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海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4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2022年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和解析木法,推算过去41年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分析净初级生产力与气温、降水、湿度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出波动性的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净初级生产力多年平均为3.83 t/(hm^(2)·a),最高为6.93 t/(hm^(2)·a)。净初级生产力与上一年6月、11月、当年6—8月的降水显著相关;与上一年11—12月、当年2月和12月的大气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与上一年9月、7月、当年2月、8—9月的平均气温,以及与上一年11—12月、当年12月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体来看,生长季的降水和气温、冬季的气温和湿度,即气温决定的生长季长短、降水决定的土壤水分、冬季温湿度决定的冻害是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未来该地区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的趋势下华北落叶松林生产力可能会增加。 王云霓 代海燕 海龙 李佳陶 师鹏飞关键词:气候因子 华北落叶松 内蒙古大兴安岭冷暖季异常变化分析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8个站点近30年的日气温数据分析该地区年冻融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该生态功能区融化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冻结指数波动变化但不显著。(2)年大于0℃天数呈增加趋势,小于0℃天数则减少,都未... 代海燕 陈素华 武艳娟 李丹 朝鲁门关键词:气候异常 文献传递 气温突变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旱涝演变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及旱涝演变特征。【方法】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连续观测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法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1)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年降水量在近1971—2015年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变化倾斜率为8.86 mm/10 a,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并且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际变化率为0.4℃/10 a;(2)林区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增温突变,气温突变以后年降水量倾向率明显减小;(3)1971—2015年来林区旱涝频繁发生,20世纪70年代与21世纪00年代SPI12多小于0,这2个时期干旱发生较为频繁,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及21世纪10年代降水较多,这2个时期相对湿润,旱灾发生频率较低。【结论】1987年增温突变以后,林区旱涝事件发生更加频繁,并呈向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的方向发展;年时间尺度的SPI反映林区降水变化情况比较理想。 边玉明 代海燕 张秋良 王冰 江鹏 吕竟斌关键词:气温突变 大兴安岭林区 标准化降水指数 利用ISSR标记揭示西伯利亚杏早晚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6条ISSR引物对内蒙古西伯利亚杏资源圃内选择的30个早花个体和37个晚花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9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92个。早花群体等位基因数(Na)为1.893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79,多态性位点数为89.3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1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148。晚花群体依次Na为1.9681,Ne为1.4594,PPB%为96.81%,H为0.2795,I为0.4306。西伯利亚杏晚花群体比早花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早晚花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08,总遗传变异的3.08%存在于群体间,96.92%存在于群体内,AMOVA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结果,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是7%,群体内的变异为93%。早晚花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15.7585,群体间有很强的基因流。用NTSYS聚类软件对早晚花67个体进行了聚类,在相似系数0.652处聚成了晚花和早花两类;用Gen Al Ex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时,也聚成了晚花和早花两类。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晚花群体比早花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早晚花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白玉娥 乌日恒 何炎红 田有亮 代海燕关键词:ISSR 遗传分化 内蒙古1981-2010年干湿气候类型和净第一性生产力演变 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更好服务于内蒙古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地区大气候背景的演变过程。运用徐文铎湿润指数划分了内蒙古地区的干湿气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内蒙古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亚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分别为343 090,388 035,411 819km^2;2001—2010年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是20世纪90年代面积的1.3倍;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减少了0.5倍,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干湿气候类型与历年降水量分布图对比显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面积与200mm降水量分布线对应;湿润区在东北地区与400 mm分布线接近;分布最广的半干旱区受温度和降水综合影响较多,与雨量带分布无明显关系。