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莉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幼儿屏气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作期脑电图与心率特征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发作期的脑电、心率特征及临床特点对婴幼儿屏气发作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屏气发作的14例婴幼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儿脑电图检查中共监测到16次屏气发作,3次为轻度(不伴意识丧失),发作期脑电为慢-慢模式,分别持续约(23.3±5.8)s和(16.7±5.8)s。13次为重度(伴意识丧失),意识恢复时间为(16.7±12.3)s,12次发作期脑电为慢-平-慢模式,分别持续约(26.4±8.5)s、(8.0±5.1)s和(84.6±46.6)s;第2个慢波期一般为前头部突出广泛性低频段δ慢波节律开始,持续(6.7±1.5)s后演变为弥漫性慢波活动。16次屏气发作中患儿口唇发绀出现在第1个慢波期,意识丧失多出现在平期。短暂心动过缓7次出现在第2个慢波期,4次出现在第1个慢波期,2次出现在平期。结论婴幼儿轻度屏气发作脑电模式为慢-慢模式,重度多为慢-平-慢模式;第1个慢波期慢波常快速演变,意识丧失多出现在平期,意识恢复时间与平期长短密切相关;重度第2个慢波期多为额极突出广泛性低频δ节律开始,屏气发作常伴短暂心动过缓。
- 罗小青余晓莉刘明洋高晶李承江军
- 关键词:屏气发作心动过缓婴幼儿
- 儿童脱髓鞘型和轴突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神经电生理特征和预后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脱髓鞘型和轴突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81例GBS患儿根据2次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脱髓鞘型和轴突型,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征和预后。结果脱髓鞘型GBS 60例、轴突型21例,在轴突型GBS患儿中,具有可逆性传导阻滞者5例。轴突性GBS患儿起病到病程高峰期的时间短于脱髓鞘型,血液抗神经节苷酯抗体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起病年龄、前驱感染病史、感觉症状、颅神经受累、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入院时和高峰H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轴突型GBS中具有可逆传导阻滞患儿较不具有可逆传导阻滞患儿恢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轴突型和脱髓鞘型GBS患儿之间的短期预后(出院后2个月)和长期预后(出院后1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突型GBS较脱髓鞘型临床进展更迅速,但两者的预后无明显区别;具有可逆传导阻滞的轴突型GBS恢复更快。
- 孙瑞迪崔琳李承罗小青冯丽余晓莉刘智胜江军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神经电生理儿童
- 婴幼儿脑电图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正>目的以在婴幼儿脑电图监测中遇到高大的枕区"棘慢波样"λ波(lambda wave)为切入,探讨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的5名5月-1岁11月的脑电图,均有高大的枕区"棘慢波样"λ波。且该图形在低...
- 王晓璐孙瑞迪罗小青匡光涛余晓莉江军
- 文献传递
- A波为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脱髓鞘标志并与短期预后相关
- 2019年
- 目的探讨A波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神经电生理分型中的作用,及其在评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型多发性神经病(AIDP)临床严重程度与短期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GBS的56例患儿,根据神经电生理结果将GBS分为AIDP组(40例)和轴突型GBS组(16例)。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中A波是否存在,将患儿分为伴有A波GBS组(18例)和A波缺失GBS组(38例),回顾性分析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前驱感染病史,颅神经受累,自主神经受累及神经电生理分型、传导阻滞情况。为判断A波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间的关系,AIDP组患儿根据A波的存在分为伴有A波AIDP组(18例)和A波缺失AIDP组(22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临床严重程度、短期预后及传导阻滞情况。结果伴有A波GBS组与A波缺失GBS组比较,年龄、性别、前驱感染病史,颅神经受累,自主神经受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导阻滞更多见于伴有A波GBS组(10例比2例,χ^2=18.021,P=0.000)。18例A波均见于AIDP病例中,AIDP组A波出现率为45%(18/40例)。轴突型GBS中无A波出现。伴有A波AIDP组与A波缺失AIDP组比较,伴有A波AIDP组临床严重程度更重[(3.39±1.09)分比(2.50±1.01)分,t=2.667,P=0.011],短期预后更差[(2.06±0.64)分比(1.55±0.60)分,t=2.607,P=0.013],传导阻滞更多见(10例比2例,χ^2=9.924,P=0.002)。结论A波为GBS脱髓鞘指标,仅存在于AIDP中,伴有A波的AIDP患儿无力症状更严重,短期预后更差。
- 孙瑞迪余晓莉崔琳罗小青朱红敏江军刘智胜
- 关键词:A波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
- 不同介质中丹参酮ⅡA的纳米囊体外释放度研究
- 2017年
-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囊,比较其与原料药在溶出度试验条件下的4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应用透析膜,小杯法,四种溶质中不同时间点测定丹参酮ⅡA的累积浓度,DDSolver软件进行相关拟合分析。结果在四种溶质中丹参酮ⅡA纳米囊释放度与原料药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释放时间延长,拟合分析显示丹参酮ⅡA溶出曲线更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60 h内丹参酮ⅡA纳米囊释药量≥84.6%。结论丹参酮ⅡA纳米囊比原料药明显释放缓慢,有利于药物吸收。
- 刘翔宇余晓莉
- 关键词:体外释放度
- 婴幼儿脑电图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以在婴幼儿脑电图监测中遇到的高大枕区"棘慢波样"λ波为切入点,探讨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具有高大的枕区"棘慢波样"λ波的5个月~1岁11个月患儿的脑电图,该图形在低频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下频繁出现。以IPS作为诱发事件,参考诱发电位的叠加平均处理方式对5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处理。结果该λ波具有诱发电位性质,即同一患者在不同频率的闪光刺激下得到的叠加平均图形具有潜伏期一致、波幅不同、且与刺激具有锁时关系的特点。结论低频率的闪光刺激是鉴别该λ波的方法之一。该λ波的产生机制是枕叶皮层的视觉诱发电位未经叠加即显示出自发或诱发λ波,可能反映了部分婴幼儿枕叶皮层的高兴奋性。
- 王晓璐孙瑞迪罗小青匡光涛余晓莉江军
- 关键词:脑电图
- 儿童惊吓性癫痫脑电图及临床特征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惊吓性癫痫发作期、发作间期脑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确诊的8例惊吓性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儿中男3例、女5例,起病年龄2.3~8.1岁。肌阵挛发作3例,失张力发作2例,轻微强直发作、不对称性姿势性强直及痉挛发作各1例。发作期脑电图5例表现为广泛性电压衰减;发作间期脑电图多表现为大量多灶、广泛性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7例患儿有脑部损伤病史。7例患儿影像学异常,多为额、顶、颞区病变,以局部脑软化、脑萎缩多见。7例患儿存在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1例认知功能基本正常。7例患儿经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例经丙戊酸钠治疗2个月后无临床发作。结论惊吓性癫痫多为症状性癫痫,既往有脑部损伤病史,常存在大脑结构异常,发病前已存在一定程度智力、运动功能落后,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
- 罗小青李承匡光涛梁菊芳余晓莉王晓璐江军
- 关键词:脑电图
- 婴幼儿屏气发作临床特点及发作期心脑电图特征
- <正>目的研究发作期的脑电、心率特征及临床特点对婴幼儿屏气发作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确诊屏气发作的14例婴幼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检查中...
- 罗小青余晓莉刘明洋高晶李承江军
- 文献传递
- 电针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研究
- <正>目的探讨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程相关性及电针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出生21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P66和P86两批,每批30只,分为对照组、癫痫模型组以及电针组。模型组造模选用...
- 余晓莉江军罗小青王晓璐李承匡光涛孙瑞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