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万暾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毒性效应
  • 2篇生物毒性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隆线溞
  • 1篇单因素
  • 1篇单因素试验
  • 1篇毒性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砷酸
  • 1篇砷酸根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毒性效应
  • 1篇失水
  • 1篇水剂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态
  • 1篇水生生态系统
  • 1篇酸根

机构

  • 7篇贵州大学
  • 1篇安顺市环境监...

作者

  • 7篇申万暾
  • 6篇吴永贵
  • 6篇廖芬
  • 5篇陈程
  • 4篇黄波平
  • 4篇王良韬
  • 2篇喻阳华
  • 1篇赵铮
  • 1篇钱晓莉
  • 1篇刘方
  • 1篇杨爱江
  • 1篇商正松
  • 1篇周露
  • 1篇刘荣
  • 1篇刘声
  • 1篇吴盼盼

传媒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保科技

年份

  • 6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黔西南高砷煤矿区钙镁离子对砷酸根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隆线溞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黔西南高砷煤矿区水环境中广泛共存的Ca2+、Mg2+对砷酸根(AsO34-)的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砷酸根单独存在条件下,对隆线溞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817、5.1800、4.1884、3.2015 m.gL-1.Ca2+(20、60、100mg.L-1)与砷酸根联合存在条件下,24h的LC50值分别为25.8449、33.4735、24.7439 m.gL-1;96 h的LC50值分别为4.9502、5.7321、4.5072mg.L-1.Mg2+(5、10、15 m.gL-1)与砷酸根联合存在条件下,24 h的LC50值分别为33.8412、29.7261、25.4113 m.gL-1;96 h的LC50值分别为6.8802、4.9167、3.0276 m.gL-1.在24、48、72 h时,砷酸根与Ca2+或Mg2+共存时的毒性较砷酸根单一存在时降低;而在96 h时,低浓度(0~2.07 m.gL-1)砷酸根与Ca2+或Mg2+共存时的生物毒性较砷酸根单一存在时增强,而高浓度(3.70~20.72 m.gL-1)条件下的生物毒性则与低浓度相反.
廖芬吴永贵周露黄波平王良韬陈程申万暾
关键词:砷酸根钙离子镁离子隆线溞
砷与氟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为评价砷与氟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测试方法,以隆线溞(Daphniacarinata)为试验生物,分别研究了砷与氟单独及共存时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砷对隆线溞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50 mg/L、3.16 mg/L、2.22 mg/L、1.43 mg/L,氟对隆线溞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253.94 mg/L、144.42 mg/L、96.12 mg/L、70.68 mg/L;计算出砷与氟对隆线溞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1 mg/L、0.71 mg/L,所得安全浓度远低于我国部分水域砷与氟浓度值;砷与氟以毒性1∶1混合共存时,24 h、48 h、72 h和96 h对隆线溞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拮抗作用;与大型溞(Daphnia magna)相比,隆线溞对砷和氟毒性较敏感,是较理想的环境污染监测生物。
黄波平吴永贵申万暾陈程廖芬王良韬刘声
关键词:隆线溞LC50联合毒性
贵州兴仁废弃煤矿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土壤酶活性被引量:14
2011年
为研究贵州喀斯特废弃煤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对煤砷含量较高的贵州兴仁县下山镇小尖山某废弃煤矿区内土壤中Cu、Pb、Zn、Cd等重金属和As含量及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且受Cu污染较严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脲酶活性均随pH降低而受到抑制。除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外,其余3种酶活性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而受到抑制,Zn和As是影响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Pb、Zn和Cu是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素,Cd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申万暾吴永贵黄波平王良韬廖芬陈程
关键词:表层土壤重金属土壤酶活性
酸性淋溶下湘西钒矿区废渣及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室内模拟方法,探讨酸性淋溶条件下钒矿废渣及矿区污染土壤重金属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经过酸性淋溶后,尾矿、冶炼废渣和矿区污染土壤的pH范围在5.61~6.87、6.00~6.63和5.18~6.17之间,电导率(γ)的范围分别在0.117~1.325、0.004~0.349和0.001~0.411μS/cm之间;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淋出液中的V、As、Cu、Pb、Zn和Cd含量都呈现波动性下降,范围分别在7.489 0~0.006 5、0.198 3~0.004 1、5.609 0~0.009 7、0.014 3~0.000 2、13.821 4~0.000 8和2.336 1~0.000 1 mg/L之间,其中Cu的下降最为明显;在各种重金属中,以V和Cd污染为主。淋溶前期,尾矿所释放的重金属对当地环境危害最大。淋溶后期,冶炼废渣释放的重金属对当地的危害最大。
商正松刘方刘荣杨爱江申万暾
关键词:重金属
Cu^(2+)对水生食物链关键环节生物的毒性效应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解斜生栅藻—隆线溞—斑马鱼三级食物链中对重金属Cu2+最为敏感的生物,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评价及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生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斜生栅藻)、初级消费者(隆线溞)、次级消费者(斑马鱼)三级食物链关键环节代表性生物为受试生物,研究重金属Cu2+对上述食物链关键环节生物在单一存在和共存条件下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单一生物存在条件下,Cu2+对斜生栅藻24 h4、8 h7、2 h、96 h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283 80、.126 00、.175 80、.182 1 mg/L,Cu2+对隆线溞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0.030 30、.028 70、.027 40、.024 9 mg/L,Cu2+对斑马鱼24 h4、8 h、72 h、96 h的LC50为1.047 10、.484 8、0.455 40、.455 4 mg/L;在斜生栅藻、隆线溞和斑马鱼共存条件下,Cu2+对隆线溞具有致死作用(24-LC50为0.041 0 mg/L),对斜生栅藻和斑马鱼均未有明显响应。
王良韬吴永贵廖芬黄波平申万暾陈程
关键词:CU2+水生生态系统生物毒性
赤泥对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为研究赤泥处理含磷废水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获得赤泥除磷效果最佳时的反应条件,文章以铝工业中产生的赤泥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赤泥与含磷废水的固液比、磷初始浓度、振荡频率、反应时间、含磷废水的pH值以及反应温度等6个因素对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磷初始浓度、赤泥与含磷废水的固液比、含磷废水的pH值、反应时间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赤泥与含磷废水的固液比1:25、磷初始浓度10 mg/L、振荡频率200 r/min、反应时间1 h、含磷废水的pH值2.00、反应温度20℃条件下对含磷废水中磷可以达到最佳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98.63%。
陈程吴永贵钱晓莉赵铮喻阳华廖芬申万暾
关键词: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赤泥含磷废水去除率
不同保水剂理化特性和吸失水能力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为给保水剂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从不同保水剂的pH、电导率、吸水倍数、供水能力和平衡时间等指标综合评价不同来源保水剂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保水剂在吸水过程中的pH值和电导率差异较大,同一种保水剂在不同时段内的pH值和电导率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不同保水剂充分吸水后,保水剂的吸水能力差异非常显著,吸水倍数相差4倍左右;不同保水剂充分吸水后,其供水能力差异显著,释放水分的速度及最后完全释放出水分的时间也大不相同。因此,建议在生产和使用保水剂时,应综合考虑保水剂的理化特性和吸失水能力等指标。
喻阳华吴永贵吴盼盼廖芬申万暾
关键词:保水剂理化性质供水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