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晓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2篇融合术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节段
  • 2篇减压融合术
  • 2篇WILTSE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节段
  • 1篇多节段脊髓型...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培养
  • 1篇腰椎骨折
  • 1篇腰椎滑脱
  • 1篇原代培养
  • 1篇增殖
  • 1篇置钉

机构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6篇林飞跃
  • 6篇尹晓明
  • 6篇徐杨
  • 3篇叶福标
  • 2篇许春财
  • 2篇林曦
  • 2篇黄江湖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7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福建省立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6例行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手术,31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并据此分为Wiltse组和传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及伤椎矢状位Cobb角变化;比较两组间各时点的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差异。结果Wiltse组:手术时间(54.5±15.3)min;围术期失血量(260.8±53.7)ml;VAS评分术前(5.3±1.9)分,术后(2.8±0.9)分,末次随访(1.5±0.6)分;ODI指数术前(24.5±4.9),术后(17.3±7.5),末次随访(7.4±3.3);矢状位Cobb角术前(22.3±4.5)°,术后(7.4±3.7)°,末次随访(8.6±4.7)°。传统组:手术时间(85.4±36.9)min;围术期失血量(554.3±106.5)ml;VAS评分术前(5.8±2.1)分,术后(3.4±1.5)分,末次随访(2.5±0.8)分;ODI指数术前(26.3±5.7),术后(18.9±4.2),末次随访时为(13.5±6.8);矢状位Cobb角术前(25.4±6.9)°,术后(6.8±5.2)°,末次随访(7.0±4.9)°。两组内各时点VAS、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符合微创理念,能较好地复位和减压胸腰椎骨折,结合伤椎置钉能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有效维持术后的矢状位Cobb角。
林飞跃徐杨尹晓明许春财黄江湖林曦李声灿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入路
Zero-P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临床与影像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Zero-P系统在单节段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CDF)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采用Zero-P系统的行ACDF术的患者。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影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手术节段前凸角(OL);融合节段前缘高度(AIH)和融合节段后缘高度(PIH)。[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末发生重要血管、神经、器官损伤,无硬膜撕裂。35例患者随访9~42个月,平均(23.29±13.42)个月。末次随访35例患者病理发射较术前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和NDI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价方面,CL由术前的(18.29±8.43)°增加到术后6个月的(19.18±10.72)°,末次复查的(23.06±7.13)°(P<0.05)。OL由术前(8.23±4.54)°,增加至术后(14.23±5.11)°(P<0.01),而末次随访时又减少至(11.24±5.16)°,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由术前(33.24±4.61) mm,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36.57±4.78) mm(P<0.05),末次随访时又减少至(35.16±4.8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IH术前、术后初次复查和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改变(P>0.05)。至末次随访时,融合率为91.43%。[结论] Zero-P系统ACDF可以保证良好的融合率,能明显改善C2-7的颈椎生理前凸,但在改善融合节段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方面并不理想。
叶福标尹晓明林飞跃徐杨
关键词:矢状面生理曲度
Wiltse入路结合TLIF技术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下峡部不连性滑脱的手术效果及优势。方法对21例经Wiltse入路结合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峡部不连性滑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手术前后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滑脱复位效果及融合效果,并对部分患者术后多裂肌萎缩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50~300(205.23±40.45) min;出血量150~600(336.37±117.32) Ml ;手术前后的JOA评分、VAS及ODI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上滑脱复位效果满意,随访时融合节段均达到临床融合标准;多裂肌萎缩指数为0.83±0.15。结论 Wiltse入路结合TLIF治疗可对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进行良好减压、复位及融合,并在防止多裂肌萎缩方面有明显优势。
林飞跃尹晓明徐杨许春财黄江湖林曦李声灿
关键词:峡部不连腰椎滑脱手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减压融合术的比较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体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联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多节段单纯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8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CSM 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影像病变程度,21例采用联合术式(单节段ACCF+单节段ACDF),65例采用多节段单纯ACDF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结果与影像资料.[结果]联合组术中显著失血量多于ACDF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组深反射评级、病理反射评级均显著重于ACDF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深反射评级、病理反射评级、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深反射评级、病理反射评级均显著优于ACDF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L、SCA、C2-7 SVA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CL、S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CA显著小于ACDF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L、SCA、S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部分长节段ACDF手术无法获得充分减压的多节段CSM患者,联合减压植骨融合术是一个安全而又有效的替代方法,可避免长节段ACCF的潜在并发症.
叶福标尹晓明林飞跃徐杨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两种体外培养体系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使用混合血小板裂解液(pHPL)和StemPro^■ MSC无血清培养体系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异体浓缩血小板制备的混合血小板裂解液pHPL和StemPro^■ MSC无血清培养体系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经典的胎牛血清培养方案做对照,比较3组中的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细胞骨架、细胞周期和增殖率,并在加入经典成骨诱导液后检测3组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成骨相关基因含量和矿化结节形成,比较其成骨分化能力。结果pHPL、StemPro^■ MSC和FBS培养组均能较好支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3组中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物、细胞骨架、细胞周期均无明显差异,pHPL和StemPro^■ MSC组中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较FBS组高。在进行成骨诱导后,pHPL组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成骨相关基因含量均较StemPro^■ MSC组和FBS组高,3组中均能见到成熟的矿化结节形成。结论pHPL和StemPro^■ MSC均能够很好地支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并且促进细胞增殖的能力均较FBS为高,而且pHPL在促进其成骨分化方面较StemPro^■ MSC和FBS更强。
徐杨林飞跃尹晓明
关键词:无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增殖成骨分化
兔腰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兔腰椎前路融合术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8)、单纯前路腰椎融合术组(单纯融合组,n=16)、前路腰椎融合加内固定术组(融合内固定组,n=16)。对照组只行前路剥离相应的软组织后即闭合伤口;单纯融合组经前路行L5椎体次全切,植入可植骨的椎体融合器,无附加内固定;融合内固定组经前路行L5椎体次全切除,置入可植骨的融合器附加前方内固定钢板。对已经判定融合成功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融合术后上下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ROM)及中性区位移(NZ)。结果单纯融合组及融合内固定组近端邻近节段(L3~4)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和NZ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内固定组近端邻近节段(L3~4)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NZ均高于单纯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远端邻近节段(L6~7)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N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单纯融合术还是融合内固定术,均使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导致不稳,而对远侧邻近节段的影响不明显。
叶福标尹晓明林飞跃徐杨
关键词:内固定器邻近节段退变动物模型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