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轮作玉米、轮作大豆、玉米//大豆间作和休闲免耕5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明显的影响,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粒径53-250μm为最高,占39%-53%,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最低;〉250μ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休闲免耕〉棉花连作〉玉米//大豆间作;秋季作物收获后,轮作大豆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团粒指数比春季分别减少18.7%和15.6%;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集中在〉250μm大团聚体中,而在微团聚体中含量较少;不同模式土壤有机碳含量顺序为大豆轮作〉玉米轮作〉棉花连作〉休闲免耕〉玉米//大豆间作。比较几种种植模式,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较为理想的短期轮作倒茬模式。
- 张凤华王建军
- 关键词:轮作模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长期连作
- 长期连作棉田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20年)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CM),采用轮作玉米(YL)、轮作大豆(DL)、玉米-大豆间作(YDJ)和休闲免耕(XX)4种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均以D53-250团聚体含量最高,团聚体含量分布范围为39%~53%;相比连作棉田,短期轮作玉米和轮作大豆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脲酶酶活性增强。轮作大豆和轮作玉米模式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250团聚体中最高;在不同轮作模式下,蔗糖酶活性表现为D250〉D53-250〉D53,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蔗糖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活性顺序表现为D250〉D53〉D53-250。不同轮作模式均能影响土壤酶活性,团聚体酶活性均集中在大团聚体中。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于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短期轮作倒茬的首选模式。
- 宫雪王建军庞玮
- 关键词:长期连作轮作模式土壤团聚体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