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取栓
  • 6篇机械取栓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
  • 2篇大血管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性
  • 2篇栓塞
  • 2篇前循环
  • 2篇取栓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急性缺血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复流
  • 2篇闭塞性
  • 1篇动静脉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李沛城
  • 10篇刘一之
  • 8篇陈珑
  • 7篇李波
  • 3篇倪才方
  • 1篇徐杨

传媒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合并化脓性髋关节炎2例及文献复习
2024年
粒细胞缺乏感染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进展迅速,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其中少见部位的感染,由于诊断困难,经常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目前正常人群中化脓性髋关节炎案例较少,而白血病化疗后合并化脓性髋关节炎更为罕见,相关报道极少。本研究介绍了2例因白血病入院化疗后出现发热伴关节疼痛患者的诊疗经过,持续关注其体温及感染指标的变化、抗感染方案的改变,最终通过病理证实为化脓性髋关节炎。同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以期提高临床对粒细胞缺乏期罕见部位感染的识别和诊疗的认识。
芮婧雯周必琪李沛城徐杨
关键词:白血病化脓性髋关节炎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复流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
2023年
目的 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闭塞血管复流程度与治疗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评估术后闭塞血管的复流程度,将所有成功复流患者分为部分复流组(mTICI=2b级)及完全复流组(m TICI=3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特征、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数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后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214例,其中部分复流65例,完全复流14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前NLR、闭塞血管位置、血栓负荷量、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部分复流患者相比,完全复流患者的NLR更低、闭塞血管更多位于大脑中动脉、血栓负荷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取栓次数更少以及临床预后更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低血栓负荷是前循环AIS患者术后完全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机械取栓术前低NLR和低血栓负荷量的前循环AIS患者,术后更容易达到完全复流。
侯凯文李沛城陈珑李波刘一之袁晨陈正文杨绪森
关键词:机械取栓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早期CT平扫脑实质高密度影鉴别诊断
2024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48 h复查CT平扫结果分为脑实质出血组(n=38,43处)和单纯对比剂渗出组(n=39,47处)。观察早期CT平扫图像上机械取栓术后PTIH直接征象(位置分布、最大CT值、体积、密度混杂征)和间接征象(局部占位效应、脑室内高密度、蛛网膜下腔高密度)。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实质出血组患者比对比剂渗出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占位效应(28/38比9/39,P=0.003)及脑室内高密度(5/38比0/39,P=0.025)。新发PTIH灶90处中43处脑实质出血,47处对比剂渗出。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实质出血组、对比剂渗出组间PTIH体积、密度混杂征判断实质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值分别为2.93、9.24。PTIH体积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最佳界值为9.3 cm^(3)。结论占位效应和脑室内高密度可作为判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间接征象。PTIH体积≥9.3 cm3和密度混杂征可作为诊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直接征象。
马圆李沛城李青松史慧娟刘一之陈珑
关键词:CT平扫
埋线美容致高流量头皮动静脉瘘经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
2023年
头皮动静脉瘘是面部埋线美容治疗的少见并发症,该文报道了1例23岁女性患者,面部埋线美容术后出现左耳杂音,后杂音逐渐加重并伴心悸症状。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颞部高流量头皮动静脉瘘,使用弹簧圈及医用胶经血管内介入栓塞,完全封闭瘘口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随访1年瘘口无复发。
侯凯文李沛城陈珑刘一之倪才方
关键词:美容技术血管内治疗
PHASES评分预测颅内动脉瘤增大的风险:回顾性病例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增大的相关因素,评估PHASES评分系统能否预测颅内动脉瘤增大的风险,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系统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未破裂...
