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北京市通州区6~14岁中小学生体质指数对血脂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6~14岁中小学生体质指数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通州区监测哨点的8所中小学校6~14岁学生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对北京市通州区514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68人、女生246人。血脂异常人数115例,异常率为22.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1.726)、超重/肥胖(OR=1.154)的中小学生发生血脂异常的可能性越高,且BMI与血清TG、LDL-C水平呈正相关(r=0.331、0.131),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03)。结论通州区6~14岁中小学生血脂异常率较高,年龄和超重/肥胖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BMI影响血清TG、LDL-C、HDL-C水平。
- 苏彦萍王鹏高静江南王双张扬王艳春刘晓峰
- 关键词:血脂异常人体质量指数
- 不同供餐模式对6~13岁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价学校集体供餐和自行就餐两种供餐模式对6~13岁学龄儿童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情况、能量及供能比的影响,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4所集体供餐及4所无供餐的学校,335名6~13岁学龄儿童经知情同意后利用"连续3天24 h膳食回顾法"和称重法开展调查,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分析各类食物摄入量、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情况。结果北京市通州区335名学龄儿童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奶类、大豆及坚果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儿童青少年推荐目标量相比,摄入量不足的人数分别为181、308、274、317、313和246人,摄入不足率分别为54.0%、91.9%、81.8%、94.6%、93.4%和73.4%;230名学龄儿童食用盐>6 g,超标率为68.7%。学校集体供餐谷薯类、蔬菜类、水产类摄入不足率的比例均低于自行就餐。学校供餐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高于自行就餐学生(P<0.05)。学校集体供餐钾、镁、锌及维生素C的平均饮食摄入不足率低于自行就餐(P<0.05)。结论学校集体供餐的中小学生谷薯类、蔬菜类、水产类食物、畜禽肉类摄入量及蛋白质、钾、镁、锌及维生素C摄入量达到推荐量的比例均高于自行就餐。建议调整蔬菜类、奶类、水产类及动物性食品饮食结构,减少膳食食用盐摄入,保障学龄儿童饮食多样化及营养均衡。
- 苏彦萍王鹏高静江南王双王艳春
- 关键词:学龄儿童营养状况
- 北京市通州区学龄儿童主观体型认知与减重行为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及其家长对学生体型认知和体质指数(BMI)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参考。方法2018-04/05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城镇、农村中小学校各4所,调查对象为6~13岁学龄儿童及其家长,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对学龄儿童体型的评价,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体型认知与BMI评价指标的相关率。检验准为α=0.05。结果2411名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36.42%。自我评价为肥胖的占25.88%,家长评价为肥胖的为26.61%。不同性别之间BMI评价(χ^(2)=46.004,P<0.001)、自我评价(χ^(2)=26.621,P<0.001)及家长评价(χ^(2)=38.7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与BMI指标相关率分别为44.46%、44.71%。肥胖儿童被自我及家长低估的比例分别为36.56%、34.74%。肥胖人群控制体重的比例为68.68%,不同性别、年龄之间控制体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χ^(2)=4.724,P=0.031;年龄:χ^(2)=9.632,P=0.022)。结论学龄儿童体体型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BMI评价结果相关性较差,肥胖低估是体型认知的主要问题。应积极改善学生和家长对体型认知偏倚,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 苏彦萍王鹏江南高静王双王艳春
- 关键词:体型体质指数学龄儿童
- 北京市通州区农村饮用水砷暴露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农村饮用水砷暴露水平,并评价砷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为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4—6月对通州区7个乡镇196个村的自备井进行水样采集,依据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检测饮用水中砷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环境风险评估模型评价饮用水中砷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采集水样520份,砷浓度为0.0012~0.0500 mg/L,砷浓度超标67份,超标率为12.88%。宋庄镇、漷县镇、潞城镇、张家湾镇和永乐店镇的超标率分别为57.69%、17.24%、12.20%、6.52%和1.31%;马驹桥镇和台湖镇未超标。饮用水砷致癌风险为3.1357×10^(-4)/a,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各乡镇砷致癌风险均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其中宋庄镇最高,为9.6482×10^(-4)/a。60~<80岁男性砷致癌风险较高,为3.0128×10^(-4)/a;≥80岁女性砷致癌风险较高,为2.9490×10^(-4)/a。饮用水砷非致癌风险为0.6968,为较低风险。漷县镇和宋庄镇砷非致癌风险较高,分别为1.0095和2.1441。60~<80岁男性砷非致癌风险较高,为0.6695,≥80岁女性砷非致癌风险较高,为0.6553。结论2019年通州区农村地区饮用水砷超标率较高,存在健康风险,尤其对60岁以上人群致癌风险最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饮用水中砷浓度。
- 周少磊刘波王鹏郑旭董静
- 关键词:砷生活饮用水风险评估
- 通州区中小学生饮酒行为调查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饮酒行为,为开展中小学生饮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通州区中小学校一~九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性别、年级、饮酒行为、饮酒量和饮酒种类;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和饮酒行为;家庭人均年收入等资料。结果发放问卷1 295份,回收有效问卷1 274份,回收有效率为98.38%。男生640人,占50.24%;女生634人,占49.76%。一~三、四~六和七~九年级的学生分别占34.62%、39.80%和25.59%。通州区中小学生过去1周饮酒率为12.32%,日饮酒量为35.86 (94.82) m L,日乙醇摄入量为2.86 (6.22) g,过量饮酒率为1.41%。饮酒种类以配制酒为主,占52.87%。男生、七~九年级和家长有饮酒行为的学生饮酒率较高。结论通州区中小学生过去1周饮酒率为12.32%,应重点加强男生和高年级学生饮酒行为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 苏彦萍王鹏江南高静王双王艳春张国峰
