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璐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内蒙古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乌梁素海芦苇湿地遥感生物量估算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以定量遥感的手段实现对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生物量的估算。在定点监测芦苇生长周期内的生物量基础上,分析了各监测点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实测数据与同期4种植被指数NDVI、DVI、PVI、RVI的相关关系。建立一元线性估算模型及多种非线性估算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乌梁素海而言,芦苇地上生物量(鲜重与干重)与所选4种植被指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鲜重、干重的最优模型均是基于NDVI的三次多项式估算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用NDVI三次多项式估算模型计算出的鲜重和干重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较接近,鲜重的平均误差为19.90%,拟合精度达到80.10%;干重的平均误差为18.71%,拟合精度达到81.29%,可以满足乌梁素海地区芦苇生物量宏观估测的需要。通过分析2013年7月研究区芦苇总生物量干鲜重的空间分布图可得,乌梁素海地区芦苇干重在1 000~1 500 g·m^(-2),鲜重在3 000~4 500 g·m^(-2),且高生物量和低生物量相对较少。
- 包菡卓义刘华民刘东伟清华温璐王立新
- 关键词:TM影像芦苇植被指数反演模型乌梁素海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浑善达克沙地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掌握沙地的动态变化趋势,准确了解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沙地的影响规律,对沙地的保护和治理至关重要.运用1994年、2001年、2014年夏季的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1年,固定沙地和湿地年变化率为-2.61%和-0.75%,半固定沙地和裸沙地年变化率分别为5.54%和18.83%,浑善达克沙地呈现退化的趋势;固定沙地减少的驱动力是降雨量和放牧强度,Logistic回归的贡献率分别为51.31和24.22;裸沙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力是放牧强度和气温,贡献率分别为29.45和38.76;湿地面积减少主要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贡献率为40.90.2001-2014年,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年变化率分别为0.36%和1.23%,裸沙地和湿地的年变化率分别为-4.56%和-1.20%,研究区沙地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放牧强度的控制和政府的治理对沙地质量的好转起到了主要作用;湿地面积减少主要受风速、气温等自然因素和以放牧为主的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总体上,放牧对沙地的影响较大且长期存在,应继续通过草蓄平衡等政府治理措施来改善沙地的质量.
- 高晓霞温璐刘华民梁存柱刘东伟卓义清华李智勇王立新
- 关键词:沙地LOGISTIC模型驱动力
- 内蒙古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基于ArcGIS平台,根据建立的内蒙古湿地遥感分类体系,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提取内蒙古1993和2013年湿地信息,从湿地组成分布、空间格局角度分析了内蒙古20年来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湿草甸、盐生草甸和人工湿地,不同流域占支配地位的湿地类型各不相同,西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湿地破碎化最为严重且有加剧趋势,是研究区湿地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区域;20年来,内蒙古湿地面积由1993年的42 188.75 km^2减少至2013年的38 912.76 km^2,减少了7.77%。内蒙古湿地的演变趋势表现在湿地与非湿地、各类型湿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大部分类型湿地主要向非湿地和盐生草甸这类退化湿地类型转变。
- 郑颖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王立新
- 关键词:湿地
- 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在环境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环境统计学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环境统计学中的深奥原理,更无法将所学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基于此,将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运用于环境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中,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环境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在此教学模式下,在ICAD循环推动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温璐贾志斌王立新于瑞宏
- 关键词:环境统计学PBL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 2013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通量及生态系统总呼吸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作为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6月末至11月中旬期间,每逢周末对乌梁素海湖滨带岸上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近岸碱蓬(Suaeda salsa)群落→湖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CH4和N2O排放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及相关环境变量(包括5 cm深度土壤温度、0-6 cm深度土壤湿度、0-10 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整体上是CH4排放源;8月和9月土壤—植物系统为N2O的汇,其它月份为N2O的源;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都分别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当湿地土壤湿度减小时,土壤产生的CH4易被氧化层氧化,导致其CH4产量降低,而此时N2O通量增加,另外土壤湿度对生态系统总呼吸也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在减小,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芦苇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系统总呼吸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
- 王立新吴忠伟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梅宝玲
- 关键词:甲烷通量湖滨带乌梁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