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教学
  • 1篇大学课程
  • 1篇新教
  • 1篇胸径
  • 1篇胸径生长
  • 1篇学法
  • 1篇园林
  • 1篇园林设计
  • 1篇云端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树龄
  • 1篇松林
  • 1篇碳密度
  • 1篇特色教学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 1篇内源激素变化
  • 1篇年龄
  • 1篇气候
  • 1篇紫椴

机构

  • 9篇北华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省白河林...
  • 1篇吉林省林业科...

作者

  • 9篇刘强
  • 6篇郑金萍
  • 5篇范春楠
  • 3篇郭忠玲
  • 2篇王洪俊
  • 1篇项凤武
  • 1篇葛丽丽
  • 1篇穆怀志
  • 1篇王戈戎
  • 1篇夏富才
  • 1篇许艳红
  • 1篇冯建涛

传媒

  • 2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W2D”教学法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以环境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环境学是环保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国内外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防治措施有系统的了解,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3W2D”教学法是将“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以及“大小讨论(Discussion)”贯穿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环保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对如何在环境学课程中应用该教学法进行了讨论与探析。
刘强范春楠郑金萍
关键词:环境学教学法教学改革
采伐强度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采伐强度干扰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估算,探讨其伐后30年的恢复状况,解析采伐强度、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及其与林分结构间的关系,为以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等为目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汪清林业局不同采伐强度干扰的阔叶红松林为对象,通过对未采伐和Ⅰ级(30%)、Ⅱ级(40%)、Ⅲ级(50%)、Ⅳ级(60%以上)、Ⅴ级(皆伐)采伐强度干扰林分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特征的调查和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系统估算其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碳密度,并对比分析其差异,以及他们之间及其与采伐强度、林分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虽经30年的恢复,因采伐强度的显著负效应影响,阔叶红松林的植被碳密度仍显著低于对照,但在除皆伐外的其他采伐强度之间已恢复至无差异水平。虽然伐后林分乔木层碳密度的小径级和中小径级林木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无法弥补40 cm以上大径林木的碳密度损失;幼树和草本植物的碳密度受采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灌木植物的碳密度与采伐强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仅皆伐干扰显著增加。皆伐干扰显著降低了枯落物和B层土壤的碳密度,而其他采伐强度的土壤碳密度则因B层的增加而整体接近或高于对照林分。与对照相比,皆伐和Ⅰ、Ⅱ级采伐强度干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显著降低,Ⅲ、Ⅳ级采伐强度干扰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则分别恢复为与之接近和略高。生态系统碳密度的组成以土壤的碳密度占比最高,冠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碳密度合计不足生态系统碳密度的3%。采伐强度对树高均匀度指数、胸径香农指数和胸径均匀度指数的负效应仍显著,林分结构对乔木层碳密度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对灌木植物碳密度为显著的负效应。受采伐的强烈负效应影响,乔木层碳密度与灌木植物的碳
范春楠刘强郑金萍郭忠玲张文涛刘英龙谢遵俊任增君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采伐干扰生态系统碳密度林分结构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在园林设计中,色彩是遣景的重要手段,在园林构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简要阐述色彩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初步探讨色彩在植物、山石、建筑、水体等方面的运用,并提出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色彩搭配应注意的问题。
冯建涛刘强王洪俊
关键词:园林设计
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蒙古栎林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我国东北次生林中的重要树种之一。在东北林区分布有大量蒙古栎林,其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劣对蒙古栎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着重要作用。以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典型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调查与定位试验,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对该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蒙古栎为主要树种,多度在62%以上,使得松花湖地区的蒙古栎林接近纯林;2)林分整体径级分布呈双峰山状曲线分布,幼年个体居多,更新状况良好;3)该林分混交度较低,平均混交度为0.43,属轻度混交,林分稳定性较差;4)从林分角尺度(0.485)和大小比数(0.50)结果来看,该地区蒙古栎林是一个空间结构呈随机分布、树种空间大小分化差异较小的森林群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了维护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除采取一些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混交度外,还应适当引入针叶树种,按照群落自然生长过程和群落演替规律,营造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程福山何怀江刘强穆怀志王戈戎林琳赵鹏夏富才
关键词:蒙古栎林混交度角尺度
吉林市满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地域文化景观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景观设计中出现"千城一面"的现状,导致地域特色的严重丧失,因此对地域景观文化的表达研究至关重要。以吉林市满族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对文化、地域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结合吉林市满族地域景观表达应用的案例,对当前地域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手法进行概括,并对满族文脉在景观表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提供借鉴和指导。
刘强王洪俊
关键词:满族文化景观设计
“云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达成效果分析——以环境专业认识实习为例
2023年
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启,在审视环境专业认识实习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OBE导向教育理念的学生知识掌握、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作为认识实习教学过程的实施目标。利用腾讯直播、雨课堂、QQ或微信平台,在知识传授、任务布置、资源推送和指导答疑等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开展自主学习和团队调查实践,经成绩评定、问卷调查对教学达成度进行了分析。
范春楠刘强许艳红于放郑金萍
关键词:网络平台问卷调查达成度
基于“2112”特色教学的大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以《环境生态学》课程为例
2021年
《环境生态学》是农林院校中的基础必修课程,由于知识点多,课程难学,导致学生的补考率偏高。因此,结合“2112”特色教学方法,探索了一个适合该类课程的过程式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是由课堂考核、课后考核和期末考核三个模块组成,通过该过程化考核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对于《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郑金萍范春楠刘强于放项凤武
关键词:过程化环境生态学
天然落叶阔叶林不同年龄紫椴径生长差异及其对气候暖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21年
了解气候暖化对紫椴生长的影响是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特征的基础.为揭示不同年龄紫椴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以及1980年左右气温突增变化前后紫椴的径向生长变化及响应敏感性,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27块样地的121根紫椴年轮样本的数据,结果显示,随着气温增加紫椴胸径连年生长量稳定时间延长,胸径生长率随年龄的减小而逐渐提高,在1980年左右的气候温度突增变化前后,不同年龄阶段紫椴径生长特征呈明显差异.树龄小于60 a的紫椴胸径连年生长量、胸径生长率与胸径增长(30 a内)要明显高于60 a以上紫椴.气候暖化对研究区紫椴径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以年龄较小的紫椴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加敏感.
范春楠刘强于舒洋郭忠玲郑金萍
关键词:紫椴胸径生长树龄
浸种与层积过程中紫椴种子内源激素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探究紫椴种子内源激素在浸种和低温层积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以及在种子不同部位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玉米素(ZT)含量变化,探讨其在打破种子休眠过程中的作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浸种过程中,IAA含量一直处于动态变化,果皮中的IAA含量低于种子内部胚中的IAA含量;AB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浸种8 d达到最低;浸种初期,种子中GA_(3)含量总体较低,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种子外部的ZT含量始终低于种子胚乳中的ZT含量,浸种2 d含量最高,4~10 d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ABA/IAA、ABA/ZT、ABA/GA_(3)大致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层积过程中,种子中IAA含量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ABA含量大致呈“升高—降低”的趋势;GA_(3)含量在层积初期呈上升趋势,于45 d左右达到最大,继续层积含量逐渐下降;种子内部的ZT含量一直高于果皮中的ZT含量,整体变化趋势呈“W”状,层积45 d达到峰值,60 d急剧下降;ABA/IAA、ABA/ZT、ABA/GA_(3)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
臧思航葛丽丽刘强郑金萍郭忠玲
关键词:浸种层积内源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