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理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儒家
  • 2篇道德
  • 2篇儒学
  • 2篇伦理
  • 1篇道德相对主义
  • 1篇道德自我
  • 1篇定理
  • 1篇新理学
  • 1篇心境
  • 1篇心灵
  • 1篇言说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建构
  • 1篇正名
  • 1篇直觉主义
  • 1篇人极
  • 1篇儒家哲学
  • 1篇儒学史
  • 1篇儒学现代化
  • 1篇省察

机构

  • 10篇山东大学
  • 6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作者

  • 11篇郭萍
  • 1篇黄玉顺

传媒

  • 2篇学术界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国际儒学(中...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类伦理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多元文化的背景,在跨文化伦理规范的对话中,道德相对主义和直觉主义的态度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根本上还是理性才使跨文化伦理成为可能。即便在各宗教伦理传统中,理性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各宗教传统中的实例,还能证明理性使各不同文化尊重彼此的差异性。拿儒学来说,作为儒家思想的"仁"和作为实践方法的"仁"都是以理性的、人性化的考虑为前提的。理性赋予我们制定、修改、判断和拒绝某种道德主张的能力。因此,我们从合理性原则出发,提出三种结构性的方式,以促进跨文化伦理规范的对话。基于理性推导和实例举证,可以得出两点论断:其一,依其本性,人类未必是道德虚无主义者;其二,在不同的种族、宗教和民族背景下,人们之间是有可能进行富有成效的道德对话的。
史蒂文.卡兹郭萍
关键词:多元文化道德相对主义直觉主义
理性的困惑:跨文化伦理何以可能——与史蒂文·卡兹教授商榷
2014年
在跨文化伦理的探讨中,理性主义伦理学的立场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宗教哲学家史蒂文·卡兹教授的观点就是这一立场的典型代表。然而,跨文化的伦理建构需要超越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既有的主体性,而理性主义伦理学却是一种基于先验理性的思考,即预设了理性的先验至上性,这就将导致其执守于既有的理性主体而无法克服理性与直觉之间的逻辑悖谬,从而并不能真正为跨文化的伦理建构提供参考。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到更为本源的、前主体性的"存在—生活"视域中,揭示人类理性与伦理的共同的生活渊源,在共同的生活感悟中生成新的主体性,才能使跨文化的伦理建构成为可能。
郭萍
关键词:理性主义主体性
群己权界:儒家现代群治之方--兼论严复自由理论的儒学根基
严复通过编译现代西方政治论著率先对中国的现代自由诉求做出了理论阐释,旨在由此解答现代中国的"群治"问题。其基本思路是中国唯有发展个体自由,才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即"国群"),进而才能在现代民族国家竞争中自强自存。据此,严...
郭萍
关键词:儒家
人类共同伦理何以可能——不同伦理传统之间对话的共同场域
2015年
人类共同伦理的建构之所以遭遇困难,从理论上来说,是由于不同伦理传统之间的对话缺乏应有的观念层级区分。具体来说,不论是形而下的伦理规范及制度层级的对话、还是形而上的信仰及伦理原则层级的对话,都不可能达成共同伦理。这就需要通过厘清观念层级,进入到当代人类共同生活的本源情境之中,以此为对话各方的共同场域,从而使不同伦理展开平等对话成为可能。
郭萍
儒法邦交思想及其时代性省察——基于春秋时期齐鲁会盟的分析
2023年
