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为了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本文以2007年和2015年重庆市沙坪坝区的TM影像为基础,以量化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的耕地、林地、水域等面积均在减少,建筑用地的面积却不断增加。从动态度的角度分析,变化幅度最小的区域为林地,变化指数为-0.13;变化幅度最大的区域为建筑用地,变化指数为0.13。下降明显的指标为生态服务总价值,从2006年的11.27亿元减少到2015年的7.77亿元。敏感性分析表明,ESV对生态系统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结果具有可信性和参考性。
- 郑晨李忠峰卞纪雪倪娜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
- 高师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教改初探被引量:2
- 2016年
- 长期以来,高师人文地理教育改革存在与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脱节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专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高师人文地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我国高师人文地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 李忠峰
-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 高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浅析被引量:1
- 2016年
-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得到广泛的普及,人才市场对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GIS专业新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增长,而现有的高校GIS专业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还不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由此,对高校GIS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分析我国高校GIS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为基础,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 李忠峰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 中国粮食问题的分析被引量:19
- 2007年
- 建国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经历7次较大的粮食波动,但没有一次完全是由生产问题造成的。现在粮食政策包括购销体制和贸易政策已向市场体制迈进,调控手段更加成熟。在当前更加强调获得粮食能力和政策及贸易的粮食安全概念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大为缓解。今后的重点是提高粮农的收入和竞争力。
- 李忠峰蔡运龙
- 关键词:粮食安全
- 我国未来人地关系展望被引量:1
- 2007年
- 人地关系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农业土地利用的问题更是令人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科技进步的作用以及政府制度和政策的转变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地紧张关系必将大为缓解。但是由于相关制度仍需完善和自身调整的痛苦,人地关系的根本改善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
- 李忠峰蔡运龙
- 关键词:人地关系
- 重庆市气候因子变化及其与植被活动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4年
-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因子与地表植被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利用重庆市50年来气象站点数据和1999年以来的SPOT4-VGT NDVI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时空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年均温、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活动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50 a间年均温、年降水量波动明显,其中年均温2002年以后增温趋势显著。植被覆盖近10 a呈明显增加趋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空间上,三峡库区及长江、嘉陵江沿岸NDVI增加最为明显;时间上,春季、秋季NDVI增加最为显著。植被覆盖年内周期变化与降水、特别是气温的相关性显著,但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变化相关性不显著。初步分析表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耕地保护和植被生态建设等,是近10 a重庆市植被覆盖上升的首要因素。
- 李忠峰李学梅
- 关键词:气候因子NDVIMANN-KENDALL检验
- 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地貌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虽然地貌学的教改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地貌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着手,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 李忠峰李学梅
- 关键词:地貌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 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并结合偏相关分析、线性趋势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了判断,从而利用主要气候因子进行线性拟合,进而得到残差趋势来反映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9-2010年三江源地区平均植被覆盖由东向西逐渐减小。12年间,植被覆盖呈改善趋势,平均变化率为0.047/10a。山地草原改善最为明显,其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常绿针叶林,亚高山、高山植被,矮半灌木荒漠改善趋势最不明显。黄河源区变化率最高,其次是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高寒荒漠草原区改善效果最差。②三江源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主要受气温影响,其次在黄河源区北部、长江源区中东部分布有降水影响区以及水热共同影响区。常绿针叶林受水热共同影响,高山、亚高山以及高寒植被主要受气温影响,山地草原主要受降水量影响。③1999-2010年,三江源地区平均残差趋势为0.018/10a,表明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呈正影响。人类活动对山地草原的正影响作用最强烈,其次是山地常绿针叶林,其他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山植被、亚高山植被和高寒匍匐矮半灌木荒漠。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受人类活动的正影响作用较强且相当,其次为长江源区,高寒荒漠草原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
- 张翀李强李忠峰
- 关键词:植被覆盖
- 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探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基于对重庆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的认识,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采用PSR剖析了影响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的自然力(自然环境基础)和非自然力(包括区位力、经济力、社会力、政治力)的作用,揭示了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可以划分为:平行岭谷区河谷平坝与缓丘通达良好高度聚集型、岩溶低山与中山槽谷一般通达松散聚集型、平行岭谷丘陵与低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山麓及盆地通达良好松散聚集型、低山与中山一般通达松散团聚型、低山与中山岭谷封闭散居孤立型、低山与中山坡地封闭散居孤立型等地域类型;(2)上述乡村聚落地域类型空间发展呈现集聚与扩散并行的总体特点,具体表现为聚集型分布—网络扩展并行、团聚型分布—带状伸展并进、散居型分布—串珠状伸延并存等演进类型;(3)非自然力是驱动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分布与演进的重要力量,但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基础制约作用也十分明显。
- 李孝坤李忠峰冯敏
- 关键词:乡村聚落重庆三峡库区
- 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的理论问题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分析学界就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介绍该问题背后的动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研究表明城市土地规划是一项对"公共池资源"的城市土地的集体产权安排;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问题长期广泛存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这一问题来源于城市的垄断地位和房产所有者无法对房价投保。国内外学者从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提供了一些克服排他性城市土地规划问题的措施。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为当前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提供分析思路。
- 李学梅李忠峰
- 关键词:集体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