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巍

作品数:22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颅内
  • 8篇动脉瘤
  • 8篇颅内动脉
  • 8篇颅内动脉瘤
  • 7篇手术
  • 5篇血管
  • 5篇术后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脑血
  • 3篇血管痉挛
  • 3篇外科
  • 3篇文献复习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痉挛
  • 3篇痉挛
  • 3篇复习
  • 2篇地平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夹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21篇刘巍
  • 12篇赵继宗
  • 6篇王硕
  • 5篇马振宇
  • 4篇汤劼
  • 3篇宫剑
  • 3篇李春德
  • 3篇吴震
  • 2篇张俊廷
  • 2篇赵元立
  • 2篇张力伟
  • 2篇韩如泉
  • 2篇李京生
  • 2篇晁腾飞
  • 2篇李树人
  • 2篇王保国
  • 2篇王恩真
  • 2篇王集生
  • 2篇田永吉
  • 2篇袁建刚

传媒

  • 4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微阵列芯片分析人髓母细胞瘤及瘤旁组织miRNA表达谱差异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检测人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s,MB)与非肿瘤脑组织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差异情况,探讨异常表达miRNA参与MB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的MB组织标本及瘤旁正常小脑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和小分子RNA,在miRNA微阵列芯片中杂交检测,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获得该病异常miRNAs表达谱。结果筛选出9个MB的相关miRNAs,其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5个。其中miR-17、miR-100、miR-106b和miR-218的差异表达情况得到定量RT-PCR的证实。结论miRNA微阵列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研究生物信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s可能参与MB发病,为此病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巍晁腾飞龚燕华袁建刚甲戈马振宇赵继宗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微阵列靶基因肿瘤发生
儿童颅骨皮样囊肿五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颅骨皮样囊肿是沿胚胎闭合线分离的表皮细胞形成的瞧肿.表现为出生时可见皮下结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多发生在中线部位,偶可见囊肿向颅内扩展呈哑铃形。
成伟宫剑刘巍张冰克马振宇李春德田永吉
关键词:皮样囊肿文献复习颅骨皮下结节细胞形成出生时
颅内恶性脑膜瘤2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对2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包括脊索样型、非典型、乳头型、间变型脑膜瘤,占同期脑膜瘤的0.65%。本组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共32例次;SimpsonⅠ~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1例,随访25例(2~98个月,平均30.9个月),复发率为52%(其中SimpsonⅠ~Ⅱ级占46.2%),死亡率为36%;手术全切(SimpsonⅠ~Ⅱ级)+术后放疗者的复发率为27.3%,单纯手术全切复发率高达50%。结论同良性脑膜瘤相比,此病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且预后差。就目前资料而言,手术全切尚不足以避免肿瘤复发,但可尽量减少肿瘤细胞数量,需再结合放疗以延缓肿瘤复发。
刘巍张懋植王集生罗麟朱晓东赵继宗
关键词:非典型脑膜瘤病理学手术全切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形成硬膜下和(或)囊内出血及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钻孔引流术16例、开颅清除血肿及造瘘术5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7.2±4.7)岁,以男性(78%)、GalassiⅡ级(53%)、中颅窝囊肿(94%)为多见。26例(53%)有颅脑损伤史;27例(55%)表现为硬膜下和(或)囊内出血;22例(45%)表现为硬膜下积液。4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9.1个月,其中3例(6%)囊肿自行消失,无囊肿复发,症状均改善;但钻孔引流手术者中10例需再次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需再次行开颅手术。随访19例行分流术的患者发现,2例出现分流管依赖症(11%),5例(26%)需行分流管调整术,皆为使用非调压分流管的患者。结论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与自发或创伤性硬膜下出血或积液有关。部分无症状囊肿可自愈。手术治疗首选钻孔外引流术,而开颅术或分流术适用于钻孔无效的患者。建议分流术使用可调压分流管,以降低分流相关的并发症。
刘巍汪雷孙涛田永吉宫剑马振宇李春德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硬膜下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囊肿-腹腔分流术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尼莫地平与罂粟碱术野灌洗疗效的对照观察被引量:10
2004年
武琛王硕刘巍
关键词:灌洗尼莫地平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盐酸罂粟碱
经颅多普勒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2001年
经颅多普勒 (TCD)主要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产生的一系列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文章介绍了TCD在颅内动脉瘤围的术前准备。
刘巍赵继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经颅多普勒脑血液动力学手术治疗
持续输注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了解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异氟醚麻醉复合输注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30例,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异氟醚组和尼莫地平组(各15例),异氟醚组术中吸入1个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异氟醚维持麻醉;尼莫地平组在诱导后输注尼莫地平20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后,同时吸入1 MAC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于动脉瘤夹闭前、夹闭后即刻、2 h、4 h取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S100B含量;于动脉瘤夹闭前后测定载瘤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血流速度。结果(1)尼莫地平组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脑脊液SIOOB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异氟醚组在动脉瘤夹闭后4 h S100B含量显著升高(F=4.11,P<0.05)。(2)尼莫地平组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载瘤动脉近心端血流速度[(15±9)与(19±8)cm/s]显著低于异氟醚组[(24±13)与(26±10)cm/s,t=2.08,P<0.05],而远心端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持续输注尼莫地平20μg·kg·-1·h-1对脑血管痉挛有一定预防作用。
韩如泉王保国李树人王恩真刘巍王硕赵继宗
关键词:尼莫地平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血管痉挛持续输注中脑
微小RNA在人髓母细胞瘤中的初步表达分析
2008年
目的检测人髓母细胞瘤(MB)与非肿瘤脑组织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差异情况,为进一步探讨miRNA参与MB发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的MB组织标本及瘤旁正常小脑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和小分子RNA,在miRNA微阵列芯片中杂交检测,通过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获得该病异常miRNAs表达谱。结果利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出9个MB的相关miRNAs,其中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5个。结论miRNA微阵列分析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研究生物信息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s可能参与MB发病,为此病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巍晁腾飞龚燕化袁建刚甲戈马振宇赵继宗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微小RNAS微阵列分析肿瘤发生
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后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对颅底小缺损(<1.0cm×1.5cm),行颞肌筋膜修补7例;对颅骨大缺损(≥1.0cm×1.5cm),采用"四步法"行颅底重建:第一步取自体脂肪填塞肿瘤切除后的残腔;第二步用带血管蒂骨膜瓣覆盖颅底骨缺损,边缘严密缝合于周围硬脑膜;第三步用自体骨或钛板等颅骨修补材料修补骨缺损;第四步取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本组14例。结果颅底缺损修补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腰穿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后缓解。无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四步法"重建颅底简单易行,能有效预防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肖新如吴震张力伟贾桂军汤劼耿素民刘巍任同王永刚张俊廷
关键词:脑肿瘤颅窝颅底重建脑脊液漏
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3年收治的7例儿童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7例患儿的病灶均全切除,无术后意识障碍和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海绵状血管瘤,其中1例合并静脉畸形。所有病例均随访13-152个月,平均51.3月;无死亡病例,无复发再出血;4例脑积水未缓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1例随访期间成功拔除分流管;5例术后早期有短暂记忆力下降,4例于3-6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患儿术后出现双眼上视不全,1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2例部分恢复;1例患儿术前存在动眼神经麻痹,随访发现眼睑下垂有好转。结论 经前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是治疗中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切除病灶位于中脑腹侧和突入第三脑室内的病灶。该手术方法暴露病灶清晰,便于显露并保护大脑深部静脉和直视下切除病灶,全切率高,预后满意。
刘巍宫剑马振宇李春德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中脑显微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