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云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期刊社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一位法国人类学家在中国的田野实践——法国人类学家庄雪婵专访
- 2015年
- 庄雪婵副教授在访谈中谈到了其作为一名法国人类学家在中国进行田野实践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她深受法国人类学结构主义重要代表人物路易·杜蒙的影响,她运用杜蒙的"个人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中的"个人"与"整体"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她提出,在中国,虽然现代的音乐活动(如摇滚乐队)和传统的音乐活动(如"京剧票友")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另外,她也根据自己的跨文化研究经验,指出一个人类学家在田野中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理性的思维,并做到不以自己的文化来衡量"他者"的文化。同时,她也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急速消逝表现出了一个人类学家的忧虑,她呼吁人类学家应该尽快到乡村把这些濒临消逝的传统文化记录下来。
- 庄雪婵赵秀云
- 关键词:结构人类学个人主义田野考察
- 当代中国的音乐及社会差序——京剧票友会与摇滚乐队“派对”比较研究
- 2014年
- 本文主要探讨当代中国的两种音乐活动形式——京剧票友会以及摇滚乐队派对。这两种音乐形式虽然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是两种社团在结构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这两种活动形式基本上都具有我们所称之为"为位"(positioning)的行为,参与者由此在音乐活动中找到他们各自的位置。而且,两种活动形式都涉及到"外来者的融入"(outsider integration),即允许陌生人的参与并在活动中找到他们的位置。
- 庄雪婵赵秀云
- 关键词:京剧摇滚乐
- 香格里拉县波湾村现存清末、民国时期东巴文地契述要被引量:1
- 2016年
- 传世纳西东巴文献以宗教典籍为主,契约等民间应用性文献较少。笔者在云南香格里拉市波湾村发现10件清末至民国时期(1902-1939年)的纳西东巴文地契。本文对这批东巴文地契做了初步翻译,并对其内容、形式、年代,以及所反映的地契制度等做了初步研究。这批地契内容涉及买卖和回赎土地、因土地而引起的纠纷及调节、对同一块土地的多次不同性质的买卖,还涉及东巴文和藏文双语书写的清账文书等。所有地契都具备立契时间、立契人、标的物、成契理由、对价、效力担保、落款等因素,并具有格式化趋势。这批东巴文地契对研究地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东巴文字的使用、流传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 和继全赵秀云
- 关键词:清末民初
- 物质文化与人类学——英国人类学家迈克·罗兰专访被引量:3
- 2014年
- 罗兰教授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以及在非洲和中国所做的田野工作,探讨了如何通过一个特定的实物来探索物的形成、物的历史、物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对物质人类学和物质文化,考古学与人类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层次探讨。其对如何通过发运用物质文化,以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结合来发展历史人类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罗兰教授也对东亚的人类学,尤其是中国人类学的未来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他认为未来人类学的聚焦点将从欧美移到世界其他地方,欧美人类学不再会被认为是人类学的绝对真理,所以通过欧美之外的一种人类学的新思想,新思维方式有助于未来人类学的发展。
- 迈克.罗兰卞思梅赵秀云
- 关键词:物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遗产
- 祭祀对世界“中间状”的物化(英文)
- 2014年
- 本文的框架源于莫斯(Marcel Mauss)关于身体技术的论文。其在文中提出,"技术行为、身体行为、巫术-宗教行为作为作用力混合在一起"。换句话说,莫斯认为我们无法在一单一的技术行为中把这些层面分离出来,由此产生的产品反而是那些原本被视为独立行为的一种现实化或者物质化。莫斯写到技术是对包括宗教和巫术在内的某种东西的一个"传统和灵效的行为"。他把技术看成是对主体的身体和思维具有物质性影响的实践。他与休伯特(Hubert)在其关于祭祀的论著中,对此进行了强调。莫斯的灵感主要来自他的朋友葛兰言(Marcel Granet)对道教呼吸术所做的描述,由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技术上灵效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研究。祭祀作为身体的一个技术似乎显然就是一个灵效方面的例子,至少从"吉拉德的受害者"(Girardian victim)或"替罪羊"的观点来看是这样的。