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岩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糊粉层
  • 2篇水稻
  • 2篇细胞程序性死...
  • 2篇程序性死亡
  • 1篇血红
  • 1篇血红素加氧酶
  • 1篇氧酶
  • 1篇一氧化碳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功能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种子萌发过程
  • 1篇外源
  • 1篇细胞死亡
  • 1篇细胞形态
  • 1篇细胞形态观察
  • 1篇胁迫
  • 1篇萌发

机构

  • 4篇海南大学

作者

  • 4篇陈惠萍
  • 4篇郑岩
  • 2篇李江
  • 2篇王光辉
  • 2篇李成梁
  • 1篇吴黄铭
  • 1篇杨鹏

传媒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糊粉层液泡化进程对种子萌发过程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Ⅱ优128种子为材料,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及荧光标记等手段,解析萌发水稻种子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中液泡的形态变化,揭示液泡化对PCD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糊粉层细胞PCD过程液泡的形态结构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由最初较小的蛋白贮藏液泡,逐渐相互融合成为大的液泡,之后液泡破裂消失;液泡化现象是糊粉层PCD的显著特征,且其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糊粉层PCD的进程;抑制液泡融合阻缓了糊粉层PCD进程,从而影响水稻种子的萌发。
郑岩陈惠萍
关键词:水稻糊粉层种子萌发细胞程序性死亡
外源CO及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糊粉层细胞死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结合药理学方法,以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及其糊粉层为实验材料,研究外源CO、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糊粉层细胞DNA降解及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促进糊粉层细胞的死亡,且近胚端糊粉层细胞的死亡进程早于远胚端的细胞。(2)外源CO及NO供体处理能缓解干旱胁迫下水稻糊粉层细胞DNA的降解,延迟细胞死亡进程;CO专一性抑制剂及NO清除剂能逆转CO及NO的效应,缩短细胞死亡进程。(3)外源CO及NO供体促进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CO专一性抑制剂及NO清除剂能抑制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4)CO合成酶抑制剂并不能抑制外源NO对干旱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即CO能通过NO介导调节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糊粉层细胞的死亡及种子萌发。
王光辉李江郑岩李成梁陈惠萍
关键词:CONO干旱胁迫细胞死亡
植物血红素加氧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
2014年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血红素分解代谢的关键酶类,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HO在植物光敏色素合成中的作用、对植物根形态建成、提高植物抗胁迫反应能力、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调节植物气孔关闭等方面,综述植物HO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HO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光辉吴黄铭郑岩李成梁陈惠萍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生理功能
水稻糊粉层PCD过程细胞形态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为探明水稻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荧光显微技术结合染色方法对不同萌发时间的水稻种子糊粉层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糊粉层细胞死亡过程中液泡呈现2种变化类型,液泡化的最终形态也有所差异;糊粉层细胞死亡的发生与液泡化程度紧密联系,并且与胚的生长及距离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位置效应。
郑岩李江杨鹏陈惠萍
关键词:水稻糊粉层细胞程序性死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