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克

作品数:8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凹陷
  • 3篇油田
  • 3篇芦草沟组
  • 3篇吉木萨尔凹陷
  • 3篇哈拉
  • 3篇奥陶系
  • 2篇岩溶
  • 2篇滩坝
  • 2篇盆地
  • 2篇陆相
  • 2篇二叠系
  • 2篇板桥凹陷
  • 2篇储层
  • 1篇断层
  • 1篇盐岩
  • 1篇岩溶储层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油藏
  • 1篇致密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港油田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8篇侯加根
  • 8篇马克
  • 4篇董越
  • 3篇刘钰铭
  • 3篇廖涛
  • 2篇商晓飞
  • 2篇杨文明
  • 1篇程远忠
  • 1篇白晓佳
  • 1篇陈利新
  • 1篇陈利新
  • 1篇杨逸臣
  • 1篇李永强
  • 1篇史燕青
  • 1篇唐力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断裂对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非暴露岩溶缝洞型储集层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6
2016年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形成机理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当前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潜山风化壳缝洞型储集层是碳酸盐岩地层暴露地表受到大气淡水淋滤所形成的,而在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发育的非暴露区仍存在大量非暴露岩溶缝洞型储集层。在充分认识该油田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选取油田非暴露区典型区块,应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非暴露岩溶缝洞型储集层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大气淡水是非暴露区岩溶作用最关键的岩溶流体,岩溶储集层的形成并不受热液影响;(2)非暴露区存在"三期三级"构造缝和"两期三级"走滑断裂,断裂及伴生构造裂缝是非暴露区岩溶缝洞型储集层发育的必要条件;(3)从断裂对岩溶的控制出发将缝洞型储集层细分为早期断裂和明河双控洞穴、晚期断控洞穴、早期裂缝孔洞和晚期微裂缝孔洞4类;(4)非暴露区非暴露缝洞型储集层先后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断裂发育、良里塔格组水系下切溶蚀、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断裂发育3个主要过程。此研究深化了非暴露缝洞型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非暴露区岩溶储集层勘探开发的思路。
廖涛侯加根陈利新马克杨文明董越白晓佳
关键词:奥陶系
板桥凹陷同沉积断层主控的滩坝砂体沉积机制与分布样式被引量:11
2014年
根据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以板桥凹陷沙二段为例,对不同区块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滩坝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沙二段滩坝储层中单砂体平均厚度大于10 m,累积厚度可接近100 m,除了熟知的粉、细砂岩外,还有许多砾质组分;同沉积断层的活动造成凹陷内部不同断块的滩坝砂体在岩性、岩矿、粒度和沉积构造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根本上控制了滩坝砂体的沉积机制和分布规律;以同沉积断层为主控因素的滩坝沉积存在两种分布模式,即断层下降盘原地式连续型滩坝沉积和断层上升盘错叠式间歇型滩坝沉积;前者单砂体厚度大,内部夹层发育,以正旋回沉积为主,平面上'依附'同沉积断层下降盘分布;后者更多反映出反旋回相序特征,纵向上相互错叠,平面上呈'条带状'平行湖盆边缘展布。
商晓飞侯加根董越李燕唐力邓孝亮马克程远忠
关键词:滩坝同沉积断层沙二段板桥凹陷
黄骅坳陷板桥地区湖相滩坝砂体内部隔(夹)层成因机制与分布样式被引量:13
2014年
黄骅坳陷板桥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具有典型的湖泊滩坝沉积特点,其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泥质、钙质和致密粉砂质3种类型的隔夹层。利用构型分析法,将滩坝砂体分为复合坝、单一坝和坝内增生体3个构型要素,将内部隔(夹)层分为单一坝间隔层和单一坝内夹层2个级别。单一坝间隔层具有3种成因机制:(1)基准面波动造成单一坝叠置区分布的细粒沉积;(2)风暴作用形成的滞留泥砾沉积;(3)坝后水动力低能区域形成的泥质沉积。单一坝内夹层则是波浪能量衰减形成的细粒沉积,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通过分析夹层的井上识别特征,结合青海湖、岱海现代沉积的原型地质模式,对单一坝进行内部构型解剖。结果表明,夹层厚度为0.1~1m,靠近岸线近水平分布,向湖中心方向以低角度倾斜,倾角为2°~5°。不同级次与成因的隔(夹)层在滩坝砂体中都有特定的发育部位,其分布规律和空间配置关系不仅可以反映不同隔(夹)层的沉积时间顺序,还可以依此来推测滩坝的沉积规模与展布形态。隔(夹)层会导致含油气性的差异,认识隔(夹)层分布规律是提高滩坝储集层油气采收率的关键。
商晓飞侯加根刘钰铭李永强马克杨逸臣
关键词:滩坝古近系沙河街组板桥凹陷
页岩油储层混合细粒沉积孔喉特征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被引量:11
