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强 作品数:9 被引量:61 H指数:4 供职机构: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三七总皂苷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NS作用于Hela细胞24、48和72hHela细胞增殖率;检测PNS作用于Hela细胞24h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00μg/mL PNS作用于Hela细胞4E-BP1、S6K1、mTOR及其磷酸化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PNS作用于Hela细胞24hVEGF的变化。结果:PNS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生长,随时间延长及PNS剂量增加抑制率明显增高;LUC相对光单位值(RLU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S6K1、4E-BP1、mTOR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200μg/mL PNS作用于Hela细胞24h后其VEGF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PNS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PNS阻断mTOR信号通路,降低mRNA翻译效率,抑制蛋白质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从而抑制Hela细胞增殖。 邹存华 付婷婷 鲁强 赵淑萍 徐祥关键词:三七总皂苷 HELA细胞 信号通路 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本科于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进行24周的随访,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监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乳酸,并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显著,但血胰岛素和乳酸变化不显著;20%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但症状短暂且轻微。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安全、有效的药物,但治疗时应掌握适应症和治疗剂量,在一些危险患者中应注意监测血乳酸水平。 李翠艳 马德花 鲁强 赵淑萍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甲双胍 胰岛素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ATM基因表达缺失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ATM基因的表达缺失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9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40例卵巢正常组织中ATM基因表达缺失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TM基因在卵巢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组织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0.0%、25.0%、26.7%和64.3%,恶性组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组织中ATM基因的表达缺失率与病理分级、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年龄、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ATM基因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机制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鲁强 张志磊 邹存华 付婷婷 马德花 赵淑萍关键词:基因缺失 白藜芦醇抑制HeLa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17.5、35.0、70.0、140.0μmol/L Res分别处理HeLa细胞24、48与72 h,采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应用70μmol/L的Res处理HeLa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Res作用不同时间后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相同时间内,随着Res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F=93.76~637.22,P〈0.01);在同一浓度时,随着Res作用时间的延长,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升高(F=8.79~29.99,P〈0.01)。70μmol/L的Res作用HeLa细胞24 h后,HeLa细胞中p-eIF4E、p-4E-B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少(t=14.93、4.78,P〈0.01),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t=10.68,P〈0.01)。结论 Res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IF4E、p-4E-BP1表达,并诱导caspase-3活化,从而增加HeLa细胞凋亡有关。 张志磊 鲁强 马德花 赵淑萍 杨丽娟 徐祥关键词:白藜芦醇 HELA细胞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细胞凋亡 FISH技术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CCND1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CND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45例卵巢正常组织和11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CCND1基因的表达。结果:CCND1基因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中的扩增表达率分别为11.1%、33.3%、43.5%和66.1%,恶性组的表达扩增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CND1基因的表达扩增率与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癌组织转移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病理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CCND1基因的扩增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癌组织的转移有关,可用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 张志磊 鲁强 马德花 赵淑萍关键词:卵巢肿瘤 人eIF4E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设计并构建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基因shRNA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合成人eIF4E基因RNA干扰双链DNA片段,重组到慢病毒质粒PLVTHM上,然后进行PCR鉴定和测序分析。重组质粒与3种包装质粒混合,以LipoD293TMDNA In Vitro包裹后转染293T细胞,收获病毒上清液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结果经过PCR鉴定出的重组载体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人eIF4E基因shRNA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及获得相应慢病毒,并成功感染HeLa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人eIF4E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宫颈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鲁强 张志磊 郭韡 邢伟 徐祥 赵淑萍关键词: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慢病毒属 质粒 HR-HPV联合TCT检测对CIN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TCT检查异常的182例女职工均行高危型HPV检测,对检查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TCT检测、HR-HPV检测、联合检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为81.72%、86.67%、96.92%。联合检测与TCT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3581,P<0.01);联合检测与HPV-DNA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74,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筛查中HR-HPV联合TCT检测比单一方法检测更具有诊断价值。 王翠霞 鲁强 赵淑萍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 苦参碱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5、1.0、1.5、2.0g/L)的苦参碱分别处理HeLa细胞24、48、72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Blot方法检测培养48h细胞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4E结合蛋白1(4E-BP1)蛋白表达情况;1.0g/L的苦参碱作用HeLa细胞1、3、6、12h后,Western Blot方法测其eIF4E、4E-BP1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苦参碱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相同时间内,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F=235.035,P<0.05);在同一浓度时,随着苦参碱作用时间的延长,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明显升高(F=320.207,P<0.05);2.0g/L苦参碱作用72h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最大,为(65.30±2.17)%。不同浓度苦参碱处理HeLa细胞48h后,eIF4E、4E-BP1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F=0.171、0.932,P>0.05)。1.0g/L苦参碱作用于HeLa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中eIF4E、4E-BP1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且呈时间依赖性(F=43.48、107.23,P<0.01)。结论苦参碱可以明显抑制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IF4E以及4E-BP1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蛋白翻译来实现的。 付婷婷 邹存华 赵淑萍 徐祥 鲁强 张志磊关键词:苦参碱 HELA细胞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宫颈癌远处转移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危险期、好发部位、治疗疗效及影响远处转移时间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4-01-2011-10-31我院收治的892例宫颈癌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癌远处转移发生率为4.1%(37/892);远处转移的发生时间大都在治疗开始2年内,占73%(27/37);远处转移部位以远处淋巴结居多(除外盆腔内淋巴结),占51.4%(19/37),肺占37.8%(14/37)、骨占24.3%(9/37)、肝及其他部位占24.3%(9/37)。宫颈癌患者盆腔复发率为11.9%(106/892),其远处转移患者中伴盆腔复发为78.4%(29/37),单纯盆腔复发患者的同步放化疗2年生存率较远处转移患者高,χ2=22.471,P=0.000。宫颈癌远处转移时间的危险因素:高分化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明显长于低、中分化,P值分别为0.000和0.001;但是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60岁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均明显早于〉60岁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1;但是〈60岁的患者中,〈40岁与40~60岁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ⅠB与ⅡA,ⅡA与ⅡB,Ⅲ与Ⅳ期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06、0.051和0.695;但是ⅡB期发生远处转移时间明显晚于Ⅲ、Ⅳ期,P值分别为0.021和0.013。结论:子宫颈癌远处转移大都出现在治疗开始2年内,以淋巴结、肺等为主要转移部位且治疗疗效较差,分化差、分期晚的年轻患者更易出现远处转移,提示出临床上应加强易发宫颈癌远处转移的高危人群的监测和随访。 朱红荣 马德花 鲁强 赵淑萍关键词:宫颈肿瘤 病理学 远处转移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