- 关键词:饮酒健康教育
- 2015年北京市某高校大学新生突发事件认知和应急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大学新入学新生应对传染病、突发中毒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开展针对性应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在传染病、突发中毒、自然灾害及应急准备等技能的知晓率和得分,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知晓率分别为88.96%和87.39%;突发中毒应急技能知晓率依次为:食物中毒72.19%,毒气泄漏70.52%,农药中毒63.44%,放射性事故37.71%。地震、火灾、溺水等自然灾害的知晓率分别为45.52%、29.69%和26.04%。93%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提前进行应急准备,在实际生活中和家人经常讨论应对灾害事件的比例为26.46%,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的比例为24.9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关心该地区传染病发生情况是应急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大学新生传染病应急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突发中毒及自然灾害等逃生技能存在认知误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逃生演练培训,全面提升大学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水平。
- 苏彦萍江南王鹏王双高静李洪军王艳春刘晓峰
- 关键词:突发事件大学新生影响因素
- 2016-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PM2.5中16种多环芳烃污染特征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细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方法 2016-2018年检测PM2.5中16种PAHs含量,用苯并[a]芘致癌等效浓度(BaP-TEQs)、人群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R)评估其经呼吸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16PAHs浓度范围为1.02~608.20 ng/m^3,均值为9.24 ng/m^3;4~6环为主,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与PM2.5呈正相关。BaP-TEQs均值为1.28 ng/m^3,特征与PAHs一致;成人R和儿童R为0.41×10^-6和0.31×10^-6,冬季均>1×10^-6。结论 PAHs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有时间变化性,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冬季风险增加。
- 刘波张国峰周少磊郑旭杨冬梅赵春艳王鹏董静
- 关键词:多环芳烃细颗粒物污染特征
-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及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6~13岁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及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抽取到班级的所有学生开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上下学交通方式、家务劳动时间、体育锻炼及参加舞蹈体育类辅导班情况、静态时间、睡眠时间、写作业时间等信息。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1 446名研究对象年龄为6~13岁、平均(9.68±2.25)岁,超重肥胖率为46.61%(674/1 446)。上下学交通方式以家长接送为主,占40.87%(591/1 446);上学日及休息日每天做家务≥10 min的比例分别为21.72%(314/1 446)、49.52%(716/1 446);上学日及休息日静态行为≥60 min的比例分别为63.76%(922/1 446)、93.43%(1351/1 446);上学日及休息日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分别为90.66%(1 311/1 446)、51.59%(746/1 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男生相比,女生超重肥胖风险更低(O R=0.78,95%CI为0.62~0.97);与6~7岁组儿童相比,10~11岁组以及12~13岁组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更高(10~11岁组:O R=3.72,95%CI为2.60~5.34;12~13岁组:O R=4.82,95%CI为3.31~7.01);相比于上学日每天做家务时间<10 min的学生,上学日每天做家务时间≥10 min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更低(O R=0.70,95%CI为0.52~0.9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日常身体活动和静态行为与超重肥胖有关。
- 苏彦萍张国峰王艳春王鹏高静
- 关键词:身体活动超重肥胖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零食行为与家庭相关因素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零食行为,并探索限制食用类零食行为与家庭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城镇、农村中小学校各4所,调查对象为6~13岁学龄儿童家长,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零食行为、家庭因素等。探索家庭相关因素与学龄儿童限制食用类零食消费行为的关系。结果北京市通州区1274名6~13岁儿童每周有零食消费行为的占99.84%,食用限制食用类零食的占96.78%。限制类零食每周食用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8.00(4.00~13.00)次,其中食用次数≥7次/周占59.37%。单因素分析显示:学生年龄、居住地、家长文化程度、购买零食饮料由谁决定、睡前0.5 h或正餐前后1 h吃零食习惯与限制类零食每周食用次数及食用次数≥7次/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年龄(OR=1.78,95%CI:1.17~2.71)、购买零食饮料由谁决定(OR=1.83,95%CI:1.23~2.64)、正餐前后1 h吃零食习惯(OR=2.56,95%CI:1.14~5.73)与学龄儿童过多食用限制类零食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生限制食用类零食每周食用次数比例较高,存在健康风险。
- 苏彦萍王鹏江南甄雪芳马静贾桂君高静王双王艳春
- 关键词:零食家庭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