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剑锋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形态学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真菌
  • 1篇真菌药物
  • 1篇体内外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诱导
  • 1篇毛孢子菌
  • 1篇敏感性
  • 1篇抗真菌药物
  • 1篇抗真菌药物敏...
  • 1篇阿萨希毛孢子...

机构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田艳丽
  • 1篇杨蓉娅
  • 1篇李海涛
  • 1篇张杨梅
  • 1篇韩秀峰
  • 1篇周剑锋

传媒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体内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形态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小鼠体内传代与氟康唑体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形态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4株T.asahii在小鼠体内5次传代后,观察传代前后菌株形态和氟康唑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选择临床株CBS 2479和环境株CBS 8904,在含不同浓度氟康唑的固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观察诱导前后菌株形态和MIC值的变化。结果体内传代后所有菌株的MIC值和菌落形态较传代前均有较明显变化,其中临床株的MIC值较传代前增长8倍,而环境株的光镜下形态变化较明显,从以孢子状态为主变为孢子和菌丝的混合状态。体外诱导后,临床株和环境株的MIC值均>256μg/ml,以临床株的MIC值变化幅度最大,其光镜下细胞形态也从诱导前的菌丝状态为主转化为孢子状态为主。结论 T.asahii体内传代及体外诱导前后形态及药物敏感性均发生变化。体内传代后环境株形态有向临床株转变的趋势,而体外诱导后临床株逐渐向环境株转变。临床株标准株两种情况下氟康唑MIC值增高均以临床株更为显著,体外诱导较体内传代氟康唑MIC值增长更高、更快。
韩秀峰李海涛杨蓉娅张杨梅田艳丽周剑锋杨冬倩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形态学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体外诱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