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亚热带
  • 4篇中亚热带
  • 3篇土壤
  • 2篇真菌多样性
  • 2篇杉木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生物群落
  • 2篇天然林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人工林
  • 2篇中亚热带地区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磷脂脂肪酸
  • 2篇PCR-DG...

机构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万木林自然保...
  • 3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6篇高人
  • 6篇马红亮
  • 6篇李爱萍
  • 4篇陈仕东
  • 4篇韩世忠
  • 4篇尹云锋
  • 3篇司友涛
  • 2篇程清平
  • 1篇杨玉盛
  • 1篇刘功辉
  • 1篇陆建芳
  • 1篇章伟
  • 1篇杨智杰
  • 1篇黄广华
  • 1篇官惠玲

传媒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亚热带地区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40
2015年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了中亚热带地区罗浮栲天然林和相邻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两种植被类型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为0~10 cm高于10~20 cm土层,罗浮栲天然林高于杉木人工林.在两种植被类型的两个土层中,细菌PLFAs含量均显著高于真菌PLFAs含量.两种植被类型中,细菌PLFAs含量约占PLFAs总量的44%~52%,而真菌仅占6%~8%,表明细菌在该地区两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差异引起,土层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关分析显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细菌的PLFAs含量与p H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PLFAs含量与总氮、有机碳、C/N和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
韩世忠高人李爱萍马红亮尹云锋司友涛陈仕东郑群瑞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杉木人工林
福州、建瓯和武夷山大气氮/硫湿沉降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于2013年对福州、建瓯和武夷山三地的雨水进行连续收集,测定其p H值及NH+4-N、NO-3-N、TN、SO2-4-S质量浓度,计算三地大气氮、硫湿沉降通量并揭示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三地总降雨量分别为1 188.0 mm、1 451.1 mm、2 423.4 mm,平均降水量为1 687.5mm。三地的中性的降水(5.6

福州>建瓯。三地氮湿沉降以无机氮沉降为主,且NH+4-N较多。硫沉降总量占氮、硫沉降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3.67%,69.31%,75.77%,表明大气湿沉降是以SO2-4-S为主。三地大气湿沉降NH+4-N、NO-3-N、TN沉降通量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在3、4月份出现峰值,三地大气SO2-4-S沉降通量月变化差异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4月、5月,可能与降雨强度和频次对氮、硫沉降浓度的影响有关。

李爱萍黄广华高人马红亮章伟陈仕东杨智杰林捷郑群瑞
关键词:湿沉降酸沉降氮沉降中亚热带
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对武夷山和建瓯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米槠天然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92-3.01、25.84-28.23 和0.88-0.90.0-10 cm 土层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高于10-20 cm 土层的,且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20 cm 土层的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高于0-10 cm 土层的;细菌特征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真菌,表明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采样地点的不同引起.
韩世忠高人李爱萍马红亮尹云锋司友涛陈仕东蔡献贺程清平郑群瑞
关键词:中亚热带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真菌多样性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相邻的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天然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地区2种植被类型土壤真菌种类较为丰富,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451~3.709、19~25和0.986~0.989。对21条优势条带测序以及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真菌类群中担子菌(Basidiomycota)数量最多,其次为子囊菌(Ascomycota),接合菌(Zygomycota)和半知菌(Deuteromycota)相对较少。其中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光柄菇属(Pluteus)、锥毛壳属(Coniochaeta)、木霉属(Trichoderma)和地星属(Geastrum)真菌普遍存在于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中,同时也是这2种林型土壤真菌中的优势种类。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其中由植被类型引起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大于土层深度。
韩世忠高人马红亮尹云锋李爱萍蔡献贺程清平郑群瑞
关键词:真菌多样性PCR-DGGE杉木人工林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解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37~3.80、26~29和0.977~0.984。经测序及同源性比对,真菌以担子菌类(Basidiomycota)最多,占总数的35.9%;其次为子囊菌类(Ascomycota),占总数的15.4%;接合菌类(Zygomycota)和半知菌类(Deuteromycota)分别占总数的10.3%和7.7%。主成分分析表明,地点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其中由地点引起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大于土层深度。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因子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碳、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韩世忠高人马红亮尹云锋司友涛杨玉盛陈仕东陆建芳刘功辉李爱萍郑群瑞
关键词:土壤真菌PCR-DGGE真菌多样性
建瓯和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凋落物量归还动态被引量:3
2021年
为揭示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凋落数量、组分及季节动态特征。采用凋落叶直接收集法,于2013年开始对建瓯(主林层平均年龄200年)和武夷山(主林层平均年龄50年)两地的米槠天然林进行为期1年的月凋落物收集并测定其质量和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建瓯和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分别为9530.49、5590.18 kg·hm^(-2),建瓯年凋落量显著高于武夷山年均凋落量(P<0.05);建瓯、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年凋落物总量均呈现单峰模式,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4月;年凋落物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在凋落枝、叶、果、杂物等4个组成部分以凋落叶占比最大,占年凋落量的50.5%~67.2%,枝(13.1%~20.8%)和杂物(14.5%~17.8%)次之,果(1.9%~14.2%)最低;各组分凋落物季节变化均是春季和夏季高,秋冬季较低。
林红莲李爱萍官惠玲马红亮高人
关键词:中亚热带凋落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