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鹏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母质
  • 1篇成土
  • 1篇成土母质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1篇王艳玲
  • 1篇李少鹏
  • 1篇王燕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双重影响下红壤团聚体的组成特征与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在江西省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8°04′~28°37′N,116°41′~117°09′E)外,随机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第三纪红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林地、灌丛、旱地和稻田共12个类型组合的红壤,采用干-湿筛法,对不同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下的红壤进行了团聚体粒径组成与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2个类型组合的红壤中,除花岗岩发育的灌丛红壤外,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粒径组成大小顺序均为(>2 mm)>2~0.25 mm>0.25~0.053 mm>(<0.0.53 mm);浸水湿筛后,>2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所占比例显著降低,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的粒径数量增加显著。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d)与红壤结构破坏率(PA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用来表征红壤结构稳定性的大小,MWDd与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w)之差(△MWD)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MWD值越大,红壤的稳定性就越差。不同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影响下红壤团聚结构组成与稳定性变化差异显著,因此,在红壤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二者的交互作用,以提高红壤资源利用的实效性与高效性。
王艳玲王燕李凌宇李少鹏
关键词: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