爱卿朱小源陈深汪聪颖梁美玲苏菁封金奇陈凯玲陈炳
- 一种用于水稻稻瘟病叶瘟的监测系统及使用方法
- 本发明属于水稻稻瘟病叶瘟的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稻瘟病叶瘟的监测系统及使用方法,所述用于水稻稻瘟病叶瘟的监测系统包括:水稻图像采集模块、水稻图像增强模块、水稻图像特征提取模块、叶瘟检测模块、叶瘟程度判断模块、显...
- 李志敏汪文娟苏菁汪聪颖陈深冯爱卿梁美玲朱小源李传瑛陈凯玲林晓鹏
- 源自杂交稻组合五优308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对采自广东韶关、河源、梅州等稻区严重感染稻瘟病的杂交稻组合五优308穗瘟标样进行了稻瘟病菌分离,获得源自不同地点的穗瘟标样分离物18个,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品种和11个单基因系对分离物进行了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鉴定出ZB13、ZB15、ZC13等3个小种,分别占分离菌株的66.67%、27.78%、5.56%;对分离菌株表现出高感的抗性基因有Pi-ta2、Pi-sh、Pi-i,对分离菌株具有抗性较好的基因有Pi-kh、Pi-1、Pi2、Pi-9及Pi-50等;所有分离物均能回接上杂交稻五优308,使接种品种表现感病。选取GDHY-308-1401等3个菌株对广东部分品种(组合)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在测定的45个品种(组合)中,表现感至高感的品种(组合)有13个,占28.89%;中感的有2个,占4.44%;中抗至高抗的有30个,占66.67%。其中与五优308同一类型的杂交稻组合五丰优9802、五优613、五优1179对接种菌株表现出良好抗性,在五优308感病的稻区可考虑种植上述抗病品种。
- 汪文娟韦小燕陈凯玲陈尉芹陈珍杨健源朱小源
- 关键词:稻瘟病菌
- 中国水稻主产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析及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的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稻区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致病型,建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为白叶枯病菌群体结构田间实时准确监测、抗性品种应用以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鉴别寄主、IR24以及15个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等共21个鉴别寄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对2018-2021年采自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湖南、辽宁、云南共7个省(自治区)的954个单菌落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型测定,探明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种类、分布及毒性分化;基于测试菌株与15个近等基因系及IR24的抗感互作,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开展近等基因系与病菌互作的变量因子分析,构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基于抗病基因与测试菌株的抗感反应,分析抗病基因聚合效应。【结果】954个测试菌株在中国鉴别寄主上鉴定出11个致病型,包括SRRRR(Ⅰ)、SSRRR(Ⅱ)、SSSRR(Ⅲ)、SSSSR(Ⅳ)、SSRRS(V)、SRSRR(Ⅵ)、SSSSS(Ⅸ)、SSSRS(新型1)、SRSRS(新型2)、SRSSS(新型3)以及SSRSS(新型4),占测试菌株的比率分别为11.53%、4.82%、7.34%、6.18%、7.23%、1.05%、59.96%、1.57%、0.10%、0.10%、0.10%。Ⅸ型菌作为致病性最广的强毒菌系已上升为华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南和浙江稻区的优势致病型,西南稻区的云南以Ⅳ型菌为主,东北稻区的辽宁以I型菌为主。15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对954个菌株的抗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的15个近等基因系可分为5种类型,第Ⅰ类为高感基因系,包括IRBB1、IRBB2、IRBB10、IRBB11、IRBB4;第Ⅱ类为中感基因系,包括IRBB3、IRBB203、IRBB14;第Ⅲ类为中抗基因系,包括IRBB8、IRBB13;第Ⅳ类为抗病基因系,有IRBB21;第Ⅴ类为高抗基因系,包括IRBB5、IRBB7、CBB23、GDBB23;测试菌株中,出现可侵染抗病基因xa5的有42个、Xa7的有34个、Xa23的有31个。对以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为主的16个品种(系)与954个菌株组成�
- 冯爱卿汪聪颖张梅英陈炳封金奇陈凯玲汪文娟杨健源苏菁曾列先陈深朱小源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
