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海燕

张海燕

作品数:6 被引量:99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护理
  • 1篇导师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叙事
  • 1篇医生
  • 1篇责任制整体护...
  • 1篇整体护理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关怀
  • 1篇师生
  • 1篇实习护生
  • 1篇双导师
  • 1篇情景
  • 1篇情景模拟
  • 1篇重症
  • 1篇临床护理
  • 1篇临床护理人员
  • 1篇护患
  • 1篇护患沟通
  • 1篇护理人员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张海燕
  • 2篇刘洪娟
  • 2篇陈英
  • 1篇方汉萍
  • 1篇吴燕丽
  • 1篇曾铁英
  • 1篇郭浩
  • 1篇李温斌
  • 1篇胡露红
  • 1篇刘俊雅

传媒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人群对优逝的期望调查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调查临床医生、护士、实习护生以及普通门诊病人对优逝的期望。[方法]采用优逝期望量表调查北京、上海和武汉3所三级甲等医院医生、护士、实习护生和普通人群对优逝的期望。[结果]大多数人认为优逝应该包括良好的家庭关系、获得个人尊重、临终前准备、在喜欢的地方逝去、维持希望和快乐、良好的医患关系、环境舒适以及独立自理;宗教信仰和精神慰藉、自觉意识、对将来的把握、自然死亡、接受足够的治疗、人生使命的完成等并没有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和重视;身心舒适、在喜欢的地方逝去、维持希望和快乐、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成为负担、独立自理对优逝的重要程度方面4类人群存在不同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类人群对优逝有着共同的期望,也存在个体差异,医护人员应理解病人对优逝的期望,将自身对优逝的理解同病人对优逝的理解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实现优逝。
刘洪娟曾铁英张海燕
关键词:医生护士实习护生
患者决策参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患者决策参与的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决策参与的定义、内涵、分类和测量工具,并阐述了患者对决策参与的态度,患者实际参与决策的程度与需求的一致性,以及归纳和总结了患者决策参与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刘洪娟方汉萍张海燕
关键词:合作型
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7
2021年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现状,探讨其与医学叙事能力的相关性,为提升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04名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医护人员医学叙事能力量表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总分(133.94±12.72)分,医学叙事能力总分(149.46±20.04)分。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医学叙事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处于高水平,其文人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相关。加强叙事医学能力培训可不断增强人文关怀理念与感知,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与提升。
崔金锐胡露红旷婉肖欢张海燕刘俊雅
关键词:护理人员人文关怀
师生护患沟通情景模拟演示赛的组织与管理
2014年
为提高临床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升护患沟通效果,每年组织师生护患沟通情景演示赛。情景演示赛的开展有效地增强了护生的护患沟通意识,提升了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张海燕陈英
关键词:情景模拟护患沟通
全程双导师责任制整体护理实习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 :基于责任制整体护理理念,建立全程双导师护理实习模式,并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纳入2014年度于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毕业实习的182名护生为实验组,2013年度在同一医院实习的165名护生为对照组,学历均为本科。实验组采用全程双导师责任制整体护理实习模式,具体包括完整的三级监管体系、双导师带教制度、持续改进的PDCA责任制整体护理实习路径及多渠道师生互动平台;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习模式。实习结束时,对两组护生进行综合考评,调查护生职业认同、对实习模式评价和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综合考评结果、职业认同(除组织影响感维度外)、实习模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实验组护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双导师责任制整体护理实习模式顺应现阶段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崔金锐陈英张海燕
关键词:责任制整体护理
52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52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3日至3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收治的核酸阳性的重症COVID-19患者52例一般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0.5±13.3)岁;进展成重症平均时间(11.1±6.0)d。临床上均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48例发热病例中有23例为高热。所有患者CT均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斑片、条索状影,其中2例患者出现出现局限性气肿,1例患者在未使用呼吸机在静息状态下发生自发性气胸,超过1/4患者合并胸膜粘连、增厚、超过10%患者并发纵膈淋巴结肿大。经过治疗死亡5例(9.6%),其余患者均已好转。死亡患者平均年龄(74.8±24.6)岁,且均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自发病至死亡(17.3±6.1)d,且死亡病例均伴有持续高热。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肺部损害严重;持续高热是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建议临床予以重视。
郭浩张海燕李温斌李温斌张亚枝申成芳李瑞云耿德胜李宁吴燕丽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