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
- 作品数:7 被引量:21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06—2011年西藏纳木错湖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8
- 2012年
- 湖冰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为分析纳木错地区气候对湖冰冰情的影响,利用2006-2011年西藏纳木错(面积2000km^2)和白马纳木错(面积1.45km^2)湖冰的观测资料,结合MODIS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两个湖泊完全冻结日期、完全解冻日期、封冻期、湖冰厚度的状况及其与气温和风速的关系。纳木错湖湖冰冰情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同时也受风速的影响。纳木错湖的完全冻结日期集中在2月,完全解冻日期在5月中旬,封冻期平均天数为90d,封冻期与冬季负积温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面积较小的白马纳木错冰情的年际波动较大,其平均封冻期为124d。纳木错湖的最大冰厚一般出现在3月,其厚度为58-65cm。
- 曲斌康世昌陈锋张拥军张国帅
- 关键词:湖冰MODIS气温纳木错青藏高原
- 1970—2007年西藏念青唐古拉峰南、北坡冰川显著退缩被引量:38
- 2007年
- 1999年和2007年夏季,利用GPS技术先后对念青唐古拉峰(念峰)南、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表明:同1970年比较发现,过去近40 a来5条冰川退缩显著,1970-2007年间念峰北坡的拉弄和扎当冰川与南坡的爬努冰川末端平均退缩速率均接近10.0 m.a-1;西布冰川在1970-1999年间达到38.9 m.a-1,而爬努冰川流域海拔较高的小冰川5O270C0049退缩幅度较小,为4.8 m.a-1.2007年野外观测发现,爬努冰川1970年代的积累区有冰面河形成.念峰周围的冰川变化,不仅仅是末端的显著退缩,而且消融区面积也在扩大.
- 康世昌陈锋叶庆华井哲帆秦大河任贾文
- 关键词:冰川退缩青藏高原
- 纳木错流域冰川和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7
- 2009年
- 利用纳木错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气象资料、地形图、遥感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观测资料,对该流域过去37年来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冰川、湖泊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0年以来,纳木错区域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冬季升温幅度高于夏季;降水量变化冬、夏两季均呈增加趋势,但冬季增加量不显著。在整体升温的背景下,纳木错流域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1970~2007年间,流域内冰川面积减少37.1km2,占流域冰川面积的18.2%,年变化率为-1.0km2/a。流域内扎当冰川和拉弄冰川末端GPS观测表明,1970~2008年间冰川末端分别退缩381.8m和489.5m,年均退缩量为10.3m和13.4m。1970~2007年间,纳木错湖面积增加了72.6km2,增加速率为2.0km2/a。1970~1991年、1991~2000年和2000~2007年三个阶段的年增加速率不断增大,分别为1.1、2.8、3.4km2/a;湖泊水位在夏季升高非常显著,与湖泊面积的扩张是一致的。
- 陈锋康世昌张拥军游庆龙
- 关键词:气候变化冰川湖泊
- 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63
- 2007年
- 本文从1976,1990,1999的Landsat及2003年ASTER系列数字遥感影像上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峰地区的4期冰川空间分布数据,在Arc/Info中综合各期数据,建立研究区1976—2003年冰川变化图谱,定量分析了纳木那尼峰地区冰川的空间变化。图谱这种数据集成的方法明显优于直接将各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的传统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纳木那尼峰地区的冰川以广泛退缩为主,但北部也有少量前进冰川存在。自1976年到2003年,冰川面积从84.41km2减少到77.29km2,各时段分别以平均0.17km/a,0.19km/a和0.77km/a的速度在退缩,冰川退缩明显加速。冰川退缩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4%,明显比高亚洲冰川平均退缩比例(7%)大,表明西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退缩比较严重。
- 叶庆华陈锋姚檀栋王景华刘强张雪芹康世昌
- 关键词:冰川变化GISRS
- 基于GIS的玛旁雍错流域冰川地貌及现代冰川湖泊变化研究被引量:39
- 2007年
- 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西藏玛旁雍错流域冰川地貌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流域内近30 a来冰川和湖泊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03年玛旁雍错流域冰川总面积减少了7.27 km2,平均退缩速率0.24 km2.a-1;湖泊总面积减少37.58 km2,平均退缩速率1.25 km2.a-1.多时相的监测表明,冰川在加速退缩,且阳坡冰川的消融速度大于阴坡,坡度陡、面积小的冰川消融比例大于坡度缓、面积较大的冰川;湖泊面积先减少后有所增加,但总面积还是减少了,不少小湖泊消失.分析流域附近气象资料可知,气温上升和降水量减少是玛旁雍错流域内冰川消融与退缩的主要原因.
- 郭柳平叶庆华姚檀栋陈锋程维明
- 关键词:冰川地貌冰川变化湖泊变化
- 2007-2011年西藏纳木错流域积雪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 2013年
- 通过2007-2011年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对西藏纳木错流域MODIS两种积雪产品(MOD10A1和MOD10A2)进行了精度验证,分析了纳木错流域积雪累积和消融的空间差异,以及流域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利用纳木错站人工积雪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纳木错流域积雪要素(积雪深度、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气候参数(气温、降水量、风速等)的关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MOD10A2数据的积雪识别精度(67.1%)高于MOD10A1(42.2%),总识别精度(73.0%)略低于MOD10A1数据(78.4%).纳木错流域积雪累积和消融存在空间差异,积雪在流域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最先累积,之后为流域东部,最后为流域西部;积雪消融的空间变化则相反.由此导致流域积雪日数南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及西北部最小.纳木错流域各积雪要素的年内变化存在双峰值特征,峰值分别出现在10-11月和1月,积雪在10-11月受降水和气温共同作用,12月至次年3月主要受气温影响.纳木错流域的平均积雪覆盖率为21.9%,受湖泊效应影响区域(主要为东部地区)达到50.6%,而其他区域仅为18.3%.同时,受湖泊效应影响,纳木错平均积雪深度、积雪水当量均显著大于周边地区.
- 万欣康世昌李延峰陈锋丛志远张国帅
- 关键词:积雪MODIS湖泊效应
- 纳木错高湖面时期的溢流:基于萝卜螺壳体氧同位素及地貌证据被引量:6
- 2017年
- 湖泊的古水位及古水文状态的重建是湖泊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本文以纳木错高湖面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湖面沉积中的萝卜螺(Radix)壳体化石,定量重建了纳木错高湖面时期(约4.4—2.2ka)湖水古电导率(Paleo—EC)和古水化学特征(δ18OPaleo-water和Sr/CaPaleo-water);进而利用萝卜螺壳体化石δ18Oshell,并结合古湖岸线地貌证据,讨论了古湖水水文状态。重建结果指示纳木错在高湖面时期湖水的Paleo—EC、δ18OPaleo-water和Sr/CaPaleo-water的变化范围分别是514~1063μs/cm、-12.0%0-~7.8‰和0.0002—0.0095。本文证实萝卜螺壳体δ18Oshell与其宿生湖泊水文状态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纳木错高湖面沉积剖面中,萝卜螺化石壳体的δ18Oshell值指示,纳木错在约距今4.4—2.2ka的高湖面期间可能处于一种间歇性外流状态。此外,基于纳木错古湖岸线分布高程,推测高湖面时期古水位可能高出现今湖面约30m左右;而这一湖面高度高于纳木错流域与仁错流域之间分水岭的高度。因此,萝卜螺壳体化石δ18Oshell和古湖岸线地貌证据指示,纳木错在该高湖面期间可能存在间歇性外流;外溢湖水注入毗邻的仁错湖。
- 陈锋冯金良胡海平田立德
- 关键词:纳木错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