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龙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降凝
  • 5篇改进剂
  • 4篇酰胺
  • 3篇降粘
  • 3篇DSC
  • 2篇多胺
  • 2篇流动性改进剂
  • 2篇降黏
  • 2篇稠油
  • 1篇原油
  • 1篇原油流动性
  • 1篇原油流动性改...
  • 1篇原油组分
  • 1篇热法
  • 1篇热裂
  • 1篇热裂解
  • 1篇酰胺型
  • 1篇析蜡
  • 1篇析蜡点
  • 1篇小分子

机构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8篇张洁
  • 8篇陈刚
  • 8篇李小龙
  • 4篇苏慧君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化工技术与开...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4
  • 5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聚胺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制备与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为改善稠油流动性,以脂肪酸和多胺为原料合成多胺酰胺,用环氧氯丙烷进一步聚合制备聚胺酰胺,评价了其对稠油凝点和黏度的影响,并采用DSC分析合成的聚胺酰胺对稠油饱和烃组分及其沥青质组分聚集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聚胺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对稠油有一定的降凝作用,凝固点降低最高可达7.0℃,降低稠油饱和烃组分的析蜡点3.2℃。合成的聚胺酰胺分子主链中含氮数与结构对降黏效果影响较大,侧链烷基的长短对降黏效果影响小,合成的聚胺酰胺的降黏效果最高可达30.8%。DSC分析显示聚胺酰胺PAMA-9可使沥青质在降温相变过程中的放热峰温度范围变窄,放热量减少68.0 J/g,放热起始温度降低9.7℃。表明PAMA-9改变了沥青质的存在方式和聚集状态,使其不易聚集或者沉积,提高了沥青质温度的稳定性。
陈刚李小龙张洁
关键词:降凝降黏DSC
交联多胺酰胺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制备与应用
2014年
以脂肪酸和多胺为原料合成多胺酰胺,用三聚甲醛进一步交联多胺酰胺,将其作为稠油流动性改进剂,评价了其对稠油凝点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聚甲醛交联的多胺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有一定的降凝作用,最高为2.2℃。三聚甲醛交联的多胺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中脂肪酸的种类与结构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较大,胺的种类与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影响小。三聚甲醛交联的多胺酰胺侧短烷基链(C16)的降粘效果最高达32.7%。
陈刚李小龙苏慧君张洁赵景瑞唐德尧
关键词:降凝降粘
新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制备与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以脂肪酸和多胺为原料,制备了聚氨酰胺,将其作为稠油流动性改进剂评价了其对稠油凝点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氨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有一定的降凝作用,最高达4.1℃。所合成的聚氨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中胺的种类与结构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较大,脂肪酸的种类与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影响小。聚氨酰胺分子中主链含氮数少时侧短链烷基结构的作用效果略好于侧长链烷基结构,然而,随着主链含氮数增多时侧长链烷基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增加。主链含氮原子数少且侧短烷基链的聚氨酰胺的降粘效果最高达23.1%。
张洁李小龙陈刚
关键词:降凝降粘
稠油低温清洁催化热裂解改质研究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但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其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稠油就地催化裂解/降解改质是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应用,我国也已经在辽河油田、南阳油田等地开展了规模性试验,但是...
陈刚李小龙张洁苏慧君
关键词:稠油
小分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10
2013年
以南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评价了脂肪酸-胺复合物类小分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对稠油的降凝、降黏效果,并运用DSC分析稠油流动性改进剂对稠油的饱和烃组分和沥青质组分聚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复合物对稠油有一定的降凝作用,凝点降低最高达7.0℃;对稠油有一定的降黏作用,其中胺的结构对降黏效果影响较大,短链羟基胺的作用效果远好于长链脂肪胺,脂肪酸的结构对降黏效果影响小;硬脂酸与短链羟基胺复合物的降黏率最高可达57.1%。DSC分析表明,硬脂酸-三乙醇胺复合物可使沥青质在29.08~109.08℃范围内放热量明显减少,表明它可以改变沥青质的聚集方式和状态,使其不易聚集或者沉积,提高沥青质稳定性。
张洁李小龙陈刚
关键词:降凝降黏DSC
醛缩多胺酰胺原油流动性改进剂合成与评价
2014年
以脂肪酸和多胺为原料合成多胺酰胺,进一步经碳酸钾催化正庚醛交联制备了醛缩多胺酰胺,将其作为稠油流动性改进剂评价了其对稠油凝点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醛缩多胺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有一定的降凝作用,最高达2.4℃。醛缩多胺酰胺型稠油流动性改进剂中胺的种类与结构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较大,脂肪酸的种类与结构对稠油降粘效果影响小,降粘效果最高达29.9%。
李泓李小龙张洁苏慧君陈刚
关键词:降凝降粘
原油组分相互作用对析蜡的影响机理被引量:19
2013年
采用柱色谱分离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分析方法,对采自长庆油田和玉门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组分分离,研究了各组分对析蜡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种原油组分差异较大;原油各组分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蜡晶的析出。长庆油田原油与其饱和烃组分(Ch1)相比,析蜡点降低6.45℃,析蜡峰温降低6.64℃;玉门油田原油与其饱和烃组分(Y1)相比,析蜡点降低3.46℃,析蜡峰温降低6.14℃。向Ch1中分别加入不同极性组分后,其作用结果与原油原始状态差异较大;胶质、沥青质使Ch1冷却结晶时的蜡晶颗粒数目增多,尺寸相对减小,减弱蜡晶之间的联结强度,削弱了蜡晶缔合而形成大块蜡晶聚集体的倾向。
陈刚李小龙张洁
关键词:原油组分析蜡点蜡晶
玉门稠油组分特征及其对结蜡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为了研究稠油不同组分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利用柱层色谱分离法、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分析等表征方法及手段,对采自玉门油田的稠油样品进行了组分分离、分析,并对饱和烃组分结蜡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各组分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蜡晶的析出。饱和烃组分(A1)中分别加入其他不同极性组分后,其结蜡行为与原油原始状态差异较大;A1的析蜡点、析蜡峰温和析蜡量均有所降低。偏光显微分析发现胶质沥青质组分使A1冷却结晶时的蜡晶颗粒数增多,尺寸相对减小,可以减弱蜡晶之间的联结强度,削弱蜡晶缔合而形成大块蜡晶聚集体的倾向。
苏慧君陈刚栗菁李小龙张洁
关键词:稠油饱和烃胶质沥青质结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