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勇钢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水平轴
  • 2篇水平轴风力机
  • 2篇风力机
  • 1篇叶片
  • 1篇优化设计
  • 1篇年发电量
  • 1篇桨距
  • 1篇桨距角
  • 1篇功率系数
  • 1篇海拔
  • 1篇发电
  • 1篇发电量
  • 1篇BEM
  • 1篇理论年发电量

机构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2篇张兴
  • 2篇丁勇钢
  • 1篇陈凯
  • 1篇宋梦譞
  • 1篇吴兵恒
  • 1篇李美之

传媒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变速变桨控制水平轴风力机桨距角优化被引量:5
2016年
在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降低使风的能量密度降低。为了捕捉尽可能多的风能,一个方法是增大风轮的扫风面积,即增加叶片的长度;另一个方法则是对风力机的控制,尤其是对风及桨距角的变化进行调整。风力机叶片在设计时桨距角为0°,即在设计点,其功率系数C_P为最佳值。而在非设计点,0°桨距角下的CP则并非最佳值。本文针对传统变速变桨控制的水平风力机的桨距角进行优化,在额定风速前的每个风速下保证其C_P都是最佳值,以提高整体发电量。选取某款1.5 MW 42 m叶片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最优桨距角变化曲线,并用拟合得到桨距角变化曲线。并分别取3000 m和4000 m海拔高度处空气密度进行优化前后功率曲线及理论年发电量(AEP)的计算,结果显示,在额定前的CP提高最多,且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低,桨距角优化的效果越明显。本文仅考虑了气动方面效率的提高,该桨距角控制方式对于风机叶片极限载荷和疲劳载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丁勇钢张兴李美之
关键词:水平轴风力机理论年发电量功率系数
水平轴风力机后掠式叶片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以某款带预弯的2 MW风电叶片为基础,引入叶片后掠形式造型曲线,研究后掠曲线对理论年发电量AEP及叶片根部变桨载荷M_z的影响。进而将后掠曲线的起始点位置、叶尖部最大后掠值及其一阶导数值作为造型曲线的优化变量,理论年发电量AEP最大、叶片根部变桨载荷M_z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SGA-Ⅱ)来进行多目标优化,寻找最优后掠曲线设计。后掠曲线采用三阶多项式造型,叶片功率系数C_P、理论年发电量AEP采用动量叶素理论(BEM)计算,叶片根部的动态载荷采用GH Bladed软件进行评估。
丁勇钢张兴宋梦譞陈凯吴兵恒
关键词:水平轴风力机叶片优化设计BE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