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鹏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中国沿海城市带区域空间格局重构研究
- 进入20世纪后,中国沿海地区作为国家开发和开放的重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区域。但是沿海地区区域空间极化、内部发展不均衡发展以及城市职能分工、产业互补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亟待深化研究。本文采用空间数...
- 马学广窦鹏
- 关键词:空间极化
- 文献传递
- 中国城市群同城化发展进程及其比较研究被引量:24
- 2018年
- 同城化的本质是实现区域治理融合的同城效应过程,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笔者选取国内学者普遍认同和实际开展的17个同城化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充分反映同城化内涵并具有发展导向的同城化发展进程测度指标体系,涵盖空间联系、产业结构、市场发展的客观指标和基础设施、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主观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广佛、沈抚同城化发展程度最高,各地发展差异显著;各项指标间也存在较大的得分差距,尤其是空间联系同城化最为明显。从尺度视角来看,中国同城化主要有国家—地方多尺度、省级—地方双尺度和地方—地方单尺度三种类型。同时,笔者还依据定量测度和定性分析结果,将同城化划分为构想阶段、探索阶段、融合阶段和同城阶段四个阶段,为中国同城化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参照标准。
- 马学广窦鹏
- 关键词:城市群同城化
- 基于客运交通流的山东沿海城市带多中心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随着世界城市网络的逐步形成,以多中心城市区域为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已经成为世界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重要特征和普遍现象。"多中心"实质包括形态多中心和功能多中心,文章选取山东沿海城市带城市间每日公路长途客运班次作为城市间客运交通功能联系的替代数据,从县区尺度、城镇组团尺度和城市尺度三个尺度分析空间单元之间联系强度、节点关系和区域多中心性。研究发现山东沿海城市带在功能联系上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向心性和内化性特征。从多中心性角度分析,山东沿海城市带是具有尺度敏感性、地区差异性、变化同向性等特征的多中心结构,初步形成了网络化多中心城市空间联系格局。
- 马学广窦鹏
- 关键词:交通流多中心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当代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方面。而多中心区域空间结构的研判也是制定适宜区域政策的前提,是推动多中心城市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2013年、2008年、2003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以县(区)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辅以城市行政空间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算蓝色经济区最近10年的空间组织格局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历了从"核心-边缘"特征明显的单中心模式到"多中心"结构特征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其空间发展的"去单核化"和"多中心性"特征较明显。
- 马学广窦鹏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 中国沿海城市带区域空间极化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城市与区域向沿海发展的趋向愈来愈显著,国家城市发展战略重点不断向沿海地区转移。中国沿海地区作为国家开发和开放的重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差距的重点区域,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但是,中国沿海地区内部同样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其空间极化的格局、过程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都亟待深化研究。立足城市尺度,应用SPSS统计分析技术,试图揭示中国沿海城市带空间极化的格局、过程及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中国沿海城市带空间极化格局以沿海三大城市带为核心,呈现圈层蔓延和距离衰减的态势;中国沿海城市带空间极化过程呈现绝对极化程度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对极化程度呈倒U型缩减的态势。上述空间极化格局和过程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及区位、人口资源与流动、资本来源与流动、政治制度与政策体制、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空间布局与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亟需在政策扶持、城市规划、中心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中国沿海城市带的快速健康发展。
- 马学广窦鹏
- 关键词:空间极化
- 世界城市发展趋势及未来中国的网络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结构重组的背景下,城市间经济联系发生了重要变革,世界城市在资源要素全球化流动中的组织控制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城市的理论和发展都迈入新的阶段。世界城市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生深刻变化,体系结构向扁平化的钟形结构演进,网络化特征更加突出。在全方位开放战略引导下,中国一些大城市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的目标。在以上背景分析基础上,围绕中国可能出现的世界城市及其网络结构,通过构建中国(大陆)世界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预测未来中国将出现的世界城市,并分析中国(大陆)世界城市网络结构特点。
- 陈维民马学广窦鹏
- 关键词: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