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 作品数:6 被引量:39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碳氮循环过程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氮沉降出现显著增加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氮沉降到土壤后引起土壤有效氮的增加,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植物和土壤呼吸作用,以及植被和土壤有机碳的大小.准确估计大气氮沉降增... 张黎 李攀 方华军 任小丽 何洪林 李英年关键词:大气氮沉降 基于FLUXNET的CLM模型生态系统呼吸模拟验证 被引量:3 2019年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模型模拟是估算陆地RE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然而目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RE模拟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的通用陆面模型(Community land model,CLM)RE模拟结果和全球通量网(FLUXNET)66个站点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277条站点年数据)评估CLM模型对RE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CLM低估了高纬度站点RE,高估了低纬度站点RE,但高纬度低估量更大导致空间格局整体低估(相对误差为-3.56%).(2)在时间尺度上,CLM模型基本捕捉了RE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60(P < 0.001)和0.63(P < 0.001);CLM低估年尺度和月尺度的RE(以C计),绝对误差分别是-182.21 g m-2 a-1、-120.16 g m-2 mon-1,相对误差分别是-17.84%、-10.60%.(3)CLM模型对不同植被功能型的RE模拟效果不同,由优及差依次为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草地、农田、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本研究在时空尺度上量化了CLM模型的生态系统呼吸模拟误差,并分析了土壤呼吸Q10和MRbase参数以及土壤碳库模拟等因素的影响,可为CLM模型的生态系统呼吸模块参数优化提供依据,进而提升其模拟精度. 郭舒艳 任小丽 盖艾鸿 张黎 李攀 李攀 李睿 何洪林关键词:生态系统呼吸 一种基于YOLO v5s网络结构的目标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涉及小目标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YOLO v5s网络结构的目标检测方法及其系统;本发明先进行图片的马赛克数据增强处理、自适应锚框计算和图片尺寸处理,而且还对图片进行切片后池化再进行特征图融合,在采用YOLO v... 张佳帅 李攀 缪华桦 张涌 宁立 许宜诚散射辐射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总初级生产力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太阳辐射的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LUE(light use efficiency,光能利用率),因此需要在生产力模型中显式地加入散射辐射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模拟植被冠层光合作用.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光能利用率模型,增加散射辐射模块,利用站点通量观测数据估计模型关键参数;结合区域尺度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模拟了2003—2008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区域尺度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on,总初级生产力),并量化了GPP模拟的不确定性,进而通过分析模型改进前后GPP空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差异量化了散射辐射的作用.结果表明:考虑散射辐射对LUE的影响后,模型参数优化效果明显提升,青藏高原高寒草地GPP的模拟效果得到提升;2003—2008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GPP模拟值呈现东南部较大,西北部较小的空间格局,与不考虑散射辐射的结果一致,但GPP平均值由312.3 g/(m^2·a)增至341.7 g/(m^2·a),增幅约9.4%,说明不考虑散射辐射会低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GPP;GPP模拟值不确定性的空间分布与不考虑散射辐射的结果一致,但是平均不确定性大小有所降低,从9.15%降至8.66%.研究显示,若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GPP模拟中不考虑散射辐射,虽不会影响其空间格局,但会低估GPP模拟值的大小,同时增加其不确定性. 任小丽 何洪林 张黎 张黎 曾纳 李攀 于贵瑞关键词:散射辐射 光能利用率 2000—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2019年 准确量化区域蒸散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及气候波动,亟须探讨蒸散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T-JPL(Priestly 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模型,集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2000 2015年蒸散,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参数优化后PT JPL模型可解释蒸散年际变化的68%,优于原始模型及MODIS蒸散产品;2)中国地区多年平均蒸散为440.16mm/a,呈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3)2000 2015年蒸散整体呈轻微下降趋势(slope=6.48Gt/a,P=0.17),但具有年代际差异,2000 2010年中国地区蒸散呈显著下降趋势(slope=21.05,P<0.01),占全国蒸散总量45.05%的内蒙古地区、甘新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青藏地区解释了61.88%的年际变化;2010 2015年呈轻微上升趋势(slope=10.48,P=0.71),各地区均无显著变化趋势;4)辐射主导了蒸散的年代际差异,分别解释了2010年前后蒸散下降及上升趋势的51.45%、85.26%。蒸散呈显著变化趋势的内蒙古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及青藏地区主要受辐射控制,甘新地区主要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牛忠恩 胡克梅 何洪林 任小丽 张黎 葛蓉 李攀 李攀 朱晓波 曾纳关键词:蒸散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基于神经网络的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13 2017年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该区域草地生物量信息,根据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采样点的地上生物量实测值,结合遥感植被指数、海拔、气象观测数据(光合有效辐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2001—2010年三江源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并对其进行分县统计和年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与测验得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的地上生物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分别为0.73、0.79,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2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多年平均值为172.34 g/m^2,其中高寒草甸为214.81 g/m^2,高寒草原为130.07 g/m^2.3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位于东部的河南县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为413.46g/m^2;而北部的曲麻莱最低,仅为69.04 g/m^2.4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升幅为0.93g/(m^2·a).研究显示,利用站点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地上生物量进行模拟,对于分析区域尺度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行之有效. 曾纳 任小丽 何洪林 张黎 李攀 李志强 张林波关键词:BP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