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洁

作品数:7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冬小麦
  • 4篇土壤
  • 4篇牛场
  • 4篇小麦
  • 3篇肥水
  • 2篇氮利用
  • 2篇氮素
  • 2篇冬小麦-夏玉...
  • 2篇玉米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素
  • 2篇夏玉米
  • 2篇麦季
  • 1篇氮积累
  • 1篇氮利用率
  • 1篇氮利用效率
  • 1篇氮平衡
  • 1篇氮素平衡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冬小麦产量

机构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克强
  • 7篇冯洁
  • 6篇杜会英
  • 6篇王风
  • 4篇郭海刚
  • 1篇刘丽丽
  • 1篇赵君怡
  • 1篇赵润
  • 1篇陈思
  • 1篇高文萱
  • 1篇王婷
  • 1篇李爱秀
  • 1篇支苏丽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与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灌溉肥水中氮利用效率,降低养殖肥水灌溉的氮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氮素积累、氮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小麦各生育期进行清水灌溉(CK);在冬小麦生育期内进行2次牛场肥水灌溉(越冬期和灌浆期,肥水灌溉带入氮量为160 kg/hm2),其他生育期清水灌溉(T1);在冬小麦生育期内进行3次牛场肥水灌溉(越冬期、拔节期、灌浆期,肥水灌溉带入氮量为240 kg/hm2),其他生育期清水灌溉(T2);在冬小麦生育期进行4次牛场肥水灌溉(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肥水灌溉带入氮量为320 kg/hm2),不进行清水灌溉(T3);农民习惯施肥,冬小麦播种时施复合肥(15-21-6)375 kg/hm2、拔节期追肥尿素600 kg/hm2(氮投入量为332 kg/hm2),全生育期灌溉清水(CF)。每个处理重复3次,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4次,灌水定额为830 m3/hm2,灌水量用超声波流量计计量。【结果】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连续三年冬小麦产量均随牛场肥水灌溉次数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肥水灌溉带入氮为240 kg/hm2(灌溉3次)时,冬小麦产量最高。2)牛场肥水灌溉显著增加冬小麦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2011年和2012年肥水灌溉的三个处理之间及与习惯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013年T2和T3处理植株氮吸收量显著高于T1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3)冬小麦肥水氮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随肥水灌溉带入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三年均以T1最高,分别为48.57%和37.15 kg/kg。4)每季冬小麦收获后,随着灌溉带入氮量的增加,0—100 cm土层NO-3-N积累量增加。肥水�
杜会英冯洁张克强王风郭海刚
关键词:冬小麦氮利用效率
我国畜牧业发展态势与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首先从区域、畜种、生产方式三种不同情景入手,系统阐述我国畜牧业发展态势和环境污染特点,分析了导致污染的主要成因,即缺少科学规划布局、农牧脱节、种养失衡及经营管理方式简单粗放。接着从命令控制和经济激励两种政策类型入手,概述了不同尺度污染防治措施及存在的四点问题,包括缺少以综合养分管理为依据的环境承载标准,污染物基础底数不清,现行标准规范执行力和可操作性不强,长效全程评价机制不完善。最后,提出了产业科学规划布局,建立畜牧业环境信息化管理与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经济激励机制,完善畜牧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四点建议。
赵润渠清博冯洁支苏丽杜会英李爱秀张克强
关键词:畜牧业环境污染经济激励监测预警
牛场废水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土壤氮素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寻求农田最佳废水利用模式,以当地习惯施氮量(冬小麦季施氮228 kg/hm2,夏玉米季施氮150 kg/hm2)为对照(CK),研究牛场废水灌溉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吸氮量以及0~100 cm土层氮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越冬期废水灌溉与拔节期追施化肥处理冬小麦产量达到与CK同一水平,且冬小麦植株吸氮量超过了CK;冬小麦季土壤表层(0~20 cm)NO3--N量最高,20~100 cm土层NO3--N量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夏玉米收获后0~100 cm土层NO3--N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80~100 cm土层与0~20 cm土层NO3--N量达到同一水平。冬小麦越冬期灌溉废水与拔节期追施氮肥是养殖废水安全农田利用的最佳模式。
冯洁张克强王风郭海刚杜会英
关键词:灌溉土壤氮
牛场肥水灌溉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不同牛场肥水灌溉制度下河北省徐水县梁家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amo A基因克隆文库,利用T-RFLP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处理(CK:不施肥;CF:300 kg N·hm-2,120 kg P2O·hm-2,75 kg K2O·hm-2;T4:105 kg N·hm-2,39 kg P2O5·hm-2;T5:210 kg N·hm-2,78 kg P2O5·hm-2;T11:317 kg N·hm-2,117 kg P2O5·hm-2)下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及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演变。氨氧化细菌T-RFLP结果显示,T5处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E)均最高,T11处理最低,表明T5处理增加了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T11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基于amo A基因建立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土壤中氨氧化细菌主要属于Nitrosospira和Nitrosomanas。氨氧化古菌T-RFLP结果显示,T11处理氨氧化古菌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s)和Pielou指数(E)均最高,表明T11处理增加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氨氧化古菌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大部分氨氧化古菌amo A序列与Cluster S聚为一类,且占主导地位,少数序列为Unclassified-Archaea(未分类古菌)。最大优势菌与来自中国荷斯坦奶牛瘤胃样品的氨氧化古菌Clone属于同种,推测牛场肥水灌溉增加了土壤的氨氧化古菌的群落多样性。
