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冬

作品数:12 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遥感
  • 2篇灾害
  • 2篇层次分析
  • 2篇12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震诱发
  • 1篇地震灾害
  • 1篇信息量模型
  • 1篇信息提取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遥感估算
  • 1篇遥感数据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油橄榄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严冬
  • 8篇范建容
  • 4篇郭祥
  • 3篇张建强
  • 3篇雷光斌
  • 3篇郭芬芬
  • 3篇李爱农
  • 3篇曹小敏
  • 2篇刘斌涛
  • 2篇田兵伟
  • 2篇苏凤环
  • 2篇陶和平
  • 2篇南希
  • 1篇谢瀚
  • 1篇欧国强
  • 1篇张正健
  • 1篇朱万泽
  • 1篇程根伟
  • 1篇杨勇帅
  • 1篇谭剑波

传媒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灾害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5·12汶川地震诱发堰塞体信息提取被引量:23
2008年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等。大型滑坡堵塞河道后形成的堰塞湖则是震后最为严重的次生灾害。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四川5·12汶川地震诱发堰塞体信息,查明了灾区主要堰塞体的分布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同时获取了形成堰塞体的滑坡体的部分信息。研究表明,主灾区堰塞体总数37个,其分布与地震断裂带一致;73%的堰塞体呈串珠状分布;80%的堰塞体发生在河流急拐弯区域。
范建容田兵伟程根伟陶和平张建强严冬苏凤环刘斌涛
关键词:多源遥感汶川地震
高分辨率SAR数据在5·12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8年
2008-05-12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地震,紧接而来的降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地震灾害遥感监测的实施。合成孔径雷达以其穿透云雾的能力,备受人们关注,成为抗震救灾遥感信息保障的重要数据源。利用COS-MO、TerraSAR、RADARSAT等高分辨率SAR数据对5·12汶川地震灾害的监测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在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云多雨环境下合成孔径雷达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
刘斌涛陶和平范建容田兵伟张建强严冬
关键词:地震灾害合成孔径雷达灾害监测
GIS支持下的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侵蚀评估模型中的一个基本因子,利用长江上游361个测站1961-2004年日雨量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R值,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得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分布图、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趋势图、各区域R值平均年内分配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的地域差异十分显著,与降雨量空间分布近似,由东向西减少,且降雨侵蚀力大的区域与多雨中心和暴雨中心分布基本一致。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一些地区年降雨侵蚀力的变化与年降雨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各区域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曲线为尖峰状分布,降雨侵蚀力十分集中。
范建容严冬郭祥
关键词: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
基于Dyna-CLUE改进模型和SD模型耦合的山区城镇用地情景模拟研究——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被引量:29
2016年
山区城镇扩张受山区地形和山地灾害等因素限制,而常用的土地利用模型难以有效表达这一特征。本文通过对Dyna-CLUE(Dynamic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Model)模型进行改进并结合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D)模型,充分发挥这2个模型在微观土地分配,及宏观情景模拟上的优势,很好地表达了山区地形和山地灾害等因素对山区城镇扩张的限制作用,为山区城镇扩张情景模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根据研究区历史统计数据构建山区城镇用地SD模型,模拟低速发展、惯性发展和高速发展3种不同发展情景下城镇用地的需求,结合Dyna-CLUE改进模型,预测了对应情景下2011-2030年的城镇用地范围,并探究其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速度越快,城镇主体越快达到地理限制区域的上限,并开始沿山间平地向两端扩张。耕地受山区城镇扩张的影响要远远超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离城镇越近受影响越大。随着城镇扩张的加剧,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增大。模型模拟结果能为山区城镇用地规划、评估由城镇扩张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严冬李爱农南希雷光斌曹小敏
关键词:SD模型情景模拟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昌都县植被盖度遥感估算被引量:42
2010年
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适用于昌都县的像元二分模型,并进行植被盖度估算。根据实测植被盖度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实测值与估算值的相关系数为0.862 4,平均精度为82.5%。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法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植被盖度的估算且精度较高。
