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加林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术后
  • 3篇心脏
  • 2篇导管
  • 2篇心脏术
  • 2篇心脏术后
  • 2篇主动脉
  • 2篇下肢
  • 2篇护理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地平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炎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心脏外科
  • 1篇心脏外科手
  • 1篇心脏外科手术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徐州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刘加林
  • 4篇蒋雄京
  • 4篇邹玉宝
  • 4篇陈阳
  • 4篇车武强
  • 3篇石丽
  • 2篇熊洪亮
  • 2篇王鹏
  • 2篇熊洪亮
  • 1篇张敏
  • 1篇叶蕴青
  • 1篇吴永健
  • 1篇霍春颖
  • 1篇张倩
  • 1篇杨瑶瑶
  • 1篇梁涛
  • 1篇王墨扬
  • 1篇董徽
  • 1篇张戈军
  • 1篇潘湘斌

传媒

  • 6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成人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成人心脏术后患者行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观察辅助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辅助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联合辅助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SBP:(110.8±11.8)mmUs/(76.7±18.1)mlnHg;DBP:(60.3±11.2)mmH舄/(48.5±9.5)mmHg;LVEF:(0.48±0.02)mmHg/(0.30±0.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32,-3.449,-6.192;P〈0.05);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显著改善[pH:(7.39±0.18)/(7.28±0.08);Pa02:(132.02±27.96)mmHg/(82.71士28.3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50,-3.690;P〈0.05),24h尿量显著增加[(2588.5-1-1360.82)ml/(1254.17±861.19)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9,P〈0.05)。9例患者顺利出院。结论IABP联合ECMO联合辅助为成人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救治提供了新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石丽霍春颖刘加林李庆印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护理
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15-03至2015-09在我院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32例吞咽障碍的患者为病例组,从同时期同病区心脏术后无获得性吞咽障碍的420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心脏外科术后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患者32例,总体发生率为7.0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管插管时间[P<0.001,比值比(OR)=1.060]、术前合并心律失常(P=0.019,OR=2.780)、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P=0.033,OR=1.789)、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评分,P=0.040,OR=1.216)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论:心脏手术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术前合并心律失常、NYHA心功能分级、Euroscore评分等都可能会影响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对于有些特征的高危患者,在术后饮水时医务人员应特别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获得性吞咽障碍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胡可鉴周萌梁涛王琪刘加林余萌魏艳艳石丽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吞咽障碍病例对照研究
国产Iberis~肾动脉专用四电极射频消融导管用于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一例
2017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高血压5年,高血压Ⅲ级,无明显症状,未规律服用降压药。1年前突发双眼视物模糊,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为198/105 mm Hg(1 mm Hg=0.133k Pa),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q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12.5 mg,qd)、比索洛尔(2.5 mg,qd)治疗,血压未能达标。2016-04-11以"顽固性高血压"入我院。查体:右上肢血压178/124 mm Hg,心率78次/min,体重指数(BMI)25.6 kg/m^2。
熊洪亮车武强蒋雄京邹玉宝杨瑶瑶王鹏陈阳刘加林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消融导管肾动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硝苯地平缓释片
同期经导管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治疗双生物瓣衰败一例被引量:1
2022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MVR)能用于治疗主动脉瓣位和二尖瓣位的外科瓣生物瓣衰败,然而一站式经股同期行TAVR和TMVR治疗双生物瓣衰败鲜有报道。本报告将展示一例主动脉瓣位与二尖瓣位双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的详细CT评估,围术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和完整经导管双瓣膜置换操作。
