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鹏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敌人
  • 1篇帝国
  • 1篇缘何
  • 1篇山地
  • 1篇山林
  • 1篇上山
  • 1篇斯科特
  • 1篇重读
  • 1篇周年
  • 1篇主义
  • 1篇流民
  • 1篇马尔萨斯
  • 1篇明代
  • 1篇明清
  • 1篇明清时期
  • 1篇进步主义
  • 1篇景观

机构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湘潭大学

作者

  • 4篇郑鹏
  • 2篇陈光金
  • 1篇彭航

传媒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进步主义的敌人——马尔萨斯250周年诞辰之后重读《人口原理》
2017年
经过文本内容分析与知识社会学分析,《人口原理》的主旨被确定为关于进步主义乌托邦图景所面临障碍的系统阐释。在马尔萨斯的时代,进步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导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诊断,提出了以激进的制度变革来实现社会进步的诊方。人口原理否定了这一进步主义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马尔萨斯是进步主义的敌人,却并非进步的敌人。马尔萨斯以人口原理为框限,在审视各种社会进步方案后,给出了社会进步的可行性参考,为思考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郑鹏彭航
关键词:进步主义马尔萨斯
国家景观的制作——以明清时期荆襄山林为中心被引量:3
2018年
明代前期,被封禁的荆襄区域逐渐由逃离至此的流民/山民发展出栖居性景观。栖居性景观的逻辑是逃避国家,它通过亲和山林地理生态的居住方式、刀耕火种以及山地作物得以再生产。栖居性景观内在地抵制着帝国的统合并吞噬着帝国的财政人口。到了明代中期,荆襄山禁遭遇流民的大规模爆发与流民的反叛。为了完成"化盗为民"的治理目标,帝国在荆襄的代理人积极地制作国家景观,以此替代流民/山民所处的栖居性景观。帝国采用了"由郧阳居中以制四方"的景观型构。政治景观与日常生活/生计界面的景观被相继营造出来。国家景观以结构持久性的在场形式再生产主体,最终完成了对荆襄的整合。可见,景观,作为介质,既是"身外之物",又使"身临其境";它"以静治动",将宏大的帝国与日常实践的交互作用贯穿起来。也因此,国家景观的制作,为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社会控制提供了一项景观政治学的案例。
郑鹏陈光金
禁山后国家缘何上山:明代荆襄流民的治理史被引量:5
2018年
明代中期,荆襄遭遇流民的大规模爆发。逃入荆襄的流民,通过发展与山地环境相亲和的生计手段、居住方式、山地作物,调整与国家的距离,再生产属于他们的"乐土"。在反叛—军事征服之后,国家治理体系"爬"上山,从人口在籍化、再农耕化、定居化、教化等方面督促着不受国家治理体系约束的流民转化为定居的齐民。由此,荆襄五百余平方千米的空间经历了由"统而不治"到"治理"上山,进而从"无"文明到"山地文明"再到"国家文明"上山的历史,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建设的垂直维度。
郑鹏陈光金
关键词:流民明代
陶令不知何处去——评述斯科特的赞米亚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正如杜赞奇的溢美之词,《逃避统治的艺术》“可能是迄今为止詹姆斯·斯科特最重要的著作”。本文将对这部重要的著作做出述评并指出其中可资借鉴之处。首先,本文讨论“赞米亚”的方法论意义。其次,对斯科特为赞米亚研究设定的主题——非国家空间的再生产(正当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最后讨论赞米亚研究的学术意义与现实关怀。
郑鹏
关键词:斯科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