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姗
- 作品数:12 被引量:32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流动人口的省际迁移模式、集疏格局与市民化路径被引量:16
- 2016年
- 系统回顾了中国流动人口的省际变动与集疏格局,包括总体特征与演化趋势,基于迁出地和迁入地属性差异的省际流动人口模式以及基于城市规模的流动人口分布特征,采用趋势分析和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了中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趋势,由此提出了中国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路径与建议如下:1人口的跨区域流动重塑着中国的人口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应审慎而稳妥地推进市民化;2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重点推进省内流动人口的就近市民化;3不同地区要制定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进市民化进程。
- 徐姗邓羽王开泳
- 关键词:流动人口城镇化市民化
- 基于Logistic-GTWR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2
- 2018年
- 该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社会经济因子、邻域因子和自然因子,构建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逻辑斯蒂-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挖掘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及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耦合空间异质性和时间非平稳性的Logistic-GTWR模型比全局Logistic回归模型和Logistic-GWR(逻辑斯蒂-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验证了Logistic-GTWR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研究中的适用性。2)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不同影响因子系数时空分异格局各不相同,人口因子高值分布区围绕武汉市先收缩后扩散并逐渐稳定,最终形成绕武汉城市圈中部沿线周边环状分布格局;地均GDP因子高值分布区先向西部转移,后逐渐趋于均衡,最终形成绕武汉、麻城和崇阳县周边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武汉市极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3)人口和经济是20年间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核心驱动因子,且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道、高速和省道影响力整体呈略微升高态势。4)武汉城市圈中部及东部城市多为人口、经济核心驱动型城市,高程影响在武汉市发展中逐渐凸显;西部城市主要受高程限制,并以交通及经济驱动为主,东西差异显著;但西部城市1995年以来人口和经济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加。人口因子作用强度在咸宁和黄冈呈逐渐上升趋势,经济因子作用强度在武汉、孝感、仙桃、天门、潜江和黄冈逐年上升。
- 王海军刘艺明张彬徐姗贾克敬洪松
-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武汉城市圈
- 基于多维城市要素流的武汉城市圈城市联系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4
- 2018年
- 文章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和地理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维城市要素流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内城市间联系与各城市功能,并采用赋值法对4种城市要素流进行评分,进而对武汉城市圈的功能布局与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武汉是城市圈的发展中心,'一城独大'态势依旧显著,城市圈整体极化和辐射能力较弱,中低级城市流强度的城市较多。(2)城市圈内城际空间联系不够紧密,且联系程度空间差异较大。(3)根据赋值后的综合结果,从'点线面'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布局给出建议。点:'一三二三'的空间布局,中心城市为武汉,次中心城市为黄石、鄂州和孝感,核心区为咸宁和黄冈,影响区为仙桃、潜江和天门;线:以孝感—武汉—鄂州—黄石、武汉—咸宁、武汉—黄冈为3个发展轴的'小'字型的空间布局形式;面:将武汉城市圈进一步划分为3个发展区,即武汉—鄂州—黄冈—黄石、武汉—咸宁、武汉—孝感—仙桃—潜江—天门。
- 王海军翟丽君刘艳芳徐姗
- 关键词:大数据武汉城市圈
- 基于灰色统计分析的中国国家公园景观特征要素选择被引量:12
- 2018年
- 作为各国国家公园与中国各类型保护地构建的基础,融合了多学科内容的"景观特征",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整合的重要媒介。鉴于景观特征的地域性特点,参考英国景观尺度下桌面研究(desk study)阶段的12项景观特征要素,通过专家赋值评分及灰色统计分析,筛选出9项景观特征要素,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朱里莹徐姗兰思仁
-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家公园景观特征
- 中国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国家公园布局建设的启示被引量:48
- 2017年