儒法思想对于传统中国内政外交的主导性影响,早在春秋时期诸侯的会盟邦交中就有突出体现。会盟邦交以盟誓于神为保障,而疏于确立制度机制,因而“屡盟”不已,这正与儒法主导的传统邦交策略直接相关。通过齐鲁会盟的实例可知,奉行儒家思想的鲁国以施恩为首要邦交策略而慎于征伐,推行法家思想的齐国以征伐为首要邦交策略而辅以施恩,但二者都没有为交易谈判创造充分的空间。其原因在于儒法都不以实利交易为邦交的根本意图,而是一致期许通过邦交实现政治归附与文化归属,其实指向以华夏为中心的圈层式的“天下秩序”,以此为根本旨归的邦交思想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在现代民族国家时代,我们必须重视支撑现代国际条约体系运作的“契约”观念,并尝试以此为重心对以儒法为代表的传统邦交思想进行现代性转化。
郭萍
关键词:盟誓契约文化归属
诗性言说何以为女性正名?——评《坤道与空阙:“女性”的诗性正名》
2023年
王堃《坤道与空阙:“女性”的诗性正名》立足儒家对女性进行伦理正名,乃是以儒家的诗性言说完成对传统伦理规范的批判与重构,这不仅使女性伦理正式成为儒家哲学研究的主题,而且开启了从语言哲学的维度探讨儒家伦理正名问题的理论进路。然而,这两方面都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就诗性言说的女性意象而言,王著在“坤道”“空阙”两个层面上强调了女性之于男性的奠基地位和主导作用,其中偏离了当今两性平等和谐的伦理诉求;就诗性言说的伦理正名而言,王著从“道言”“人言”两个层面上强调了伦理正名的渊源以及“道德交谈”本身的“诗性言说”特质,然而在跳脱“说理”的“诗性言说”中,伦理正名问题并无法得到有效解答。总之,王著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有待澄清和讨论的问题,这正是一部新著作对于当代儒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
郭萍
关键词:儒家女性诗性言说正名
关于二维随机向量数学期望定理的探讨被引量:8
2014年
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定义及二维随机向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定理,给出了二维随机向量中某一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定理及证明,同时将此定理应用到了实际的计算中,说明定理法明显优于定义法.最后将此定理推广到了n维随机向量的情形.
郭萍刘春霞段素芳
关键词:数学期望定理
自由与境界——唐君毅心灵境界论解析被引量:4
2016年
唐君毅的境界论是其自由论的最后表达,就是通过心灵境界的感通、不断越升,使主体性的生命存在赢获越来越高层级的自由。"心灵九境"也就是九种不同层级的自由境界;而其初始设定,则是某种主体性的"生命存在"。这种理论建构固然体现出现代新儒家执守于"道德自我"的形而上学思维特点,但同时开启了某种后形而上学的当代思维视域的可能,启示我们思考如何回归本源生活,进入自如境界,赢获最高层级的自由。
郭萍
关键词:道德自我
“真际自由”与“实际自由”——冯友兰新理学自由观之省思
2022年
冯友兰以“理”为归旨的自由观念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真际自由,即由觉解达到的“极高明”自由境界;二是实际自由,即在尽伦尽职中保持“道中庸”的自由之路。其问题在于:“理”是“不着实际”的“空底观念”,由是真际自由超脱于任何价值之外,趋向既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的价值真空,而无法为现代自由提供价值根据;同时实际自由否弃对现实伦职本身的新旧是非进行辨别,以致无从明确现代自由的实践方向。究其根源在于:冯先生受制于现成对象化的思维模式,错将传统哲学的形式化、概念化作为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根本。因此我们需要走出“概念游戏”,投身当下生活,在切身的共同领会中探索能够确证和维护现代价值内容的中国哲学。
郭萍
宋儒“立极”与“立身”的开新面向被引量:1
2021年
个体作为现代性的根本特质,是考察儒学现代转向的基点。据此而言,以往的“附会说”与“对立说”并不能对儒学的现代转向提供恰当的解释。儒学的现代转向是传统儒学自身更新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滥觞于两宋时期。当时市民生活的兴起本源性地孕育着传统儒学的转向,而两宋儒学正是这种生活风貌的理论呈现,因而体现出一种“开新”的面向。其中,两宋儒家通过天人关系的重建,以“立人极”为根本指向从本体层面感召着个体的觉醒;同时通过工夫论的建构,以“立身”为现实目的提供了一套自知自行的修身方法,客观地刺激了个体主体意识的萌发。
郭萍黄玉顺
关键词:立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