李沛城刘一之倪才方
关键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择期植入动脉支架治疗机械取栓后颅内靶血管残余重度狭窄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对机械取栓成功后颅内靶血管残余重度狭窄患者行择期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成功机械取栓后颅内靶血管残余重度狭窄患者行择期动脉支架植入术。结果取栓术后4例闭塞血管均成功复流,靶血管均残余≥70%的重度狭窄,但可维持稳定前向血流。2例取栓术后72 h内MRI显示脑梗死面积较大,分别于取栓后48天和27天行支架植入;2例脑梗死面积小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分别于取栓术后12天和4天行支架植入。支架释放后4例血流均通畅,未见并发症,术后90天改良Rankin评分(mRS)均≤2;末次随访时支架位置均良好,血管通畅。结论对于机械取栓成功后靶血管残余重度狭窄,根据取栓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择期植入动脉支架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马圆李沛城陈珑刘一之李波袁晨史慧娟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机械取栓
经动脉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
2015年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经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动脉栓塞治疗的5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资料,分析其治疗的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并随访其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 52例患者中,48例(48/52,92.31%)栓塞成功,4例栓塞失败后行外科手术治疗。48例栓塞成功患者中,41例(41/48,85.42%)成功闭塞瘘口且保持颈内动脉通畅。4例(4/52,7.69%)术后复发,分别经压颈、球囊、液态胶栓塞及闭塞颈动脉的方法治疗成功。44例无复发患者短期内所有患者眼部症状缓解,长期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脱球囊栓塞为其首选方法,辅以弹簧圈、液态胶栓塞,其短期及长期疗效均可肯定。
刘善凯刘一之倪才方陈珑李波李沛城
关键词:球囊栓塞
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IVT)后桥接血管内治疗(EVT)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IVT桥接EVT治疗的20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EVT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与非替罗非班组(123例),将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根据是否行急诊支架植入术分为支架植入组(52例)与非支架植入组(28例)。分别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 h、2~3 d及90 d颅内出血(ICH)或术后3~90 d新发ICH发生率,致死性ICH发生率,术后90 d死亡率]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与非替罗非班组比较,替罗非班组男性、串联闭塞、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者占比较高,心房颤动者占比较低,手术时间较长,脑卒中类型的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与非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24 h ICH发生率、术后2~3 d ICH发生率、术后90 d ICH发生率、致死性ICH发生率、术后90 d死亡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非支架植入组比较,支架植入组患者串联闭塞、球囊扩张者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组与非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术后3~90 d新发ICH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支架植入组比较,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24 h、2~3 d及90 d ICH发生率,致死性ICH发生率,术后90 d死亡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IVT后桥接EVT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总体是安全的,但如果术中再行急诊支架植入术则会导致ICH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
陈正文李沛城刘一之李波袁晨侯凯文陈珑
关键词: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替罗非班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机械取栓完全复流后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索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CS)患者经机械取栓并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后部分患者临床预后仍然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PCS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闭塞血管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定义为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达3级。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2分则被定义为预后不良。将患者基线资料、治疗相关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确定最佳界值。结果共纳入39例经机械取栓治疗后完全恢复前向血流(mTICI 3级)的PCS患者。其中,预后不良患者共20例(51.3%)。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OR=1.21,95%CI=1.037~1.414,P=0.016)、后交通动脉(PcomA)未开放(OR=0.052,95%CI=0.005~0.557,P=0.014)为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2,截断值为20分,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84.2%。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高、后交通动脉未开放,是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完全恢复前向血流后临床预后仍不佳的相关因素。
陈正文李沛城陈珑刘一之李波袁晨侯凯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后循环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恶性肿瘤患者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评价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影响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史分为肿瘤组与非肿瘤组。评估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指标。再将肿瘤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术后90 d 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AIS伴恶性肿瘤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入组219例患者(肿瘤组24例,非肿瘤组195例)。肿瘤组、非肿瘤组分别成功复流23例(95.8%)、183例(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术后出血转化率(52.2%比41.5%,P=0.331)、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7.4%比12.0%,P=0.503)、90 d预后良好率(39.1%比42.1%,P=0.7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溶栓后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是肿瘤组患者术后90 d临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与非肿瘤组相比,肿瘤组桥接治疗后有更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36.4%比10.9%,P=0.044)。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AIS伴恶性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直接机械取栓治疗AIS伴恶性肿瘤患者比桥接治疗有更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更好的预后。
侯凯文李沛城陈珑李波刘一之袁晨陈正文杨绪森
关键词:机械取栓恶性肿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