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青青

作品数:21 被引量:309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杉木
  • 8篇幼苗
  • 7篇种子
  • 5篇萌发
  • 5篇抗氧化
  • 4篇氧化酶
  • 4篇幼苗生长
  • 4篇生物量
  • 4篇生物量分配
  • 4篇土壤
  • 4篇人工林
  • 4篇种子萌发
  • 4篇物量
  • 4篇马尾松
  • 4篇苗生长
  • 4篇抗氧化酶
  • 3篇养分
  • 3篇幼苗出土
  • 3篇松林
  • 3篇马尾松林

机构

  • 2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水文局

作者

  • 21篇刘青青
  • 16篇刘博
  • 10篇马祥庆
  • 7篇王正宁
  • 7篇黄智军
  • 6篇刘博
  • 6篇李艳娟
  • 6篇庄正
  • 4篇朱晨曦
  • 3篇吴鹏飞
  • 3篇刘爱琴
  • 3篇侯晓龙
  • 2篇邹显花
  • 2篇杨振
  • 1篇周丽丽
  • 1篇郭福涛
  • 1篇何宗明
  • 1篇张颖
  • 1篇刘露奇
  • 1篇刘博

传媒

  • 6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森林与环境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强对杉木幼苗形态特征和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9年
选取南方重要的造林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遮荫棚设置5个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60%、40%、15%和5%),研究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叶片的非结构性碳含量(NSC)特征.结果显示:(1)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在40%光照强度下最大,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递增趋势;(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下降,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和叶生物量比增加;(3)杉木幼苗在60%光照强度下叶片非结构性碳含量最高,5%光照强度下含量最低;(4)杉木幼苗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以及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叶生物量与非结构性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杉木幼苗能够通过形态学上的可塑性来适应不同的光强环境,提高光竞争能力和生存适合度,但在5%光照强度下,由于较难维持碳收支平衡而不利于其生长和存活.
刘青青马祥庆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刘博
关键词:杉木比叶面积生物量分配
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光是影响森林早期天然更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但光质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早期更新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讨光质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8h白光(W)、8h红光(R)、6h红光-2 h远红光(R-FR)、4h红光-2 h远红光-2 h红光(R-FR-R)、黑暗(D,对照)5种不同光质处理,观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处理对杉木种子萌发影响显著,D和R-FR-R处理促进杉木种子萌发,R处理抑制种子萌发.最后一次照光选择红光处理(R和R-FR-R)能够显著促进杉木幼苗根和子叶的伸长,促进生物量积累以及增加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但抑制茎的伸长,远红光处理则促进茎的生长.杉木种子为光不敏感种子,黑暗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远红光间断处理能够相对促进其萌发,说明杉木种子可以较好地适应异质光环境.
刘青青黄智军郭思王大洋王昌辉马祥庆马祥庆
关键词:光质种子萌发远红光幼苗生长
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为研究杉木凋落物对杉木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以杉木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处理,进行杉木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比较不同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以10 g·L-1的浸提液处理的种苗综合指标最好,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杉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茎长、叶长和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根长对杉木凋落物浸提液的反应最敏感;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高浓度的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各项指标表明,不同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上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且高浓度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功能的絮乱,可见随着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浓度的上升,其对杉木种苗的化感作用也逐渐增强。
庄正李艳娟刘青青杨振刘博刘爱琴
关键词:杉木浸提液种子萌发抗氧化酶
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空间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6
2016年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及林分空间利用的影响,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8年生不同造林密度(2400、3100、3400、4200和4400株·hm-2)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叶面积、根幅、根深和根系密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杉木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3400株·hm-2时平均树高达到最大值(9.87 m),造林密度为3100株·hm-2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均最大,林分蓄积量最大值出现在4200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枝下高逐渐增高,冠幅、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造林密度为24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低,冠幅、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最大。杉木根幅和单株根量逐渐减小,根深和粗根密度逐渐增大,而细根密度则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3400株·hm-2。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空间竞争激烈,林分密度过大会限制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在林分生长过程中,适时采用间伐、抚育等措施,可使人工林各发育阶段形成合理的群落空间结构,从而获取最大的木材收益。
贾亚运何宗明周丽丽马祥庆吴鹏飞邹显花刘青青刘雨晖
关键词:杉木造林密度生产力
成熟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生态位特征被引量:23
2018年
生态位是解释群落中种间共存与竞争机制的基本理论,对了解植物群落构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成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调查,应用Shannon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生态响应,分析了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成熟杉木人工林草本层植物生态位宽度不高。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的B(SW)(3.6254)和B(L)(0.7069)生态位宽度指数均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狗脊和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与其他优势物种间具有相对高的生态位重叠度。总体上,杉木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度偏低,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共享能力弱。草本层主要优势物种绝大部分处于发展性阶段,表明现阶段的杉木人工林群落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郑晓阳赵冲刘青青冯玉超朱晨曦王正宁刘博