王婷刘丽丽张克强沈仕洲冯洁王风杜会英高文萱
关键词: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T-RFLP
土壤N_2O吸收和消耗机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N2O排放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和氮素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是N2O最重要的排放源,近年发现土壤在排放N2O的同时存在明显的负排放现象即N2O吸收和消耗现象。通过回顾N2O负排放现象的提出,分析土壤N2O负排放的物理途径、化学途径和生物学途径,认为生物途径是N2O负排放的主导途径,重点讨论了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反应机理和影响反应过程的环境条件,论述了调控生物活性的土壤氧气/水分含量、土壤碳/氮含量、土壤pH值等因子。但由于消耗N2O的生物群落的产生较为复杂,提出了土壤N2O负排放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方法,为控制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揭示碳氮循环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冯洁张克强陈思王风
关键词:土壤N2O还原酶
麦季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磷吸收利用及土壤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在华北平原灌溉区,采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田间试验,研究麦季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磷吸收量、磷累计利用率及土壤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肥水灌溉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冬小麦产量随肥水带入磷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肥水灌溉带入137 kg P2O5·hm^-2时冬小麦产量最高,磷的当季利用率较高,分别为7646.4 kg·hm^-2和24.8%,肥水灌溉带入过量磷会降低冬小麦产量和磷当季利用率;夏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量随冬小麦季肥水灌溉带入磷量增加而增加,后季夏玉米产量增加2222.4^-2628.6 kg·hm^-2,磷吸收量增加13.9-21.1 kg·hm^-2.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夏玉米当季施磷88 kg P2O5·hm^-2时,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夏玉米产量增加2235.0 kg·hm^-2.随着牛场肥水灌溉年限的推移,作物增产效果逐渐明显,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累计磷利用率逐年升高,6季作物收获后,磷累计利用率达40.0%-47.7%.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进行2次肥水灌溉是较经济安全的灌溉模式.
杜会英冯洁郭海刚王风张克强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磷利用率
麦季牛场肥水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污染来源,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水面源污染,将处理后的养殖肥水作为水、氮资源进行农田灌溉,在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灌溉区,连续3 a进行牛场肥水灌溉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冬小麦季牛场肥水灌溉对作物产量、氮表观利用率、土壤无机氮残留及轮作体系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水灌溉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肥水灌溉处理(冬小麦生育期内肥水灌溉带入氮为160、240和320 kg/hm2)冬小麦和夏玉米3 a产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6.78%和40.82%。随着牛场肥水灌溉年限的推移作物增产效果逐渐明显,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累计氮利用率逐年升高,6季作物收获后氮累计利用率达47.87%-67.63%,肥水氮后效明显。肥水灌溉增加了100 cm土体内无机氮残留,NO3--N残留量显著高于NH4+-N。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平衡分析表明,随牛场肥水灌溉带入氮量增加,作物氮累计吸收增加,在冬小麦生育期内肥水氮带入量为160 kg/hm2夏玉米生育期内不施氮处理(T1),氮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肥水灌溉处理(T2和T3),100 cm土体无机氮残留率和氮表观损失率均显著低于T3处理,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氮累计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考虑,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肥水灌溉适宜氮带入量为160-240 kg/hm2。适量牛场肥水灌溉冬小麦–夏玉米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增加作物对肥水氮的利用率,减少氮在土壤中的积累。
杜会英冯洁郭海刚王风赵君怡张克强
关键词:牛场氮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