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怡丹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培门冬酶与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中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argase,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ALL儿童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对应用二者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及采取适当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小儿血液科收治的分别采用PEG-Asp或L-Asp行诱导缓解方案的81例ALL儿童患者(PEG-Asp组和L-Asp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儿童患者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果 PEG-Asp组纤维蛋白原(FIB)降低50例次,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9例次,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5例次,凝血酶时间(TT)延长4例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者为0例次,L-Asp组纤维蛋白原(FIB)降低25例次,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2例次,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0例次,凝血酶时间(TT)延长0例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者为0例次。结论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对ALL儿童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FIB下降及APTT延长,且二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 王西阁郭怡丹赵雪莲任瑞芳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门冬酰胺酶儿童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80例临床特征分析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280例资料完整并有随访记录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临床特征等相关数据并对单用激素、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单用丙种球蛋白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280例ITP患儿中新诊断、持续性、慢性各占63.93%、24.64%、11.43%,男女比例为1.5∶1;②起病诱因明确164例(58.57%),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各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280例ITP患儿血小板呈不同程度减少,新诊断、持续性血小板以重度、极重度减少为主,慢性以中度、重度减少为主,三种分型ITP血小板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新诊断、持续性、慢性ITP采用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72.72%、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儿童ITP以新诊断多见,持续性、慢性少见,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②半数以上患儿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史;③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诊断ITP疗效最明显.
- 王西阁任瑞芳赵雪莲宋丽丽梁宇周玉洁郭怡丹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激素丙种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