关键词:生态位宽度生态响应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土壤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阐明郁闭度对马尾松林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不同郁闭度(0.2、0.4、0.6、0.8)的试验小区,定期测定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C、N、P、K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C、N、P、K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10 cm土层C和N含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随郁闭度增大,同一土层C和N含量逐渐升高,在郁闭度为0.8时含量最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P和K含量先降低后上升,但不同郁闭度间差异不显著;土壤C∶N、N∶P、C∶P、N∶K、C∶K、P∶K整体呈现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随郁闭度增大,同一土层C∶N和P∶K降低,而C∶P、C∶K、N∶P、N∶K升高;土壤C∶N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P、N∶P、N∶K均与C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P与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K与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K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的蓄积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郁闭度为0.2时蓄积量最大,蓄积量与P含量呈正相关,与C、N、K含量均不相关;郁闭度对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土壤C、N、P、K含量均有影响,其中对C和N的影响显著(P<0.05),郁闭度为0.8时,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治理效果较好,但与福建山地土壤养分平均水平相比,土壤仍较为贫瘠。因此,在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要加强马尾松林的郁闭度管理,以促进马尾松林的生态恢复。
黄智军刘青青刘青青马祥庆马祥庆侯晓龙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土壤养分
长汀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降雨淋溶养分输入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降雨淋溶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是水土流失区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探究降雨淋溶过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养分输入特征的影响,以福建长汀不同郁闭度(0.2,0.4,0.6,0.8)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降雨采样装置,采集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样品,测定分析N、K、Ca、Na、Mg和Mn 6种元素。结果表明:大气降雨经过冠层再分配后,除Ca元素外,各养分元素含量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均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树干茎流中Ca元素含量则以郁闭度0.4最高,郁闭度0.6最低;在冬季或者降雨量较少的月份郁闭度过高会使养分含量降低。随着马尾松林林冠层密度增大,吸附粉尘等干沉降物质的量增多,导致降雨淋溶时各元素含量增大,从而增加马尾松林养分输入,促进养分循环。
黄智军刘青青刘青青侯晓龙吴鹏飞马祥庆
关键词:郁闭度马尾松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茎流养分输入
光强对马尾松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绝大多数马尾松人工林质量不高,存在大量的"稀疏小老头林",林下幼苗更新困难。本研究设置5个光强处理(透光率分别为自然光的5%、15%、40%、60%、100%),探讨马尾松幼苗出土、存活、生长、形态可塑性对不同光强的响应策略,揭示光是否是限制马尾松幼苗出土和生长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马尾松出苗率、出苗指数、活力指数在不同光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40%光强处理。随光强增大,苗高逐渐降低,地径逐渐增粗,根长逐渐增长。幼苗总生物量,根、茎、叶生物量,粗壮度均在全光照下达到最大值。随光强增大,根冠比、根生物量比呈递增趋势,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呈降低趋势。研究证明,光照过强和过弱均不利于马尾松幼苗出土,弱光环境不利于幼苗生长,验证了林下弱光环境可能是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郭思刘青青王大洋王昌辉刘博刘博
关键词:马尾松生物量分配遮荫
外源低分子有机酸对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为探讨杉木凋落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对杉木种子天然更新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试验,以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的杉木凋落物源优势低分子有机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及其混合酸的不同浓度溶液处理杉木种子,探讨其对杉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5~5 mmol/L)外源低分子有机酸能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高浓度(≥50 mmol/L)则表现为抑制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且对杉木幼苗具有严重的伤害作用。各处理中,以0.5 mmol/L混合酸处理杉木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最高,分别为79.0%和35.5%,较对照分别提高59.6%和163.0%,差异显著,而且对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亦最强。故混合酸与单一有机酸相比更有利于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幼苗的伤害程度亦最低。
庄正李艳娟刘青青杨振刘博刘爱琴
关键词:杉木种子发芽率抗氧化酶活性
杉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光强的响应被引量:24
2016年
设置不同光强梯度(透光率分别为100%、40%、20%、10%和5%,光照强度PPFD分别为201.3、77.0、37.5、19.2、9.8μmol·m^(-2)·s^(-1)),研究光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分析杉木种子萌发、幼苗存活、生长、形态响应、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格局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策略.结果表明:杉木种子的萌发率、存活率、建植率和萌发指数在不同光强梯度下均有显著差异,且40%的透光率是种子最适萌发条件,萌发率最高,而全光照下存活率和建植率最高;随光照强度的减弱,杉木幼苗茎长增大,根长、子叶长、子叶厚、真叶数呈降低趋势,而基径在各光照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均表现为全光照下最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组织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呈降低趋势,茎生物量比呈增加趋势,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无显著差异.弱光环境促进杉木种子萌发,不利于杉木幼苗存活和生长.在弱光环境下,杉木幼苗通过增大茎生物量来提高对弱光环境的耐受力.
刘青青马祥庆李艳娟庄正杜子龙邢先双刘博
关键词:杉木生物量分配幼苗出土遮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