但是如果灵效的传统行为仅仅是为了某事而进行的一项制造行为,那么我认为莫斯的论断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祭祀作为技术当然可以等同于灵效行为,即治愈、治疗、转变等,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也是物质的。作为一个实践,其具有物质效应,例如,把人作为物进行生产。不像通常所强调的仪式行为的非物质性,祭祀的目的是激发所发现的或制作的东西的生命力。祭祀是吸引和固化一个灵怪(a spirit),其或者已经以一个看不见的形式存在,或者通常是在一个物质领域里通过激活而存在。这个物质领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场所,一个神龛,或者是像一个木偶、一个鼓、一个葫芦等一样可以移动的物体。祭祀激活生命就如同说作为技术,其创造出了可以被引导到特定的终极点的一个主体,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实体。大约在莫斯写身体技术的同时期,奥本海默(Assyriologist Leo Oppenheim)在其有关古美索不达米亚对神灵的关心
- 迈克.罗兰赵秀云
- 关键词:祭祀
- 中国祭仪语法的要素:祭祀(英文)被引量:2
- 2014年
- 对于祭祀的定义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笔者希望能够对祭祀给出一个符合中国内在逻辑的定义,而不是一个来自外界的定义。本文将从祭仪生活(cultual life),人神间相互的态度着手探讨,我把此称作祭仪生活的一种"语法"。在这里,祭祀仅仅是一个与其它祭仪关系相关的元素。我希望从这个方法论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收益。我相信一方面这可以让我涵盖中文语料库中的不同传统,既不否定道教传统、朝廷文化、儒家传统等的相对独立性,也不被它们的独立性所限。另一方面,我可以得到一个进行对比研究的坚实基础。首先要探讨的第一个元素是"敬"(homage)。多数时候,中国人会把他们去寺庙这件事描述为"进香"、"烧纸"、"朝山"、"朝圣"、"朝香"等,因此其寺庙就是"朝"。实际上,寺庙的庙写作"廟",由一个"广"和一个"朝"字组成。当然,"朝"字有时也会用于"朝廷"、"朝代"、"朝服"等,因此"朝"既有政治性,同时也具有宗教性。"朝"描述了两个相互面对的人之间在一个等级空间里的服从和权威的关系。通常上级位于北方,下属则面朝北方。多数时候,站在北方的会被抬高,而站在南方的则要下跪。这在寺庙和朝廷中(在亲属中也同样)都会发生。我把这称之为"敬"(homage)。但在寺庙中它不是唯一的行为,很多时候,在对寺庙里的主神表达了"敬"之后,人们还要到旁边较小的神灵前许愿。这样的两种关系被描述成是"敬"和"求"。人们把这两种关系很明确地分称为两个行为,有时两者甚至是两种独立的行为。"敬"的行为可能会单独发生,但是"求"通常是与"敬"一起发生的。接下来要探讨的是《封神演义》中的祭祀。《封神演义》的故事在我的田野地湖北吴家沟的老百姓中流传很广,我认为其包含了在我们的研究中通常会被忽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祭祀,即"政治祭祀",或者说是为某�
- 纪仁博赵秀云
- 关键词:祭祀内在逻辑语法
- 亲属关系、平等与阶序--比较视野下的性别区分和价值
- 2016年
- 本文探讨路易·杜蒙相关亲属称谓中的意识形态和性别区分的著作中的平等观。文章对路易·杜蒙相关亲属关系的研究做了重新梳理,分析了其关于印度南部亲属称谓及婚姻,卡斯特社会中的姻亲和血亲的价值对比,以及两性平等方面的讨论。杜蒙关于亲属关系的著作曾经开启了亲属称谓中性别区分的比较研究。本文试图把这种对亲属关系中的平等与阶序的分析延伸到其他社会和意识形态中,以期探索用该方法了解当代社会中亲属关系变迁的可行性。
- 赵秀云
- 关键词:姻亲社会性别
- 西南边陲纳西社会中“賨”的发展与变迁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轮转互助储金会的存在。这种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会员之间起到经济互助的作用,帮助会员度过经济难关。在云南丽江大研镇及其周边地区的纳西族民间也同样流行着一种称为賨的类似轮转互助储金会的组织,但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当今流行在纳西族民间的賨已经从原来的以成员间的经济互助为主要目的组织形式演变为了一种更为注重成员从中获得愉悦的娱乐型组织。本文以民国时期到当代社会为时间维度,从人类学的视角对纳西族社会中賨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使賨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源。同时,文章提出附着在賨之上的"社会资本"积累功能也是当前賨在纳西社会中流行的原因之一。
- 赵秀云
- “灾难与发展:羌学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二届灾难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 2013年
- 2012年11月10日,“灾难与发展:羌学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二届灾难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会议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共同筹办。研讨会紧紧围绕“灾难与发展”的主题,
- 赵秀云
- 关键词:人类学灾难少数民族研究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