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远 作品数:13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序列的优化、重组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体外重组表达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并进行功能研究。方法:全基因合成ALR序列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入BL21菌内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过纯化后利用MTT法观察表达产物对人肝细胞的刺激增殖活性;利用小鼠急性四氯化碳损伤模型观察表达产物的肝功能保护作用。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提示表达产物正确;纯化后表达产物具有明确的促进肝细胞增殖作用,并在中、低剂量具有降低小鼠急性化学性损伤后转氨酶水平的作用。结论:重组表达的ALR结构正确,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黄应峰 周飞国 高春芳 王皓 高致远 王坤 陈捷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 肝细胞 细胞增殖 转氨酶类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运用ELISA方法检测198例研究对象,观察血清CTGF水平的变化,分析CTGF水平与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CT-GF mRNA的表达量,比较各组间表达量的变化。乙肝后重度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的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GF水平与部分临床实验室特征存在相关性,在区分早晚期肝纤维化上具有诊断提示作用;癌旁组织的CTG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癌组织的表达量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TGF水平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无创性肝纤维化检测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李慧 高致远 房萌 顾星 高春芳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肝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数据回顾性分析甲胎蛋白(AFP)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PLC)和肝硬化(L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原发性肝癌7097例,... 肖潇 何羽童 房萌 季君 高致远 杨园 高春芳HBV感染不同病程中肝功能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分析 黄晓婉 高致远 高春芳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PL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和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分别定量检测622例甲胎蛋白(AFP)阳性PLC、24例AFP阴性PLC、17例AFP阳性良性肝脏疾病患者AFP-L3,并比较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和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检测AFP-L3的符合率。结果 622例AFP阳性PLC患者中,AFP-L3阳性患者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AFP-L3阴性患者(P<0.05)。AFP-L3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均无相关性。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和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检测AFP-L3的阳性率分别是46%、50%,两者的符合率为92%。按AFP浓度分层分析AFP-L3阳性率后发现,随AFP浓度升高,AFP-L3阳性呈现上升趋势。AFP-L3在AFP阳性的PLC患者和AFP阳性的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23.53%,显著低于AFP阳性的PLC患者(63.5%,P<0.05)。结论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与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FP-L3在AFP阳性的PLC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临床具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季君 顾星 高致远 孙小娟 董桂玲 周军 陈建栋 高春芳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 原发性肝癌 AFP,AFP-L3%和PIVKA-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32... 童林 高致远 高春芳关键词:AFP AFP-L3 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癌及非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对本院2012年至2014年非自身免疫性肝炎(non-autoimmune hepatitis,NAIH)(75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硬化(non-autoimmune cirrhosis,NAIC)(118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332例)患者进行临床常用的两大类15项自身抗体(4项抗肝抗原与11项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发生率并探索其在PLC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三组非自身免疫性肝病(non-autoimmune liver disease,NAILD)(肝炎、肝硬化、肝癌)中发生率较高的自身抗体为抗线粒体M2型(AMA-M2)(5.3%、10.2%、6.6%)、抗SSA(4.0%、8.5%、7.2%)、抗着丝粒相关蛋白B(CENP-B)(4.0%、5.9%、3.0%),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层分析,HBsAg阴性的PLC组抗AMA-M2、抗SSA、抗CENP-B,抗SSB、抗SLA/LP阳性发生率与HBsAg阳性的PL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胎蛋白(AFP)阴性(AFP<20μg/L)PLC组中抗CENP-B抗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FP阳性PLC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LC患者中,抗AMA-M2、抗CENP-B与AFP负相关;抗AMA-M2与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抗SSA、抗CENP-B与年龄呈正相关;抗SSA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联合抗AMA-M2,抗CENP-B,抗SSA抗体可作为P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7,P<0.05,95%CI 1.133-4.222)。本研究证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15种自身抗体在NAIH、NAIC、PLC之间无显著差异。AFP阴性、HBsAg阴性组中的PLC患者自身抗体发生率相对较高。抗AMA-M2,抗CENP-B和抗SSA抗体联合检测,可作为PLC的高危因素,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高瑜振 衣常红 李慧明 周军 高致远 周泓辰 吉强 高春芳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自身抗体 甲胎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核酸(HCV-RNA)载量、抗体(HCV-Ab)水平的相关性,评价三种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高致远 周军 孙小娟 刘艳 高春芳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HCV-CAG HCV-AB HCV-RNA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数据回顾性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治的PLC患者7097例,同期诊治的肝硬化(LC)患者12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水平,采用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AFP-L3,将AFP-L3/AFP比值大于10%定义为AFP-L3阳性。结果 7097例PL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61.7(5.4,1226.0)μg/L,显著高于122例LC患者的3.6(2.5,10.95)μg/L(P<0.05),AFP-L3阳性率为8.2(-,26.1)%,而在肝硬化患者未检出AFP-L3阳性(P<0.05);以血清AFP≥20μg/L或/和AFP-L3≥10%任一阳性为截断点,诊断PLC的准确度为63.1%,优于AFP(60.3%)和AFP-L3(47.9%)单独诊断的结果;AFP-L3阳性率随着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AFP阴性的PLC和AFP阳性的LC患者AFP-L3阳性率分别为39.6%和7.7%,显著低于血清AFP阳性PLC患者的73.7%(P<0.05);在2103例具有病理学诊断的PLC患者,197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AFP水平为50.8(4.8,1015.0)μg/L,6例混合型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为74.9(4.55,39248.3)μg/L,AFP-L3阳性率分别为5.3(-,24.6)%和8.4(-,18.8)%,均显著高于1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8(2.2,5.15)μg/L,P<0.05】和【-(-,-)%,P<0.05】。结论大样本的结果显示PLC患者血清AFP和AFP-L3存在较高的阳性率,其诊断效能较好。 肖潇 何羽童 房萌 季君 高致远 杨园 高春芳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出现钩状效应一例 被引量:8 2012年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是自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发展的新一代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结合了电化学发光与免疫测定的优势。由于检测全过程在一个全封闭的反应体系中全自动进行,反应时间较短,具备快速、精确、重现性好及试剂安全无毒等特点,一直受到临床应用者的好评。 李慧 高致远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钩状效应 甲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