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忠义

作品数:5 被引量:10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铅锌矿
  • 3篇铅锌矿区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锌矿
  • 2篇农田
  • 2篇农田土壤
  • 1篇盐肤木
  • 1篇岩溶
  • 1篇叶片解剖结构
  • 1篇有效态
  • 1篇有效态重金属
  • 1篇湿地处理
  • 1篇水田
  • 1篇水田土壤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去除率
  • 1篇人工湿地
  • 1篇人工湿地处理

机构

  • 5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5篇李忠义
  • 4篇张超兰
  • 2篇刘敏
  • 2篇李磊
  • 1篇高畅
  • 1篇韦必帽
  • 1篇邓超冰
  • 1篇王双飞
  • 1篇顾明华
  • 1篇赵敏
  • 1篇姜建
  • 1篇刘彦

传媒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盐肤木对岩溶干旱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叶片解剖结构的启示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岩溶环境下生长的盐肤木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片表现了一系列的旱生特征。表皮由一层排列致密的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覆盖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表面有表皮毛丛生。气孔着生在下表皮,陷入表皮以下。叶肉内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松散。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约为4∶1。部分叶肉细胞中含有胶状结晶物质。叶脉中厚壁组织发达,木质部外纤维数量众多,在气腔周围有单宁结晶分布。这些特征表明,盐肤木采用以保护型为主的多种方式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刘彦赵敏李忠义姜建
关键词:盐肤木环境适应性干旱岩溶
铅锌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47
2009年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西岩溶地区某铅锌矿区农田土壤中Cd、Zn、Pb、Cu四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Cd、Zn、Pb、Cu的污染,且水田污染较旱地严重;与广西土壤背景值相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Cd,在水田和旱地中超标率均为100%,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312.94和33.67;其次是Zn,在水田和旱地中超标率分别为100%和34%,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38.34和2.11;污染最轻的为Cu,超标率仅为7%。空间分析表明,有效态Cd、Zn、Pb、Cu的块金系数分别为2.7%、0.2%、6.5%、0.13%,体现了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四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在离原铅锌选矿厂较近的西北偏西面有效态Cd、Zn、Pb、Cu含量最高,沿着西北偏西至东南偏东的灌溉渠流向,有效态Cd、Zn、Pb、Cu的含量呈递减趋势,东部旱地有效态Cd、Zn、Pb、Cu含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效态Cd、Zn、Pb、Cu在污染区的空间分布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关系密切,有效态Cd、Zn、Pb、Cu与pH、阳离子交换量、粘粒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李忠义张超兰邓超冰顾明华李磊刘敏
关键词:铅锌矿区农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
含镉废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构建了美人蕉-红蛋(MH)和彩叶草-风车草(CF)两种不同植物组合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不种植物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CK)为对照,研究不同湿地系统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及其与无机废水中镉的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植物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为:MH〉CF〉CK;在同一个湿地系统中为下行池大于上行池;在有植物的系统中其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垂直分布为0~5 cm〉5~15cm〉15~20 cm;基质中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蔗糖酶活性与镉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细菌数量和脲酶活性与镉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
张超兰韦必帽刘敏李磊李忠义高畅
关键词: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酶活性去除率
典型铅锌矿区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被引量:46
2009年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岩溶地区某铅锌矿厂区下游水田表层土壤及典型剖面中Cu、Zn、Pb、Cd的污染特征及其在剖面上的垂向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厂区下游水田表层土壤Cu、Zn、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5-89 mg.kg^-1、1 440-11 100 mg.kg^-1、249-4 610 mg.kg^-1、8.3-61.6 mg.kg^-1。除Cu的污染程度较轻外,Zn、Pb、Cd的污染达到了中度到极重污染的水平,且以Cd的污染最为严重。沿灌溉渠往下,表层土壤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小,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Cu、Zn、Pb、Cd在典型土壤剖面上均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向下迁移趋势。在0-20 cm,4种重金属的含量均较大;从20 cm往下至180 cm,其变化趋势基本上是先升高后降低,向下迁移的浓度峰值均出现在60-120 cm,但各元素向下迁移的规律略有差异。Cd向下迁移浓度峰值出现的深度比Cu、Zn、Pb的要深。
邓超冰李丽和王双飞黎宁张超兰李忠义
关键词:水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铅锌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统计分析及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对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表层进行了采样分析,测定了土壤中Zn、Pb、Cd,Hg、Cu、As、Ni,Cr的含量,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析了研究区域内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并通过主要成分分析和半变异函数分析,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Zn、Pb、Cd、Hg、Cu、As、Ni、Cr的污染。其中污染最重的是Cd,100%超标,超标倍数在0.67~311.93之间;其次是Zn、Hg,Pb。超标率分别为97%、84%、36%,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10.94、3.03、1.09;污染较轻的是As、Ni、Cu、Cr。主成分分析结果将8种重金属元素分为第一主成分(Zn、Pb、Cd、Hg)和第二主成分(As、Ni、Cu、Cr),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4.36%和31.19%。第一主成分在离矿区较近的西北偏西面有着较高的分布,说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受铅锌矿厂污染的影响;而第二主成分在离矿区较近的西北偏西面和离矿区较远的东南偏南面都有着较高的分布,说明第二主成分不仅与铅锌矿厂的污染有关.而且与土壤母质也有很大的关系。
张超兰李忠义邓超冰李磊刘敏李勤峰
关键词:重金属铅锌矿区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