- 国家级保护地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全国尺度下解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构建布局合理的国家公园体系。借助Arc GIS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中国自然地理表征和文化地理表征,对全国现有12类共计3093处国家级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国家级保护地总体呈凝聚型分布;②涵盖了全部的文化副区以及93%的自然区;③高密度集中在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植被景观差异性大、土壤肥沃、文化历史悠久和交通可达性高的华东和华中地区;④根据保护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将全国各省份划分为生态本底型、协同共进型、经济进取型和消极滞后型;⑤根据保护地和人口分布的关系可以将各省份划分为生态干扰型、协同共建型、生态关注型和生态消极型。形成有关国家公园布局的建议如下:1寻求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的均衡发展;2将国家公园划分为升级模式、整合模式和新建模式,以完善空间覆盖网络;3向保护地分布较稀疏、交通可达性较低,人为破坏较少的西部地区倾斜,践行保护理念;4根据各省份所属类型设置国家公园试点先行省份。
- 朱里莹徐姗兰思仁
- 关键词:自然地理文化地理国家公园
- 基于重心-GTWR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扩展格局与驱动力多维解析被引量:119
- 2018年
- 城镇用地扩展格局及驱动力研究对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差异指数、分形维数、土地城镇化率和重心转移模型,多维解析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格局特征,并耦合重心转移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构建重心-GTWR模型,在对空间格局进行长时间序列多维度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依序对其特征进行驱动力解读,进而总结凝练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主导模式与城市核心驱动力。主要结论为:(1)199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高峰时期在2005-2010年,在2005年之前高速发展城市集中在北京、天津、保定和廊坊,2005年之后集中在邢台和邯郸;(2)城市群城镇用地重心虽呈现出发散态势,但城市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表现出空间溢出特征;(3)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由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发展模式向多核发展模式转变,并出现北部资源运输核心、中部经济发展核心和南部投资发展核心三大功能核心组团,城市群趋向于多核功能协同发展模式;(4)重心-GTWR模型结合了时空非平稳性和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将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经验证,该模型在城镇用地扩展格局驱动力分析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 王海军张彬刘耀林刘艳芳徐姗邓羽赵雲泰陈宇琛洪松
- 关键词: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京津冀
- 基于国家级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的国家公园选址研究——以福建省为例被引量:12
- 2019年
- 国家级保护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可以有效识别景观资源聚集的热点区域,为我国国家公园选址提供参考依据。借助ArcGIS和CrimeStat等空间分析工具,结合福建省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对省内现有11类119处国家级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国家级保护地对各类一级和二级自然地理和社会地理空间实现了全覆盖;保护地在各自然地理区划以及行政区划间的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集中在热量条件适中、相对湿度较高、水资源丰富及植被、土壤、地形地貌等景观类型多样的区域;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与保护地空间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根据区域内保护地的聚集情况,进行国家公园试点热点探测,筛选出8个具有代表性及现实推广意义的热点单元,为国家公园试点的空间选择提供参考。
- 朱里莹兰思仁徐姗
- 关键词:国家公园空间分布特征
- 全球跨界保护研究及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被引量:2
- 2020年
- 作为全球自然保护地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跨界保护对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然而,跨界保护研究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快速了解并借鉴全球跨界保护研究经验,梳理跨界保护研究热点,判断研究发展趋势,成为这一阶段我国国家公园开展跨界保护研究的当务之急。通过CiteSpace文献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工具,对跨界保护领域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将12个跨界保护研究知识聚类划分为“G1跨界物种”、“G2社会-经济-生态系统”、“G3军事争端与解决途径”、“G4跨界保护决策”4大热点研究方向。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形成4点启示:(1)匹配物种保护规模,完善跨界生态系统;(2)联合双边意愿,寻求跨界社区发展;(3)搁置领土争议,建立跨界合作协定;(4)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优先保护次序。
- 朱里莹徐姗徐姗兰思仁
- 关键词:国家公园
- 国家公园理念的全球扩展与演化被引量:16
- 2016年
- 作为世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地发展模式,国家公园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通过分析世界范围内国家公园各阶段的发展模式变型,梳理国际国家公园定义的流变,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公园定义和设置目的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有效掌握国家公园概念发展的主要规律和趋势,为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 朱里莹徐姗兰思仁
-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