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标

作品数:16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黑钙土
  • 5篇玉米
  • 5篇土壤
  • 3篇有机碳
  • 3篇水分
  • 3篇苏打
  • 3篇母质
  • 3篇秸秆
  • 3篇黑土
  • 2篇氮肥
  • 2篇盐碱
  • 2篇盐碱土
  • 2篇有机无机
  • 2篇玉米产量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水稻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率
  • 2篇苏打盐碱土

机构

  • 16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乌鲁木齐京诚...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16篇王鸿斌
  • 16篇隋标
  • 15篇赵兴敏
  • 11篇赵兰坡
  • 3篇高雪莹
  • 1篇陈宝玉
  • 1篇王丽群
  • 1篇王洪君
  • 1篇刘楠

传媒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玉米带不同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四垄玉米两垄小麦)、3∶2(三垄玉米两垄小麦)、2∶2(两垄玉米两垄小麦)3种不同的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及玉米、小麦单作共5个处理,探讨不同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两年试验表明,玉米//小麦间作模式与单作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相对玉米的竞争力(Awm)均大于0。在小麦收获后,3种不同间作处理的玉米相对生长率(RGR)相比单作玉米提高显著。在作物耗水等方面,玉米//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单作。间作模式能显著增加玉米//小麦间作的子粒产量,其中2∶2处理组在产量表现等方面为最优。
吕明洋王俊胡宁隋标王鸿斌赵兴敏赵兰坡
关键词:玉米水分利用率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黑土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可降低黑土容重,增加土壤剖面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传统耕作相比,两年翻耕和一年翻耕耕层土壤容重降低了11.11%~23.53%,并处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内。连续翻耕的土壤有机含量除犁底层和母质层有所升高外,其他层次均有降低,降幅为2.65%~3.94%;一年翻耕除母质层外,其他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为增加,增幅为3.07%~4.94%。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可比传统耕作玉米产量提高8.80%以上,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翻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孙庭炜徐丽华王鸿斌隋标
关键词:翻耕传统耕作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黑土
不同氮素添加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氮素转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以吉林省典型黑土区的玉米、果树、森林、水稻和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氮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中的形态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施加氮肥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黑土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对于施加尿素的处理而言,S2(129.82 mg/kg)和C2(138.01 mg/kg)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G2(111.89 mg/kg)和D2(105.35 mg/kg),且Y2(126.92 mg/kg)显著高于D2。对于施加磷酸二铵的处理而言,各土壤硝态氮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3(160.23 mg/kg)>Y3(150.00 mg/kg)>S3(140.12 mg/kg)>G3(133.45 mg/kg)>D3(126.70 mg/kg),且C3和Y3显著高于G3和D3。土壤净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分别与土壤C/N,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整个培养期间,Y、G、C和D土壤平均NMR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处理3>CK处理,S土壤平均NMR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2>CK处理。Y、G和D土壤平均NR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处理3>CK处理,S和C土壤平均NR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处理3>处理2>CK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对黑土氮素转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郭媛李宜联郭策贺秀娟赵兴敏王鸿斌隋标
关键词:黑土土地利用方式铵态氮矿化速率硝化速率
玉米秸秆添加对不同母质黑钙土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2024年
以吉林省2种成土母质发育的典型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探究加入不同比例秸秆(0,0.5%,1%,2%,3%,5%,10%,15%)后,黑钙土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增加秸秆的施用量,有机碳含量低、中、高3种黄土耕层土壤(LLC-Ap、LMC-Ap、LHC-Ap)的有机碳增量分别为0.28~4.67倍,0.06~3.14倍,0.07~2.10倍;有机碳含量低、中、高3种红土耕层土壤(RLC_(1)-Ap、RLC_(2)-Ap和RHC-Ap)的有机碳增量分别为0.18~4.00倍,0.28~3.99倍,0.06~2.82倍;黄土母质(LC)的有机碳增量为1.41~37.80倍;红土母质(RC)的有机碳增量为1.48~38.23倍,说明低有机碳含量的土壤固碳潜力更强,母质的固碳潜力远高于耕层土壤。同时,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各类型土壤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逐渐变大。且对于秸秆添加量相同的处理,各类型土壤团聚体的MWD值呈现出LLC-Ap
郭策高雪莹王鸿斌王鸿斌赵兰坡隋标
关键词:黑钙土玉米秸秆成土母质耕层土壤团聚体
吉林省黑土区玉米氮肥减施效果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针对目前吉林省黑土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氮肥用量偏高导致的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残留高等问题,在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设降低10%、20%、30%、40%的不同氮肥减量处理,研究减氮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子粒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中无机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伏龙泉和米沙子试验点降低20%氮肥用量、开安试验点降低30%氮肥用量玉米子粒产量无显著降低,减氮处理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降低氮肥用量可减少玉米收获后耕层土壤中无机氮的积累(硝态氮)。玉米施氮量在223 kg/hm2时玉米收获后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与播种前基本一致。吉林省黑土玉米种植区适当降低氮肥用量不会显著影响玉米产量,同时会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玉米收获后耕层无机氮的积累。
