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玉娟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流变特性
  • 2篇颗粒流
  • 2篇颗粒流程序
  • 1篇单元法
  • 1篇弹塑性
  • 1篇原体
  • 1篇蠕变
  • 1篇蠕变试验
  • 1篇软岩
  • 1篇黏弹塑性
  • 1篇离散单元法
  • 1篇BURGER...
  • 1篇伯格斯模型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王凯
  • 2篇金爱兵
  • 2篇杨振伟
  • 2篇高玉娟
  • 1篇周喻
  • 1篇严琼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伯格斯模型参数调试与岩石蠕变特性颗粒流分析被引量:33
2015年
岩石作为地下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其物质组成和所赋存的复杂地质环境使其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基于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采用由开尔文模型和马克斯伟尔模型串联组成的伯格斯(Burgers)流变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了伯格斯模型中弹性系数(Em和Ek)、黏性系数(?m和?k)和摩擦因数f对瞬时强度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分析得出数值试样的瞬时强度特性主要受马克斯伟尔体弹性系数Em和摩擦因数f影响: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与Em和f均呈正相关,泊松比与Em呈正相关,与f呈负相关;而流变特性与各参数均呈现负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红页岩分级增量蠕变试验的模拟,通过与室内蠕变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PFC3D中的伯格斯模型用于岩石蠕变试验模拟的可行性,并将该方法用于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蠕变试验和三轴蠕变试验数值研究。该研究内容是利用离散单元法研究岩石流变特性的一种新的尝试。
杨振伟金爱兵周喻严琼王凯高玉娟
关键词:软岩颗粒流程序BURGERS模型流变特性离散单元法
基于颗粒流程序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发与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在深入研究西原体模型黏弹塑性特征的基础上,推导出不同塑性条件下的流变特性方程,并将其推广到离散单元法中,研究了颗粒间力与位移关系的数值积分方案,总结出颗粒流程序中接触本构模型开发方法,并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开发出具有黏弹塑性特征的西原体接触本构模型。通过两个互相接触的固定球体之间的应力松弛试验,分3种情况验证了模型编制的准确性。利用取自张家洼铁矿巷道内的岩石试样,通过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获取计算参数,并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的模拟,通过与室内蠕变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PFC2D中自定义西原体模型用于岩石流变特性研究的可行性。利用西原体模型与线弹性模型对D型深埋巷道进行分析计算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西原体模型预测结果与Hoek-Brown准则理论结果更为接近。在围岩蠕变作用下,巷道两帮变形量大于顶板和底板,破坏程度更为严重,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吻合。根据巷道长期稳定性的要求,提出着重支护两帮的治理建议。
杨振伟金爱兵王凯孟新秋高玉娟
关键词:蠕变试验颗粒流程序黏弹塑性流变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