2022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勘探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使得这套储层成为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微量元素、扫描电镜、微米CT、纳米CT及多种压汞实验数据,研究了芦草沟组咸化湖混合细粒沉积复杂岩性内部孔喉结构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及砂屑白云岩构成了甜点体的优势岩性,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占据了储集空间主体,孔喉半径在数百微米至数十纳米的区间内连续分布;微米至亚微米级喉道对渗透率贡献最大,主流喉道半径区间为0.25~0.63μm。微纳米级孔喉结构控制了储层的渗透性及含油性,优势岩性峰值孔喉半径大、分布范围宽,喉道半径分布区间、主流喉道半径及有效喉道体积是控制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这些认识为储层油气充注预测及优势沉积相带内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支撑。
马克侯加根侯加根吴国强闫林张丽薇
关键词:孔喉结构储层质量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准噶尔盆地
哈拉哈塘油田哈601井区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划分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在储集体预测的基础上,以塔北地区奥陶系露头为指导,将哈拉哈塘油田哈601井区油藏洞穴按成因细分为暗河管道厅堂洞穴、断裂明河双控洞穴和断控洞穴3类。针对缝洞单元划分的难点,应用静态储集体预测和数值试井两种方法确定缝洞单元边界,明确了内幕区缝洞单元主控因素为断裂和良里塔格组古地貌古水系。依据缝洞体规模、储量、能量指标、成因类型、压力水平等因素,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缝洞单元评价标准,对有井控制单元及无井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哈拉哈塘油田下一步的井位部署与开发调整提供参考。
廖涛侯加根陈利新马克杨文明董越
关键词: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单元
陆相咸化湖混合沉积致密储集层致密化机理——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被引量:14
2019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陆相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为精细描述和预测陆相致密储集层致密化进程差异、明确甜点体发育模式,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集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实验方法,分析了芦草沟组封闭型成岩系统内部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揭示了储集层不同致密化路径,明确了甜点体储集层的发育机理。研究表明,根据成岩演化路径,芦草沟组存在4种致密化模式,分别为碳酸盐岩弱溶蚀致密、富塑性岩屑强压实致密、正常压实方解石强胶结致密和碳酸盐矿物胶结+黏土矿物胶结耦合叠加致密。相应划分出3种甜点体形成机制,分别为局部超压与早期绿泥石协同保存原生孔隙模式、第1期强溶蚀增孔和2期溶蚀叠加增孔,这3种甜点体发育模式更易形成于厚层砂质滩坝和三角洲远砂坝等陆源碎屑含量较高的优势沉积微相中。
马克刘钰铭侯加根黄素闫林陈福利杨雯泽
关键词: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成岩序列致密化机理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咸化湖混合沉积模式被引量:61
2017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陆相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通常认为芦草沟组沉积环境为咸化湖。在野外露头、井下岩心、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及扫描电镜等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复杂岩相及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广泛发育典型的咸化湖相混合沉积,既包括混积岩,又包括混积层系。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岩石矿物成分混杂,混积特征明显,宏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所构成的交互沉积层系,微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组分、火山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所构成的混积岩。基于沉积环境与物源变化提出了3种混合沉积类型,分别是相缘混合沉积、母源混合沉积和突变式原地混合,同时建立了芦草沟组咸化湖背景的"多源同期、混合沉积"模式,并探讨了陆相咸化湖混合沉积对于致密油勘探的意义。
马克侯加根刘钰铭史燕青闫林陈福利
关键词: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
塔北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模式被引量:20
2015年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发育随机性强的特点,通过对哈拉哈塘油田哈601井区进行详细解剖,在充分认识不同时期古地貌及构造运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多类型储层预测,以塔北奥陶系古岩溶露头认知为指导,将储集体细分为暗河管道厅堂洞、断裂明河双控洞穴、断控洞穴、早期裂缝-孔洞和微裂缝-孔洞共5种成因类型;并依据储集体形态规模及发育规律,明确了研究区最重要的岩溶发育地质控制因素为良里塔格组古地貌古水系、地层岩性、加里东中期和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断裂。各缝洞系统先后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断裂发育、良里塔格组水系下切、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断裂发育3个主要过程,经过后期一定程度改造形成了现今缝洞体形态。同时明确了岩溶内幕区不同缝洞系统对于油井产能的控制,为类似区块的井位部署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廖涛侯加根陈利新马克杨文明董越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发育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