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睿洋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利用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方法比较研究污染土壤中芳烃受体效应物质的积累被引量:11
- 2006年
- 长期使用污水或再生水灌溉的潜在生态风险已经引起普遍关注,但是少有研究持久性有机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积累所产生的慢性毒性.采用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方法测试了北京郊区某再生水灌溉土壤中的芳烃受体效应物质,并用2,3,7,8-TCDD标定出相应的二英毒性当量(TEQbio).同时利用化学分析得到的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根据文献报道毒性当量因子(TEF)换算成二英的毒性当量(TEQPAHs).分析生物测试的结果,发现灌溉土壤中芳烃受体效应物质的毒性当量浓度最高达97.4 ng/kg,明显高于地下水灌溉背景土壤(56.0 ng/kg).通过化学分析和计算得到的TEQPAHs所占TEQbio的比重则由背景土壤的10.3%增加到78.6%.因此,再生水灌溉导致芳烃受体效应物质在土壤中累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16种优先控制PAHs在土壤中累积引起.
- 禹果吴文勇刘洪禄肖睿洋王春霞王子健
- 关键词:污染土壤多环芳烃毒性当量
- 天津地区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分布规律被引量:12
- 2005年
- 利用SOS/umu试验测试了天津地区41个土壤样品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污染水平及区域生态风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区域中,遗传毒性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塘沽、汉沽两个区.其中,汉沽区土壤有机组分遗传毒性值最高,其次为塘沽区和市区.与有限的文献报道数据相比,天津地区土壤有机组分的遗传毒性较高,且与该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浓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毒性的生物效应标记方法可以用于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来快速筛选和甄别遗传毒性物质污染的高风险区.
- 肖睿洋禹果王春霞王子健
- 关键词:土壤遗传毒性多环芳烃
- 利用离体umu/SOS测试与活体蚯蚓彗星试验评价再生水灌溉土壤的遗传毒性被引量:1
- 2007年
- 污水和再生水灌溉在我国北方地区十分普遍,由于长期灌溉导致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累积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值得研究。本研究利用离体umu/SOS测试与活体蚯蚓彗星试验评价北京市郊区再生水灌溉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积累。umu/SOS测试得到表征样品遗传毒性大小的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IU值),以达到阳性时(诱导比率R=2)需要的土壤重量(G)来反映土壤样品的相对遗传毒性。活体蚯蚓彗星试验中,以尾矩(TM)表征土壤遗传毒性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使得土壤的遗传毒性增大,随着再生水灌溉量的增加,土壤的G值减小,TM值增大,G值与TM值之间呈现明显相关关系,说明主要遗传毒性物质是有机污染物。离体umu/SOS测试和活体蚯蚓彗星试验的联合应用,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出遗传毒性高风险土壤样品。
- 禹果肖睿洋王春霞吴文勇刘洪禄王子健
- 关键词:彗星试验遗传毒性
- 利用umu/SOS实验评价污灌土壤的遗传毒性被引量:7
- 2006年
- 利用umu/SOS显色实验评价北京市郊污水灌溉土壤中遗传毒性物质的积累,得到表征样品遗传毒性大小的β-半乳糖苷酶诱导活性(IU值).以达到阳性时诱导比率R=2(试验管IU值/对照管IU值)需要的土壤重量来反映土壤样品的相对遗传毒性.R值起初随着96孔板每孔土壤样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达到某一定值后呈现稳定,此时各土壤样品投加量均为每孔约含10mg土壤.用剂量效应曲线中线性段的斜率作为标准,判断出遗传毒性物质为性质相同的一类污染物,根据相关资料推测主要是由于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积累.
- 禹果肖睿洋王春霞王子健
- 关键词:污灌土壤遗传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