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龙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贵州喀斯特环境土壤剖面形成过程中铀、钍的演化及其环境有效性
- 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风化土壤,近年来,喀斯特地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土壤中出现的氡异常,给环境带来威胁。有研究表明,土壤中氡异常与铀(U)、钍(Th)等放射性核素有关,而在碳酸盐岩风化土...
- 王小龙
- 关键词:土壤剖面风化剖面
-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铀的释放和富集行为
- 2015年
- 该文以黔北一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铀(U)的释放/富集行为。在碳酸盐岩溶蚀形成残积土阶段,大量来自酸溶相和部分酸不溶物相分解活化的U被释放,另一方面,残积土中的U又呈现出明显的富集;残积土演化形成土壤剖面阶段,U的释放/富集行为较为微弱。因此,U的显著释放/富集行为主要出现在前一阶段。总之,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U表现出大量释放而又显著的相对残余富集的特征。
- 陈荣冯志刚王小龙孔秋梅
- 关键词:碳酸盐岩风化土壤剖面
- 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铀的活性研究——以贵州大方剖面为例
- 2015年
- 以黔西北毕节地区的一个灰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元素赋存形态研究中广泛应用的连续化学提取技术,讨论了铀(U)在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的环境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铀(U)表现出显著富集的特征,风化剖面中的铀(U)平均含量比基岩中富集了近25倍;剖面中的活性态+潜在活性态铀(U)所占比例为23.81%~35.35%,平均值为30.05%,这意味着该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有30.05%左右的铀(U)容易被植物直接/缓慢吸收,或容易随地下水转移进入到周围水体中,这部分铀(U)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 王小龙冯志刚马强陈荣孔秋梅
- 关键词:赋存形态活性
- 广东某铀废石堆周边土壤中铀污染特征及其环境有效性被引量:15
- 2015年
- 铀(U)矿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铀废石。通常认为其放射性核素含量低,大多沿山谷露天自然堆放,一般不对堆场做防渗漏处置,对铀废石可能产生的潜在环境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以广东某花岗岩型铀矿山的一个废石堆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废石堆上、下游方向分别采集了2条(即BP1和BP2,视作背景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和3条土壤剖面(即WP1、WP2和WP3,视作潜在U污染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50、100和180 m)。通过对剖面间U分布特征的对比,定量估算了受污染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分析了U在土壤剖面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有效性。结果表明:1)铀废石堆对周边土壤产生了显著的放射性污染,废石堆下游方向由近及远的3条U污染剖面(WP1、WP2和WP3)中U平均质量分数比背景剖面分别富集了634.6、10和3.7倍,其外源U的平均输入通量分别为4 840.36、86.72和20.46μg·g-1。距污染源(废石堆)愈近,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愈大;2)在近源区,大量的外源U优先在土壤表层聚集,随着远离污染源,逐渐转变为优先在剖面的深部淀积;3)与U污染剖面相比,背景剖面(BP2)的惰性态U(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活性态U(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说明U污染土壤的外源U输入更倾向于对活性态U的贡献,这是对植物影响最直接的部分。另外,距污染源由近及远,U污染土壤中活性态U所占比例增大,潜在活性态U(有机质结合态+无定形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4)3条U污染剖面中,平均90%以上的U(活性态和潜在活性态)对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因此,铀废石堆对周边环境产生的风险应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为开展铀矿冶地域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壤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张彬冯志刚马强陈荣王小龙段先哲韩世礼
- 关键词:铀污染赋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