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艾灸
  • 3篇昼夜节律
  • 3篇节律
  • 3篇灸治
  • 3篇类风湿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关节炎
  • 3篇风湿
  • 3篇风湿关节炎
  • 2篇针刺
  • 2篇针灸
  • 2篇生物钟基因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评价
  • 2篇基因
  • 2篇艾灸治疗
  • 2篇不同时辰
  • 1篇代谢
  • 1篇顶级
  • 1篇血清

机构

  • 8篇成都中医药大...
  • 5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中西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吴晓
  • 5篇刘旭光
  • 5篇马文彬
  • 2篇陈洋
  • 1篇王政研

传媒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6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中枢响应角度研究从肝论治针刺调节围绝经期失眠的思考被引量:8
2018年
围绝经期失眠具有发病率高、常与情绪障碍并发以及可出现脑功能异常等的特点,严重影响着中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针灸从肝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独具优势特色,可将睡眠障碍与情志异常一并调节,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针刺信号引起中枢情绪环路响应的研究成果为探索从肝论治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值得高度重视和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吴晓吴晓王政研
关键词:针刺围绝经期失眠情绪障碍从肝论治
择时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足肿胀度、血清TNF-α含量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浓度的影响及其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RA模型组(模型组)、卯时艾灸治疗组(卯时组)、酉时艾灸治疗组(酉时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各组又按4个取材时间点分为0AM组、6AM组、12N组、6PM组,每组6只大鼠。各组大鼠全程予以12 h/12 h的光暗授予。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予以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塑造RA模型。卯时组、酉时组大鼠分别在对应的时辰(卯时组5:00–7:00,酉时组17:00–19:00)接受"肾俞""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其余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治疗。造模前、造模后以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右足足容积,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组相应时间点活体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以及Halberg余弦法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降低(均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各组血清TNF-α均存在昼夜节律性(均P<0.05),且峰值出现在暗置时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值明显升高(P<0.05),峰相位后移,振幅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和酉时组中值显著下降(均P<0.05),峰相位前移,振幅降低(均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降低实验性RA大鼠血清TNF-α含量从而缓解实验性RA大鼠的足肿胀度。艾灸可良性调整RA大鼠TNF-α的昼夜节律从而节律性发挥其抑制TNF-α分泌合成的效应,卯时与酉
吴晓刘旭光刘旭光陈洋陈洋马文彬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时辰艾灸肿瘤坏死因子-Α昼夜节律
近10年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艾灸对RA有着积极确切的治疗效果。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把握艾灸治疗RA的研究现状,将近10年艾灸治疗RA的实验研究报道进行总结、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吴晓吴晓马文彬马文彬
关键词:艾灸类风湿关节炎
针刺操作细节对针刺临床疗效评价客观性影响分析——以四大顶级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的针灸临床试验论文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以"acupuncture"为主题词及自由词在Pub Med数据库对《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The Lancet》和《British Medicine Journal》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从2005年1月—2015年9月,纳入针灸临床试验,对针刺干预手段进行提取并按照"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Standards of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cupuncture,STRICTA)对其针刺细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高影响因子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针灸临床试验文献报告,在针刺细节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性,也将直接影响到针刺疗法的国际评价和推广运用。
吴晓刘旭光
生物钟基因与骨免疫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昼夜节律是生命体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生物特性,生物钟基因调节着生命体的节律,Bmal1、Clock、PERs、CRYs、Rev-erbα等生物钟基因及下游的钟控基因发挥了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与骨细胞之间通过共同的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调节骨代谢平衡,免疫紊乱会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免疫学的诞生有利于深入研究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骨免疫参与了许多骨科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生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通过调控骨骼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生物节律,在维持骨免疫的平衡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功能异常不但导致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节律紊乱,进一步导致骨量丢失和免疫炎症反应,而且通过IL-1、IL-6、TNF-α、RANKL等骨免疫因子对骨代谢产生作用。反过来,免疫炎症反应也会对生物钟基因正常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骨代谢。根据生物钟基因和骨代谢自身的特点,认识生理病理状态下生物钟基因与骨免疫的相互作用,对骨骼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景中坤吴晓马文彬
关键词:生物钟基因骨代谢免疫细胞因子
基于昼夜节律研究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概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以晨起症状加重为主要特征.大量研究发现其临床表现的昼夜节律变化归因于RA体液因子和激素水平的时间差异性,基于RA昼夜节律性制定...
吴晓景中坤马文彬刘旭光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治疗昼夜节律疗效评价
择时艾灸治疗实验性RA的抗炎节律效应及其核心生物钟基因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  本研究基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细胞因子、激素水平以及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节律性等研究基础,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选择卯时和酉时介入艾灸治疗,采用ELISA、RT-PCR等技术方法,观察不同时辰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
吴晓
关键词:艾灸抗炎效应生物钟基因昼夜节律
卯时、酉时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IL-1β、IL-6血清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RA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卯时艾灸治疗组(简称卯时组)、酉时艾灸治疗组(简称酉时组),每组24只动物,雌雄各半。各组又按4个取材时间点分为(0AM组,6AM组,12N组,6PM组),每组6只大鼠。各组大鼠全程予以Light-Dark(L∶D)12∶12的光暗限制。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予以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塑造RA模型。卯时组、酉时组大鼠分别在对应的时辰(卯时组5~7AM,酉时组5~7PM)接受单侧肾俞、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双侧交替),每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疗程之间休息一天;其余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组相应时间点活体取血,采用酶联法(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IL-6含量。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总体血清IL-1β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总体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艾灸治疗实验性RA在子时对IL-1β、IL-6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艾灸可显著抑制实验性RA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从而对抗RA炎症。艾灸治疗RA具有节律性抗炎效应。
吴晓景中坤陈洋陈洋刘旭光刘旭光
关键词:不同时辰艾灸IL-1ΒIL-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