郭芬芬范建容严冬郭祥宫奎方张定容
关键词:植被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
基于MODIS叶面积指数的大渡河流域作物生态需水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大渡河流域3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最新修订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同时获取大渡河流域2007年内45期MODIS LAI数据,根据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的经验关系得到作物系数2007年年内的变化情况,利用GIS中的Zonalmean函数对大渡河流域平均作物生态需水量年内变化进行估算。在根据年干燥度进行干湿区划的基础上,对作物生态需水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2007年内生态需水总量为618.8 mm,月平均值为51.6 mm。其中作物生态需水量年内变化过程为夏季最高,占全年总需水量的35.7%,春季、秋季、冬季生态需水量逐渐减少分别占全年总量的30.4%、20.1%和13.8%。在雨季,降水完全可以满足流域生态需水量,降水是这一时期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在旱季,半干旱区的生态需水来源受区域干燥度的影响较大,越干燥的地区降水占作物生态需水百分比就越高;半湿润区作物生态需水来源仍以降水为主,但降水占作物生态需水百分比除了受区域干燥度影响之外,可能还受到其它因素如: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的影响。
严冬范建容欧国强
关键词:MODIS叶面积指数作物生态需水量大渡河流域
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以2000—2008年的TRMM3B42数据为基础,在ARC/INFO软件提供的地图代数运算功能支持下,利用日降水量估算降水侵蚀力,对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及其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降水侵蚀力大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地区差异大。降水侵蚀力年内分配集中度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降水侵蚀力越小的地区,年内降水侵蚀力分布越集中。西藏自治区降水侵蚀力在2000—2008年的年际变化同样存在空间分异,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
严冬范建容郭芬芬郭祥宫奎方
基于GIS的四川省油橄榄生态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15
2010年
综合考虑与油橄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利用GIS分析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与计算,结合AHP方法确定各参评因子权重,并选择适当的隶属函数和模糊算子对四川省油橄榄生态适宜性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与目前四川省油橄榄引种区的分布大体一致,较之传统的评价方法有着评价周期短、评价结果更加精细、更有利于小区域范围内生态适宜性的确定等优点。
郭祥范建容朱万泽严冬
关键词:油橄榄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生态适宜性
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分区被引量:13
2015年
岷江上游流域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频发,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到河流的距离、到断裂带的距离、工程地质岩组,以及植被盖度等8个相关要素作为判别因子,用自然聚类法作状态划分,通过信息量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于山地灾害发生的贡献,并结合降雨量对岷江上游流域作灾害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坡度>33.96°,起伏度>220 m,坡向为东、东南、南,坡形为凹且程度超过27.19 m,到河流距离<0.64 km,距离断裂带<3.19 m,软弱岩和较硬岩石为有利于山地灾害发生的条件;流域山地灾害中度危险及以上区域面积约7 392.5 km2,占全区29.8%,沿山谷、河谷地带集中分布的特征明显。研究表明,岷江上游流域山地灾害危险性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弱,灾害点空间分布与危险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验证了分区结果和信息量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论可为流域建设及灾害防治提供区域尺度的决策依据。
南希严冬李爱农雷光斌曹小敏
关键词:山地灾害信息量模型
地震诱发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以北川县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为例,对研究区进行崩塌滑坡敏感性评价,并探究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研究建立研究区崩塌滑坡空间数据库,选取距断裂带距离、坡度、坡型、高差、地层岩性等5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指标的权重定量,使用因子加权相加模型对北川县的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敏感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距断裂带距离和坡度对崩塌滑坡影响较强。研究结果将北川县划分为崩塌滑坡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五个区域。其中,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北川县东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并沿断裂带延伸,在西部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区在极敏感区外围辐射分布,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地区。
张建强范建容严冬郭芬芬苏凤环
关键词:崩塌滑坡层次分析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