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舰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湿地
  • 2篇太湖
  • 1篇地区农业
  • 1篇盐度
  • 1篇野外
  • 1篇以太
  • 1篇营养盐
  • 1篇原位修复
  • 1篇藻类
  • 1篇水华
  • 1篇台风
  • 1篇台风过程
  • 1篇太湖藻类
  • 1篇农业
  • 1篇农业面源
  • 1篇农业面源污染
  • 1篇排污
  • 1篇排污水
  • 1篇浅水湖泊
  • 1篇污染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滨州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襄阳职业技术...
  • 1篇水利部交通运...

作者

  • 5篇蔡舰
  • 4篇高光
  • 2篇汤祥明
  • 2篇邵克强
  • 2篇胡洋
  • 1篇夏江宝
  • 1篇刘京涛
  • 1篇孙景宽
  • 1篇龚伊
  • 1篇周蕾
  • 1篇刘颢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盐度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表流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芦苇湿地去除农业污水中的氮是博斯腾湖流域控制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污水中的盐分往往会抑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的除氮效果.为了探索不同盐度对芦苇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和机制,研究4个不同的盐度梯度(淡水、2‰、5‰和10‰)对芦苇表流湿地中氮去除的影响,测定不同盐度下湿地表层(0~10.0 cm)和下层土壤(10.0~20.0 cm)中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上升显著降低了湿地氮的去除率,但是不同离子形态的氮变化趋势并不一致.5‰和10‰盐度下的芦苇湿地中总氮、铵态氮去除率分别下降了9.03%、31.80%和23.10%、39.20%,亚硝态氮累积率分别上升了190%、690%,而硝态氮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相对于参与反硝化作用的菌群,盐度对参与硝化作用菌群的抑制作用更强是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盐度升高导致植物根系泌氧减少也是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强度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蔡舰白承荣巴图那生娜仁格日乐高光
关键词:盐度除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生物绳野外原位修复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水——以博斯腾湖流域农排污水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咸化、富营养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流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探讨生物绳修复技术对此类农业面源污水修复效果,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博斯腾湖流域农排污水,对其进行了为期5个月(2015年6—10月)的野外原位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绳在此环境下可在2周内达到较高附着生物量,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维持稳定的营养盐去除效果。生物绳对TN、TP和PO3-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5.86±19.09)%、(32.65±23.79)%和(24.42±35.73)%,出水水质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湖泊类水质的Ⅲ类水平。但是生物绳原位修复技术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盐度并无明显效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蔡舰高光邵克强白承荣胡洋
关键词: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台风过程中太湖藻类富集区氨基酸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频繁的水动力扰动是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太湖的一个重要环境特征;氨基酸作为易被生物利用的碳氮源,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分之一,影响着湖泊中生源要素循环。因此,研究台风过程中藻类富集区氨基酸浓度和组分的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于2015年7月9-14日台风“灿鸿”经过太湖期间,测定了风速、风向、理化指标以及沉积物氨基酸(SAA)、水体中颗粒态氨基酸(PAA)和溶解态氨基酸(DAA)浓度及组成,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中氨基酸浓度、组分和形态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SAA浓度在台风期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DAA浓度在台风期浓度较低,在2.97-3.40μmol·L^?1之间,而在台风后迅速增至7.36μmol·L^?1。在台风期,表层和底层PAA浓度分别从7.98μmol·L^?1和7.03μmol·L^?1增加至109.00μmol·L^?1和66.00μmol·L^?1;在台风后期随着蓝藻水华的爆发,表层和底层PAA浓度分别增加到588.28μmol·L^?1和246.63μmol·L^?1。台风过程氨基酸组分以GLY(甘氨酸)和ALA(丙氨酸)为主,组分变化主要受到台风后期蓝藻水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台风过程中太湖藻类富集区氨基酸的变化先由沉积物再悬浮释放,随后为沉积物、其他湖区蓝藻迁入和自身降解特性等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刘颢杨梖高光蔡舰龚伊戴江玉汤祥明
关键词:台风太湖氨基酸蓝藻水华
大型浅水湖泊中浮游细菌群落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一一以太湖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浮游细菌在驱动湖泊物质循环、指示湖泊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明其在湖泊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是揭示湖泊物质循环过程及水环境状况的关键。浅水湖泊具有水动力扰动强烈的生境特点,其中的浮游细菌群落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尚未明晰。本研究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湖开展系统的野外调查,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生态学模型构建,系统探明太湖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格局形成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太湖西北部湖区(藻型湖区)与东南部湖区(草型湖区)之间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两个区域内各湖区间及湖心区与周边湖区间之间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太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整体上呈现较弱的距离衰减规律;(2)太湖草、藻型湖区及湖心区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分别与叶绿素a、透明度及总悬浮物显著相关,总体上环境变量对太湖浮游细菌群落空间格局的相对贡献率大于空间变量;(3)尽管确定性过程中的异质化选择、随机过程中的非主导性过程以及扩散限制对太湖浮游细菌空间格局的形成均产生重要影响,但总体上随机过程对格局形成的相对贡献更大;(4)太湖无序风场驱动的水力混合作用导致各湖区间浮游细菌群落的随机扩散,是导致随机过程主导其中浮游细菌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太湖浮游细菌群落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丰富对水域微生物生物地理学及水域微生物生态学理论的认识。
白承荣蔡舰汤祥明汤祥明高光邵克强胡洋刘京涛刘京涛夏江宝
关键词:浅水湖泊太湖浮游细菌
干旱地区芦苇湿地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及机制被引量:7
2019年
新疆博斯腾湖芦苇湿地常年有农业污水注入,本底氮(N)、磷(P)及盐分含量较高,为了探究其在该背景下对水体氮、磷的去除率及机制,设计并开展了野外表流湿地去污实验。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对咸化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依然很高,对TP去除率为68%,TN去除率为33%,但对盐分无明显去除效果。在高矿化度(TDS)和低溶解氧(DO)胁迫下,博湖芦苇湿地去除水体氮、磷的途径主要有微生物反硝化作用、根际土壤吸附作用及芦苇吸收转化。
巴图那生蔡舰周蕾周蕾白承荣
关键词:芦苇湿地干旱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