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承芳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后马克思思潮
  • 2篇政治
  • 2篇中国经济
  • 2篇视阈
  • 2篇主义
  • 2篇唯物
  • 2篇唯物主义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常态
  • 1篇帝国
  • 1篇虚无
  • 1篇虚无主义
  • 1篇语境
  • 1篇远程
  • 1篇在场
  • 1篇哲学
  • 1篇政治困境
  • 1篇社会空间
  • 1篇社会理论
  • 1篇社会批判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4篇三江学院
  • 3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卓承芳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世界哲学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加速语境中的“距离污染”及其伦理挑战被引量:1
2019年
距离乃是伦理的前提,而加速度使得距离在当今人际关系建构中的作用变得复杂,既对社会认知又对共同体认同(团结)产生了挑战,从而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紧迫话题。借助维希留的"距离污染"概念可以阐明高速度座架对人类生存提出的许多重大挑战:不断加速的世界面临"世界孤岛化"(即地点被封闭);资源分配空间不平等;社会关系虚拟化;地方意义消解,这些挑战使得基于空间的生存变得抽象,从而驱逐了伦理。这些挑战是今日伦理学需要面对的核心议题:它既是今日伦理主张的前提条件,又是其必须面对的人类生存难题。
卓承芳
关键词:伦理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研究
<正>在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经济转型的新常态。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当前处在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唯有增强信心,基于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征,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
卓承芳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文献传递
当代西方左翼思潮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困境及其出路
2019年
从经济到文化、从生态到心理、从阶级到性别,当代西方左翼思潮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提出了激进看法。围绕这些论题形成的大量新话语,从后福特制批评、后殖民研究再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命政治学等,在全球知识界广泛扩散,亦受到国内相关领域的追捧。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需要追问的事实:激进话语的增生扩散恰恰掩盖了政治上的退却。
卓承芳卓承芳
关键词:政治困境现代性批判后福特制左翼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超级现代性与速度虚无主义——维希留技术批判之“速度学”视角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维希留以其"速度学"视角阐明在速度暴力支配下的在场之悖论和人之异化,描述了生存本身成为"大恐慌"的速度虚无主义。作为最重要超级现代性理论家之一,他在逻辑上深化了从海德格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逻辑。
卓承芳
关键词:虚无主义后马克思思潮
现实的消失和人类的未来——鲍德里亚和维希留的激进技术批判哲学被引量:2
2017年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技术尤其是当代新技术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鲍德里亚、维希留认为,新技术把人类投入到更加强烈甚至彻底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境遇中,使得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超现实性"和现实的"消失"构成现实之特点。在这一条件下,由于目标的流失和作为主体的人被技术"殖民",由启蒙规划所代表的解放政治不再可能,人类处在一种后解放时代之"消失的美学"之中。可以说,鲍德里亚和维希留揭示了当代技术引发的文明困境,但我们必须从技术与资本主义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入手,重新探讨解放议程。这应该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卓承芳
关键词:鲍德里亚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独特的速度学视角,维希留指出技术变革已经使空间转变成"速度—空间"。这种空间实质上是一种以光的绝对速度为支撑的不断膨胀的当下时间,无地点性、远程在场以及运动的偶然性乃是其核心特征。在这种空间结构中,传统的真实空间城市化被实时城市化替代,其结果则是形成一种远程元城市,即支配着所有现实城市运动的、具有极权主义性质的速度帝国。通过空间这个维度,维希留揭示了今天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界限及由其引发的文明难题。其"速度—空间"思想是当代社会空间理论之中具有基础意义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卓承芳
空间社会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
2017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城市、地理、空间为落脚点,融合女性主义、生态主义以及其他少数和多元立场,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理论呈现出多样性发展势态,呈现了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等多种风格。这些思潮虽然与马克思的逻辑关系并没有相同,甚至提出了对马克思的批判,但它们都说明了马克思仍然是资本主义批判不可超越的地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空间理论上的发展,为我们发展自己的都市马克思主义话语提供了许多值得认真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卓承芳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
空间视角与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建构
2017年
由于空间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权力再生产的关键维度,后马克思思潮倾向于从空间出发重建政治本体论和发展自己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这也推动了各种新的空间理论产生。福柯的"规训社会"和"他者空间"、维希留的"速度空间"以及卡斯特和鲍曼等人的"流动空间"等乃是其重要代表。这些新的空间视角,一方面,揭示了现代性之权力的运行逻辑和极限,另一方面则为新的激进政治想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尽管后马克思思潮的焦点是解构权力以及支持它的(经济或技术的)决定论、机械进化论等线性史观而非直接改变世界本身,但其提出的各种新空间理论对于反思今日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卓承芳
关键词:后马克思思潮社会空间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研究
在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经济转型的新常态。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当前处在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唯有增强信心,基于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征,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新常态...
卓承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