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航
-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政治学40年:议题设置与政治发展被引量:5
- 2019年
- 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补课说"以来,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恢复。在40年的发展中,中国政治学在院系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译介、本土研究、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共同体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政治学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辅相成,改革实践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重大的课题,政治学的研究成果也助力改革攻坚克难向前推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一种以全组织和强技术为载体的新国家形态浮现出来,必将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 桑玉成马天航
- 关键词: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
- 论现代政府的公信力源泉及其价值定位被引量:3
- 2015年
- 政府公信力问题是当前政府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学者所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取信于民"尽管是当代政府所必须致力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府的被质疑和被批评也应视为一种"新常态"。"受质疑的政府"、"批判性公民"等等这样的现象,是一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并且也是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提升能力的某种"助推器"。当然,政府公信力的源泉本质上在于政府自身。所以,政府公信力的建构和提升一定在于政府自身的积极作为。但是,政府公信力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还不仅仅取决于政府自身的努力,它涉及到由政治民主化程度、政治结构及其功能改善、人民群众现代政治意识的确立等等所构成的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提高。
- 桑玉成马天航
-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 同期群视角下中国社会代际流动的模式与变迁——基于9期CGSS数据的多层模型分析被引量:23
- 2019年
- 中国社会代际流动的演进规律游离于"开放派"、"固化派"、"稳定派"等多元观点之间。为揭示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代际流动的模式与变迁,本文以改良后的社会经济指数相对值评价社会地位,进而通过多层模型探究先赋性、后致性、结构性三大因素对子代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及其在出生同期群之间的差异。考虑到先赋性因素的间接效应,采用路径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自身受教育水平是个体取得社会地位的首要途径,这一后致性因素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大幅上升,同期党员身份的作用则持续减弱;但在市场化进程中,父代社会地位和父代受教育水平经由子代教育产生的间接效应逐步扩大,非农户籍身份的正面作用也由降转升。可见市场化造就了中国社会代际流动的两面性模式,它既促使社会机会结构愈加开放,又同时带来社会固化封闭的隐忧。总的来看,改革开放至2000年左右社会机会结构开放居于主导,新世纪以来社会固化封闭的趋势日益明显。
- 张延吉秦波马天航
- 关键词:代际流动多层线性模型
- 论现代政府的公信力源泉及其价值定位
- 2015年
- 一、政府公信力的源泉来自政府自身
毫无疑问,政府公信力虽然体现为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但是,其公信力的源泉却并不在于人民,也不在于媒体和舆论,而在于政府自身的作为。
- 桑玉成马天航
-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现代政府信任度人民
- 两岸关系的清晰与模糊--基于“两岸一家亲”隐喻的考察被引量:1
- 2018年
- 自民进党主政台湾以来,尽管两岸关系急转直下,但"两岸一家亲"仍然是拉近两岸关系、增进互信最为有力的表述。"一家亲"根隐喻下包含若干子隐喻,如母子、兄弟、夫妻、恋人、邻居等,它们在"有机体-契约"的连续谱系中展示了两岸关系亲疏的流变。事实上,隐喻存在适用边界。光谱上渐进变化的子隐喻并不能应用到所有层次,而是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有明确区分。审慎地运用隐喻与敏感问题的模糊化之间始终存在张力。政治默契的达成在短期可以为各方创造调适的空间,而两岸共赢的实现则有赖于持久的交流互信以及两岸人民的政治智慧。
- 马天航桑玉成
-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隐喻
- “关键节点”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历史常识还是理论创新?被引量:10
- 2021年
- 基于大量实证研究文献和方法论文献,文章系统展示了"关键节点"应用近30年来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评估相关应用的标准。文章认为,一项好的应用型研究应该兼具比较视野和反事实思维,并以过程追踪的方式着重阐述从关键节点到最终结果的因果过程。一项研究若不致力于因果解释,其对"关键节点"的应用将停留于历史常识;对于因果解释型研究来说,"关键节点"的合理应用可能构成理论创新的一部分,但始终无法替代理论化工作本身;不当的应用则会进一步凸显业已存在的理论化缺陷,最终削弱一项研究的说服力。因此,研究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关键节点的工具性,既要考察分析工具与研究问题的匹配程度,也要避免把运用"关键节点"等同于理论创新。
- 曹航马天航
- 关键词:因果解释历史制度主义
- 理解“国家自主性”:基于概念的考察被引量:12
- 2018年
- 国家自主性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已经被广泛运用,但是对于概念本身的理解还是停留于字面,缺少深入的分析。一条可取的路径是,利用国家能力和国家偏好两个次级概念发展出理解国家自主性的分阶段类型;国家能力的水平决定了国家偏好的层次,而战略性的政策选择又会影响到国家能力的长远积累。当国家自主性作为核心自变量用于解释制度变迁或制度绩效的时候.必须将其放置在一定的时空条件、政策议题和组织形式下展开,同时要说明次级概念的结构和测量指标的选择依据;反之,笼统谈论国家自主性的高低则只能作为一种分析视角或者补充性的解释。
- 马天航熊觉
- 关键词:国家自主性
- “关键节点”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历史常识还是理论创新?被引量:1
- 2021年
- 一、引言“关键节点”体现了人类认识社会世界的一种极其朴素的思维方式,即从历史上某个时刻或时期出发,思考当时发生的事件对后来某个长远结果的影响。最近30年来,“关键节点”在社会科学中不断为人所使用,尤其在以比较历史分析为研究策略的多个学科中占据了显要位置。
- 曹航马天航
- 关键词:历史常识社会科学思维方式
- 论时间正义:公共物品分配制度的基本原理被引量:3
- 2018年
- 本文试图阐释关于公共物品分配制度设计的一些基本理念。现有的分配公共物品的基本维度包括:权力等级、货币、时间、应得和需求。各有适用领域和约束条件:权力等级的分配源于组织权威的影响范围;货币的分配通过市场价格标识交易各方对物品的主观效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时间的分配直观表现为"先到者先得";应得的分配是在特定领域内对特定技能或品行的认可;按需分配是对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各维度之间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下相互转换,然而,它们却并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存在一种根本标准将其他维度整合起来,这个标准就是时间。当多种分配维度适用性存在显著冲突时,就必须诉诸时间这个根本标准来实现分配正义。
- 马天航
- 关键词:公共物品分配正义货币
- 民主化转型后的政党生存——基于19国前执政党的后继党的定性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第三波民主化转型以来,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国家或政体的转型,疏于对政党等次级国家对象转型的探讨。本文试图解释政体转型后,苏东国家前执政党的后继党在民主制下生存状况的差异。本文构建了19个后继党近三十年来整体生存情况的模糊集,围绕历史遗产、转型选择、精英团结和党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并分析影响后继党存续和衰亡的条件组合。结果发现,满足后继党稳定生存的条件组合是集中的,即"在反对力量较弱的情况下,精英选择转型并且保持党内领导层团结";导致后继党衰亡的条件组合是分散的,存在三种不同的模式;而部分逻辑余项的整合可以丰富对于后继党生存的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定性比较分析的结果并不能代替因果机制的分析,个案的过程追踪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 马天航
- 关键词:苏东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