陈阳王墨扬赵杰牛冠男张洪亮张倩叶蕴青周政赵振燕赵跃武罗彤滕思勇刘庆荣袁素王建德吕滨安云强万俊义刘加林潘湘斌张戈军吴永健
心脏术后机械辅助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总结心脏术后机械辅助治疗常见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14例实施机械辅助治疗患者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并总结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处理措施.结果 本组机械辅助患者9例(64%)存活至出院,5例(36%)院内死亡.机械辅助期间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21.4%)、肢体缺血坏死(21.4%)、感染(28.6%)、凝血功能紊乱(100.0%)、溶血(42.9%)及胃肠功能不全(100.0%)等.结论 机械辅助救治的患者为术后危重症患者,机械辅助期间患者病情重,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对机体的损害严重.护理上在确保机械辅助效果的同时,做好相关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成功救治及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石丽霍春颖刘加林李庆印
关键词:护理心脏术后并发症
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临床资料、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结果。结果:55例患者中男性49例,年龄(60.7±14.8)岁。慢性、亚急性和急性下肢缺血分别为38例、14例和3例。Fontaine分期Ⅱb期35例,Ⅲ期13例,Ⅳ期7例。55例患者中25例术中溶栓后再通,其余30例持续置管溶栓24~48 h。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其中22例因残余狭窄>50%或夹层明显限制血流而置入支架。手术再通成功率为85.5%(47/55)。与术前比较,溶栓后下肢动脉平均闭塞长度明显缩短[(50.6±28.3)mm vs(145.4±43.6)mm,P<0.01],患侧踝臂指数(ABI)显著升高(0.67±0.41 vs 0.15±0.27,P<0.01)。围术期介入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随访(39.0±24.3)个月,失访6例(10.9%),患肢血管通畅率65.3%(32/49),保肢率为93.9%(46/49),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5例(10.2%),其中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2例;死亡7例(14.3%)。结论: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合并急慢性血栓的下肢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并可显著减少病变部位支架的使用。
陈阳董徽蒋雄京车武强熊洪亮邹玉宝刘加林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血栓置管溶栓腔内成形
年轻女性下肢间歇性跛行患大动脉炎患者一例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伴劳力性心慌18年,加重3个月"入院。18年前产后始出现双下肢快速行走乏力,伴劳力性心慌气促,休息3~5 min可缓解,轻体力活动未受限,未予重视。1年前开始散步500 m左右即感乏力,伴心慌、偶伴头晕。自述当地医院查"双上肢血压正常",诊断"心功能不全",给予对症治疗后,心慌气促症状明显缓解。3个月前因心慌、头痛再次就诊,
张敏张敏蒋雄京邹玉宝卿平杨瑶瑶车武强熊洪亮陈阳
关键词:大动脉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下肢间歇性跛行
颈动脉支架术对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调查颈动脉支架术(CAS)对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9至2015-09期间连续170例CAS患者围术期资料,调查跨颈内动脉近端支架置入对血压、心率的急性影响,并随访1个月,观察其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1)与术前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全天平均收缩压从126.6±15.1(93~175)mm Hg(1mm Hg=0.133k Pa)下降为117.7±13.7(87~158)mm Hg(P<0.01),全天平均舒张压从72.8±11.5(49~100)mm Hg下降为67.3±10.3(48~90)mm Hg(P<0.01);全天平均心率由66.3±6.8(49~84)次/min下降为62.6±7.2(49~88)次/min(P<0.01)。(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I)发生率为51.8%(88/170),其中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3.5%(6/170)、39.4%(67/170)和22.4%(38/170)。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I的发生与性别、高血压病史、双侧CAS及颈动脉分叉病变关系密切。HI发生后,通过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心率均可恢复正常水平,其中6例(3.5%)用药时间超过24小时。(3)围术期共有8例(4.7%)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包括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小卒中和2例大卒中(其中1例死亡)。非HI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为2.4%(2/82),HI患者为6.8%(6/88),两者相比,P值为0.32。HI患者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分别为16.7%(1/6)、6.8%(3/44)、0%(0/15)和8.7%(2/23),与整体患者相比,P值分别为0.669、0.723、0.793和0.658。结论:CAS围术期HI患者发生比例较高,性别、高血压病史、双侧CAS和颈动脉分叉病变是其独立预测因素;及时合理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预防或者减少HI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熊洪亮车武强蒋雄京邹玉宝董徽王鹏刘加林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术血流动力学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