- 广东省侵染美香占2号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侵染广东稻区优质品种美香占2号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及无毒基因变异特征,为美香占2号在不同稻区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9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8个稻瘟病菌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2013—2018年不同年份、不同稻区采集的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选取不同带型和不同年份代表性菌株的相应无毒基因全长或CDS区域的PCR片段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相应无毒基因的参考序列进行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并利用相应的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无毒基因不同变异类型的稻瘟病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稻瘟病菌两种交配型MAT1-1和MAT1-2型分子标记,检测侵染美香占2号的稻瘟病菌可能存在的交配型。【结果】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采集自美香占2号品种的52个稻瘟病菌菌株对其中的4个单基因系IRBL9-W(Pi9)、IRBLzt-T(Piz-t)、NIL-e1(Pi50)和IRBLkh-K3(Pikh)均表现无毒;然而,侵染单基因系IRBLz-Fu(Piz)、IRBLkp-K60(Pikp)和IRBLi-F5(Pii)的有毒菌株频率维持在57%以上,且侵染单基因系IRBLz-Fu(Piz)的有毒菌株频率在不同年份间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美香占2号种植区田间稻瘟病菌群体中存在较高频率的avrPiz、avrPikp和avrPii毒性菌株。根据8个已克隆无毒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检测,在52个供试菌株中均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z-t、AvrPi9和AvrPik-CDE,但扩增不到Avr1-CO39、AvrPia和AvrPii,仅有4个菌株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ta,有3个菌株可检测到无毒基因AvrPik-ABF。所测序7个菌株的AvrPi9编码区序列和AvrPiz-t包含启动子及编码区的序列与其各自无毒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所测序7个菌株的AvrPik-CDE包含启动子及编码区的序列中,有4个菌株的序列与AvrPik无毒基因序�
- 汪文娟苏菁陈深杨健源陈凯玲冯爱卿汪聪颖封金奇陈炳朱小源
- 关键词:稻瘟病菌交配型
- 7种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防效评价被引量:17
- 2020年
-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剪叶接种方法,开展了7种杀菌剂对白叶枯病防效评价。测试的杀菌剂对白叶枯病的田间防效和病斑抑制率均差异显著,其中20%噻唑锌SC防效最好,其次是20%噻菌铜SC,其他药剂防效和病斑抑制效果均较差。20%噻唑锌SC 450.00 mL/hm^2喷施2次处理的防效达62.84%、病斑抑制率为73.11%;20%噻菌铜SC 450.00 mL/hm^2防效为43.15%,病斑抑制率为54.84%。高效药剂的合理选用对提高病害防效具有显著作用。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是目前防治白叶枯病的较好药剂,建议轮换使用。
- 冯爱卿陈深汪聪颖陈凯玲封金奇杨健源曾列先朱小源
-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杀菌剂防效
- 广东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无毒基因分析
- 2024年
- 为明确广东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生理小种与无毒基因的类型与分布,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1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3个广东省优质抗源稻种三黄占2号、青六矮和珍桂矮,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方法对2018—2019年分别从广东省不同稻区感染稻瘟病的不同栽培稻品种上分离获得的368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与无毒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中国鉴别品种共鉴定出6群30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44.29%和43.48%,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C13,出现频率分别为26.90%和29.35%。利用11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鉴定出测试菌株对含有Pi9、Pi1、Pik-h和Pi50这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的无毒性频率均大于80.00%;来自粤北、粤西和珠三角3个稻区的稻瘟病菌对抗源稻种三黄占2号的毒性频率低于11.76%,对珍桂矮的毒性频率大于69.41%。表明2018—2019年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结构复杂,多样性丰富,在粤北、粤西和珠三角稻区可利用的抗性基因一致,可推广使用含抗性基因Pi9、Pi50、Pik-h和Pi1的水稻品种;三黄占2号抗性好,抗谱较宽,可作为广东省抗稻瘟病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 汪文娟陈凯玲杨健源封金奇朱小源苏菁
-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优势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