陈治嘉隋标赵兴敏王鸿斌赵兰坡
关键词:春玉米土壤无机氮
冻融及有机物料添加对黑钙土有机、无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以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设置空白对照(NCK)、添加秸秆(NJ)、有机无机肥混施(NH)、冻融土培养(DCK)、冻融秸秆培养(DJ)与冻融混施肥培养(DH)6个处理。研究表明,NJ、DJ的CO2释放速率及累积释放量较高,DCK最低。CO2累积释放量较好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89),CO2潜在释放量参数Ci由大到小为NJ>DJ>NH>DH>NCK>DCK。NH、DH的黑钙土碳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冻融处理对土壤碳酸盐含量的影响较小。添加秸秆的处理(NJ、DJ)土壤总碳、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添加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处理(NH、DH)土壤总碳、有机碳含量与空白对照差别不大。冻融循环可以提升土壤碳含量,但与非冻融处理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也增加了CO2累积释放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固碳能力影响较小,,但能显著增加黑钙土中碳酸盐的含量;冻融循环对土壤碳酸盐、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可以减少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CO2的潜在释放量。
李传松张亦婷赵兴敏隋标王鸿斌
关键词:冻融作用有机无机肥黑钙土
耕作方式对黑钙土主要肥力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黑钙土主要肥力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了旋耕(RT)、深松(ST)、免耕(NT)、深翻(DP)和深翻秸秆还田(DPS)等5种耕作方式,分析了玉米不同生长时期0~60 cm土层土壤容重、水稳性团聚体等物理指标,氮、钾、有机质等化学指标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与RT处理相比,NT和ST处理土壤容重平均增加4.7%和3.8%,DP和DPS处理分别降低3.4%和2.6%;NT处理的田间持水量比RT降低2.7%,ST与RT相近,而DP和DPS处理分别比RT增加8.6%和7.0%,二者都显著高于RT(P<0.05);土壤大团粒结构(>0.25 mm)含量表现为苗期DP处理最高,抽雄期DPS最高、DP次之,整体来看,平均含量以DPS最高;除抽雄期NT含量较高外,DPS和DP是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的处理,说明翻耕的过程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从土壤全氮的比较来看,不同处理下差别不大,但碱解氮含量以RT最高,其他处理降低了6.8%~12.9%;与RT处理相比,ST和DPS处理玉米产量降低了7.4%和3.3%,NT、DP分别增加2.3%和7.8%。综合来看,虽然NT处理有一定的提升土壤结构和有机质的潜力,但改变效果不大,DP和DPS处理具有较好的土壤肥力特征,其中DP是兼具土壤肥力和增产效果的耕作方式。
焦帅王玮瑜赵兴敏王鸿斌王洪君陈宝玉隋标
关键词:耕作方式黑钙土肥力特征玉米产量
氮肥添加对黑钙土酸度变化及酸碱缓冲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以pH为5.38、6.54、7.16和8.11(依次编号为A、B、C和D)的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氮肥(尿素、磷酸二铵)添加对黑钙土酸度变化及酸碱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3年施肥量条件下,施加尿素和磷酸二铵分别使4种黑钙土的pH值下降了0.44、0.51、0.61、0.36和0.52、0.55、0.86、0.42个单位。对4种土壤而言,pH值降低程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B≥A>D。施加氮肥后,D土壤样品的pH值仍呈碱性,故未检测出交换性酸、H+、Al3+。施加尿素和磷酸二铵使A、B、C土壤样品的交换性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07、0.94、3.62倍和0.23、0.74、2.93倍,交换性H+含量分别增加了0.12、1.14、7.27倍和0.26、0.97、4.73倍,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0.15、0.77、2.35倍和0.21、0.54、2.29倍。交换性酸、H+、Al3+含量增加程度的大小顺序均为C>B>A。添加尿素的黑钙土交换性酸、H+、Al3+含量与添加磷酸二铵的无显著差异。尿素和磷酸二铵添加后,4个土壤样品的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了2.82%、10.27%、3.24%、2.99%和2.26%、3.80%、3.70%、3.94%,且两种肥料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黑钙土酸碱缓冲容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交换性H+、AI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之,氮肥添加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不同酸度黑钙土的交换性酸、H+、Al3+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
李宜联郭策郭媛贺秀娟赵兴敏王鸿斌隋标
关键词:黑钙土氮肥PH值交换性酸
添加玉米秸秆对黑钙土重组有机碳含量及有机无机复合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科学评价土壤的固碳性能和潜力,以黄土和红土母质及其发育的黑钙土为供试土壤,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耕层和母质层土壤样品,研究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变化。针对东北玉米主产区黑钙土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中亟待阐明的科学问题,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模拟了一个作物生长期内,黑钙土母质和耕层土壤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后,重组有机碳含量和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供试耕层土壤和母质中的重组有机碳含量、原土有机碳复合量均呈同步增加趋势,但原土有机碳复合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在耕层土壤中,原土有机碳含量越低的土壤,其重组有机碳增量和原土有机碳复合量增率越大,说明原土有机碳含量低的土壤具有更大的固碳潜力。母质层土壤重组有机碳增量、原土有机碳复合量增率和追加复合量均大于耕层土壤,说明母质的固碳潜力远大于耕层土壤,且红土母质的固碳潜力更强。
高雪莹孙元宏赵兴敏隋标王鸿斌赵兰坡
关键词:黄土母质黑钙土有机无机复合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改良培肥时空一体化技术模式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1
2022年
结合多年苏打盐碱土改良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和总结了盐碱土资源的特点及改良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苏打盐碱地改良培肥时空一体化技术模式及其作用机理和效果,提出了盐碱地改良必须坚持的5项原则,旨在为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王鸿斌赵兰坡陈映彤王丽群赵兴敏隋标
关键词: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土壤改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