1981—2010年,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30 0,而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只有-0.270 0。年代际NPP在2001—2010年下降明显,从西北到东南阶梯式降低,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赤峰市和通辽市也下降明显;总趋势是东部区下降明显,西部区波动变化,整体下降明显。 代海燕 都瓦拉 王晓江 李丹 苏东玉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类型 净第一性生产力 基于三大全球集合预报系统对内蒙古降水预报能力评估 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ECMWF、NCEP和CMC中心的1~3天7种降水集合预报产品,同时结合内蒙古119个气象站同期降水观测资料,对降水预报效果基于晴雨、降水等级划分(包括小雨、中雨、大雨以及暴雨)确定性TS评分以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评估了三大全球集合预报系统在内蒙古地区的降水预报能力,为进一步开发模式预报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ECMWF集合预报产品对内蒙古降水预报能力明显优于NEPC和CMC中心的产品。ECMWF集合预报产品24h时效下的晴雨及小雨、中雨、大雨以及暴雨预报都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但是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至48h、72h,ECMWF集合预报产品预报能力明显降低,预报能力与NCEP和CMC中心的产品接近。24h的ECMWF集合预报产品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西部、阿拉善盟地区预报效果明显较好,三大集合预报系统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预报能力总体偏高。 安莉娟 赵艳丽 陈海英 代海燕关键词:ECMWF NCEP CMC 内蒙古温暖与寒冷指数在气温突变前后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1961-2016年温暖指数(warmth index)和寒冷指数(coldness index),得出该区域平均和突变前后指数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突变前WI和CI倾向率局地镶嵌分布,整体以上升趋势为主;突变后WI倾向率以上升为主,CI以下降为主。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气温突变后内蒙古东部区CI呈整体降低趋势,表明气候在变暖同时东部区冷季也在变冷,地区气候两极化趋势明显,存在明显的"冷暖急转"的现象。5 a滑动平均结果表明,暖季热量增加相对稳定,而冷季热量增减波动较大,进入21世纪CI呈下降趋势,比WI提前10 a进入下降阶段。内蒙古东部区CI指数倾向率在气温突变后呈明显的区域下降趋势,而在中西部区呈上升和下降的镶嵌格局。 代海燕 朝鲁门 杨丽萍 郭瑞清 陈素华 都瓦拉关键词:气候变化 内蒙古干湿环境演变与地区生态建设优势气候背景分析 被引量:12 2019年 通过内蒙古地区近46 a降水和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度在气温突变前后的倾向率和差值变化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干湿环境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在气温突变前"东增西减",突变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46 a降水倾向率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东部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大部地区;潜在蒸散量在气温突变前呈减少趋势,突变后有增加趋势,突变后潜在蒸散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内蒙古46 a潜在蒸散量倾向率大部地区偏小,偏大区域仅存在于中东部偏北地区,气温突变后全区大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大兴安岭西麓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地区突变后湿润度增加明显,暖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内蒙古东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盟草原区有暖干化趋势,上述草原区存在潜在退化风险。 代海燕 李丹 娜日苏 陈素华 都瓦拉关键词:降水量 潜在蒸发量 湿润指数 兴安落叶松林水热通量变化特征及空间代表性 被引量:5 2018年 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系统观测数据和气候学足迹,分析了兴安落叶松林生长季不同时间尺度水热通量的变化和通量源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典型天气状态下兴安落叶松林的水热通量日变化特征呈现单峰曲线。在典型多云状态下,水热通量受云层遮挡,变化波动性较大,整体上与净辐射通量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典型晴天状态下,兴安落叶松林在生长旺季水热通量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在水热通量和净辐射通量的月变化上,8月份最大风向上的通量源区面积小于9月份,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处于生长旺季的源区面积小于其他时期。 王美媛 张秋良 刘璇 代海燕关键词:涡动相关法 水热通量 近4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2017年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林区近45年不同等级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小雨日数呈现减少趋势,中雨、大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进入2000年以后,大雨强度波动趋于平缓;(2)各级降水对总降水的平均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小雨>中雨>大雨;(3)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均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小雨存在7、13、19、27 a左右的周期变化,中雨存在22、10 a左右的周期变化,大雨存在25、7 a左右的周期变化;(4)在空间分布上,中雨、大雨日数和各级降水强度均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趋势,小雨日数却呈相反趋势;(5)林区各地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林业、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性参考。 王冰 边玉明 张秋良 代海燕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