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恒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异位钙化
  • 2篇肾性
  • 2篇肾性骨病
  • 2篇转运
  • 2篇降钙素
  • 2篇骨病
  • 1篇血液透析病人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医疗保险
  • 1篇营养不良
  • 1篇透析病人
  • 1篇透析患者
  • 1篇能量消耗
  • 1篇皮质
  • 1篇皮质醇
  • 1篇维持性

机构

  • 4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4篇刘永恒
  • 1篇黄明智
  • 1篇邵红莲
  • 1篇何应珠
  • 1篇杨友香
  • 1篇何洪标
  • 1篇黄明智
  • 1篇刘裕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皮质醇节律性与血液透析病人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透患者62例,主观营养评分(SGA)等级均为A级,按照皮质醇检测结果分为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及节律异常组,两组均按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营养摄入标准严格饮食控制3个月,比较相同饮食下各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转铁蛋白、铁蛋白、未饱和铁、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组间及前后差异。结果在基础水平一致的前提下,比较两组3个月后各个营养指标,皮质醇节律正常组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异常组(P<0.05),其余指标无差异。组内比较,皮质醇节律异常组所有营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总蛋白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炎症评分明显升高(P<0.01)。皮质醇节律正常组内所有营养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皮质醇节律性的紊乱消失可能导致蛋白质肌肉消耗加快,营养状态进一步恶化。提示皮质醇节律性可以作为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态的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甄别预后差及具有营养不良高危倾向的患者。
刘永恒刘裕林旋霞霍世寅
关键词:皮质醇营养不良血液透析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调查了解中山市小榄地区近3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及问题。方法统计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市小榄地区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登记于"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系统"的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分析患病率、原发病因、透析充分性与透析频率、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死亡原因等,且比较自费与医保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011年1月份本地区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1人,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0.11‰;2014年1月共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7人,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为0.14‰,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首位原发病因由2011年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占34.16%),转变为糖尿病肾病(占31.15%)。3年间血液透析充分性与透析频率均不断提高,2014年与201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011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0.68%、4.63%;2014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13%与6.32%。3年间血液透析患者平均年死亡率为8.25%,首位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占24.71%。享受基本医保的患者在透析依存性、治疗效果上均明显优于自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本地区近3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透析质量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不断提高,但心脑血管并发症仍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杨友香霍世寅邵红莲刘永恒何应珠何洪标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医疗保险
降钙素对高转运性肾性骨病及心血管异位钙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对于高转运性肾性骨病及心血管异位钙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伴有肾性骨病症状的40 例病人,按照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钙磷离子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随机...
霍世寅刘永恒黄明智黎健南
降钙素对高转运性肾性骨病及心血管异位钙化的治疗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于高转运性肾性骨病及心血管异位钙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伴有肾性骨病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活性维生素D3口服治疗,实验组在活性维生素D3治疗基础上联合降钙素肌注,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股骨颈骨密度值;治疗前后治疗前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Ⅰ型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胎球蛋白A值。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钙化评分、Ⅰ型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股骨头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2组治疗后血钙、血磷、胎球蛋白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可明显改善肾性骨病患者骨质代谢,对转移性钙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尚未明确。
霍世寅刘永恒黄明智黎健南
关键词:降钙素肾性骨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